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飞飞出生在苏州。顾家在当地是有名唱昆曲的世家。
顾飞飞本叫顾芳菲,在顾家树倒猢狲散后,她流落至上海百乐门,才为自己改名叫顾飞飞。
顾飞飞的父亲叫顾景山,是苏州有名的昆曲大腕。
而顾飞飞自幼喜欢的那个人叫孟平。孟平跟着顾景山做了学徒,叫顾景山一声师父。于是,顾飞飞便成了孟平的师妹。
顾景山没有儿子,而孟平天资聪颖,所以被顾景山视作可以传承衣钵的人。
顾景山什么都教给了孟平,可以说是倾囊相授。
那个时候,顾飞飞是很难过的。她的身段、声音,自认不输给孟平,甚至说嗓音条件比孟平还要好。
只可惜,她生而为女,单凭这一点,她就继承不得这衣钵。
所以,年幼的时候,顾飞飞是怨恨着孟平的。她恨孟平是男的、自己是女的。他恨孟平夺走了父亲所有的关注和宠爱。
她从来不肯叫孟平“师兄”的,都是“孟平”“孟平”地喊,直来直去。这种习惯一直维持到了后期。哪怕她已爱上了孟平,已改不过来了,依旧叫他“孟平”。
孟平刚被领进顾家的时候,正是十三岁。而顾飞飞只有十岁。
孟平被领进来一年之后。
有一日,顾飞飞听说父亲开始亲自传授孟平如何唱戏了。
顾飞飞打听了他们授课的时间和地点,偷偷跟了过去。
父亲顾景山教授的唱词,正好是《牡丹亭》里的那一句“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听见父亲唱出这一句的那一刻,顾飞飞立刻流了泪。
因为她先前唱这首词,这一句总是找不到感觉、唱不好。可是她央求了父亲无数次,父亲都不愿意教她。
如今,眼见着新进来的一个外人,就是因为他是男人,父亲就这般教他。而这样的父亲,从未这般对待过自己。
顾飞飞当即就跑了。她一气之下离家出走。不过,偷偷跑出了家之后,她却一时不知道往哪里去。
她日头正盛,她只找了个亭子乘凉,以便躲避那烈日。
坐在亭子边,看着面前苏州不知名的小河,水波荡漾,把日光摇碎,泛出粼粼的波光。
而她满脑子想的,都是父亲教孟平唱戏的那个片段。
她不甘心,当下迈出步子,做出唱戏的姿态,开始唱起那么一段。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那个时候的顾飞飞不知道,恰在这个时候,有一个人正从旁边苏州小河上的白玉桥上路过。
那人听到了这句唱词,顿感惊艳。他回眸一看,却见唱这句词的竟是一个只有十岁左右年纪的小姑娘。
这人似乎觉到了几分趣味,竟是没走,就站在桥边听起了戏文。
桥下,苏州河水波氤氲。而就在这江南水汽缭绕的凉亭下,有姑娘唱着《牡丹亭》。
这场惊鸿一遇,她不知晓,他却牢牢记在心里。
他仔细地听着她,她纵年幼,但声音清亮,颇有技巧,着实是个可塑之才。
再过了一会儿,顾飞飞唱到了:“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转过这芍药栏前,
第二百二十九章苏州河畔(上)[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