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 675 章 二次攻城[1/2页]

吃饭穿衣 樱井木木子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对大明来说,莫说是普通士兵,就算是伍长、小旗甚至总旗(相当于革命军的班长、排长、连长)都长年拿不到饷银。
      大顺和大西比大明稍好一些,最起码小旗一级的军官饷银有保障,这也是大顺和大西战斗力稍强于大明的原因。
      姬国卿创建革命之初,虽然经常忽悠身边人说,革命不是为了升官发财,想升官发财的就不要投身革命云云。原因是那时候根本没有多少钱可以作为“军饷”发放给身边的士兵。
      等到姬国卿弄到了银钱后,很快就制定并完善了饷银制度,最普通的士兵都能定时定量地拿到属于自己的饷银。
      革命军后来的战斗力提升,虽然主要靠枪炮,但是若无可靠的饷银制度做保障,革命军队伍的战斗力会大幅削减。
      阿济格刚开始几天的招募工作开展得顺风顺水,第一次攻城无果后,前来清军阵营应招的青壮逐步减少。
      这时候,从其他地方调兵到大同来,即便是最近的朔州、宣化派兵来到大同,也最少在二十天之后。
      在这二十天之内,如果攻不下大同城,自己落在临时行辕的几百万两银子就算彻底打水漂了。
      因为,这些时日来,无法将大同城团团围住的阿济格,整天听探子回报说大同城不停地出出进进一些人和车辆,将一些货物运送进城中的同时,也将城中的一些货物运送出了城。
      那些运送出城的货物中,到底有没有属于阿济格的几百万两银子?
      大同城的革命军能够出出进进,浑没将阿济格看在眼里,阿济格如果就此放弃大同,他的地位在清廷那里就从此一落千丈、不值一提。
      阿济格在鄂尔多斯时,也听说革命军的某个师最前沿部队已经到了绥化,而绥化距离大同已经不那么远。
      如果大同城的革命军跟绥化的革命军取得了联系,绥化方面的革命军也来到了大同,等待阿济格的将是一场惨败。
      可以确认大同城的革命军没有枪炮,但是绥化的革命军绝对有枪炮。
      再怎么高强的武功,到了枪炮那里都难逃一死,因为阿济格亲自试过从革命军那里缴获的枪炮的威力。
      北京城的兵仗局内是在不停制造枪炮,但目前来说主要用于京畿的防务以及日后清廷退回到辽东之后的防务。
      旗人数量太少,又不敢完全指靠汉人,旗人就只能集中到狭小的空间内共同对付革命军。
      如果赖在北京不走,那么少的旗人在广大的地域铺撒开来,形不成多么强的合力来对付革命军。
      因此,指望北京那里调集大量的枪炮到大同来,是非常困难的,除非朝廷觉得自己能够战胜革命军而一统天下。
      兵力不足以将大同城团团围住,阿济格也无法阻止革命军把临时行辕的银子运送到大同城外的某个地方,阿济格还要继续攻城,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阿济格为了争着一口气。
      就算大同城被自己攻破后,什么也得不到,最起码等到绥化革命军到来时,即便自己逃出大同城,那也是以胜利者姿态进行的“战略转移”,而不是败走。
      大同城的几百万两银子,对阿济格来说不算什么,因为阿济格不确定那些银子此时还在不在大同城。
      但是,对阿济格麾下的将士来说,当阿济格说到革命军从自己的行辕夺去了九百多万两银子,攻破大同城后那些银子全部奖赏给将士后,就具备太大的诱惑力了。
      第一次攻城,之所以那两千新招募的青壮如此不怕死,就是阿济格许诺他们,等到他们攻破大同城之后,任由他们在大同城内进行劫掠,劫掠到手的东西,全部是自己的,包括革命军从临时行辕抢走的九百多万两银子。
      不然的话,派两千人去攻打有着三万人口的大

第 675 章 二次攻城[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