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二楼雅阁内。
      秦立本笑容满面端坐在主位上,起初有太子在场,他还有些拘谨,不过,看着旁边的莫公公,连正眼瞧太子一眼都不瞧,心里顿时有底了。
      风向转变的太快了。
      最开始的时候,三大爷还想着,什么时候好好提拔提拔方平安这小子。
      没想到。
      才过去几天啊。
      都成皇上眼前红人了。
      就在刚才。
      早朝上都打起来了,户部那群废物居然敢当众质疑皇上的质疑,让方平安去赈灾怎么了?
      只要能用二十万两银子把粮价打下来。
      捕头也比一群酒囊饭袋之辈强的多。
      当时一听有人不愿意,三大爷当场就猛咳了几声,狠狠吐了这家伙一脸,也不看看自己干什么呢?刑部的,再敢放肆,下来以后说什么也得把户部这几个家伙的子嗣抓进来,好好招呼招呼。
      “三大爷……不是,秦知府喊您三大爷,我们也这么叫,好像有点不合适。”
      方平安一时也想不起来,究竟该怎么称呼老者。
      姑父的三大爷,他该叫什么?
      “无妨,各论各的,你们喊老夫三大爷就行,听着高兴。”
      秦立本笑呵呵道。
      “刚才皇上在朝堂上已经下旨,此番前去赈灾,不是个好干的活,那些士族乡绅,手里偷偷囤积了大量的粮食,仅凭二十万两,想要把粮价压下来,恐怕有些难。”
      说到这里,三大爷脸上露出愁容。
      “如今天气大旱,不少庄稼都活活旱死了,百姓难以果脯,幸亏平安你们解决了莲花教,不然的话,一旦有人站出来,吃不起饭的百姓,绝对是会造反的。”
      “一群蠢货,囤积粮食卖高价,就没想过,万一百姓造反,第一个杀的就是他们,到头来能留下什么?”
      对于三大爷说的,方平安深表赞同。
      有一个算一个,纵观古今,一旦发生灾情,形成造反流民,第一个被拉出来祭旗的,必然是当地的大户。
      并且,不管好坏。
      在那个情况下,富裕就是罪。
      先杀了分粮食再说。
      这是事情发展必然经历的一幕。
      不过,幸亏自己手里还有二十万两银子,不然的话,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光用嘴说,也够呛能把粮价压下来。
      “你们可有什么办法了?”
      “三大爷,这不是……我们在朝中也没有熟人,不是找您问问具体情况吗?”
      方平安笑着回了一句,其余人都是点点头。
      三大爷嘴角抽了抽,总感觉这句话没办法接。
      这一桌子里面。
      有太子、有皇上贴身公公……就这还在朝里没有熟人?
      “刑部最近也抓了不少哄抬粮价的人,根据审问出来的情况,灾区南府境内,受灾最严重的莫过于清河县,河水都干了,而粮价最高的也是清河县。”
      “已经涨到三十文一个馒头,这不是吃人吗?”
      “清河县囤积粮食的,共计有两家,不过,这两家背后应该还有人,应该是南府之人,具体是谁,并未审问出来。”
      待三大爷说完。
      方平安心里对情况,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
      也就是说。
      现如今的清河县,粮食几乎都被控制在两个大户人家手里,而这两个大户之所以敢跟朝廷作对,囤积粮食,背后还有更高级别的人。
      有点麻烦啊。
      

第121章 三大爷的分析[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