物资多啊!布匹、食盐、食用油、大米面粉,甚至鞋子成衣铁锅炊具瓷器都有,还卖冻得梆硬的牛羊肉,这个地方叫供销社。
供销社还卖一种白白的松软的叫棉花的东西,说是絮棉衣被套的保暖物资,人家还指点怎样使用。
讨论群563743675
唯一的问题是,所有东西都需要拿粮食来换,家里带来的铜钱,人家不要,就是金银,也是很低的兑换价。这个收购和兑换也是供销社的职责,由村组长找人协助,那里就很快就出现堆积如山的玉米。
这么换来换去太麻烦,官府就发放一种纸质售卖凭证,拿着这些纸片,按照面值购买相关物资,各个供销社不准拒收。
这个方便啊!上面有丁道仙亲自画上的大红朱砂符篆,带上它,可以在辖区内任意地点直接购买物资。
人们忙着计划家里要留多少存粮,要留够来年的口粮,官府还没说种地成本价格,明年的各种支出,都要留宽裕些。家人的衣服粮食需要兑换多少?牲畜和附庸佣工的工钱也得用粮食支付。
这个时候,官府的徐总管又发布号令了,说冬天没事干,大家要多生孩子,壮大我们的东建,不论是移民还是佣工,只要是登记在户籍册里的人,明年每增加一个孩子,奖励家庭新币两百元,奖励产妇两百元外加一只母牛,还有十斤红糖和孩子衣物。
还有这等好事儿?一千斤玉米才卖一百块钱啊!那不是要奖励两亩地的产量?
人们去找村组长落实确认。村组长证实说:“徐大管家确实是这么说的,官府告示上也写得清清楚楚。那上面还说,冬天大家都要参加扫盲学习,开春后考试达标的,奖励一桶十斤油。你通过了,官府的告示就能自己看明白了。”
这个鼓励政策带来的后果是,许多家庭的男人提前结婚,大部分都把那些战俘的家属女子佣工搬到了正房里,没有男人的俘虏当中,也有许多人生了孩子。
户籍司的人张哥年前年后忙得不可开交,许多女人怀孕后,就要合户,还要修改身份属性,成为某个家庭的第二配偶。
东建官府又发布政令,鼓励百姓到矿上做工,做工的工钱用新币结算,为明年的生产建设做准备。
塔读@
第二百三十一章 怀瑾握瑜[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