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那不是儿戏吗?
本以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清军阵营吃得饱、穿得暖,而且攻入大同城后可以得到很多银钱的消息传播出去后,会有更多的青壮涌入清军阵营。
谁知道,这些时日前来云州营应征的青壮逐日减少。
打听之后,阿济格才知道革命军在大同一带杀死了很多富人,把富人家中的房子、土地、钱粮等物都分给了穷苦人。
那些穷苦人有了房子住,有了土地可以耕种,有了粮食可以果腹之后,他们已经不想来到云州营当兵打仗了。
最重要的是,几乎所有的百姓都知道,兰州那里的革命军很快就会来到大同。
等到兰州的姬三公子派遣拥有枪炮的革命军来到大同之后,大同就真正成为了富庶、繁荣、祥和的革命区。
得知了这个原因后,阿济格攻破大同城的心情更加紧迫了。
考虑到第一次制造的盾车、云梯等基本上都被革命军烧掉。这一次,阿济格决定用刚砍伐下来的树木制作盾车和云梯。
由于刚砍伐下来的树木比较湿,不容易被点燃,阿济格相信这一次革命军的火攻战术就不那么奏效了。
不过,用刚砍伐的树木制作盾车和云梯,是比较费时的。
距离第一次攻城足足过了八天,阿济格才督造出足够的盾车和云梯,第二次攻城战打响了。
跟第一次攻城不同,这一次阿济格不但将全部招募的四千青壮全部用于攻城,而且将吴惟华麾下的四千老兵也全部用于攻城,只留下千余八旗兵作为卫兵,保护着云州营。
八千清兵来到城下,让唐以杰感到一阵的晕眩。
大同城中,能够登城进行防御的不过四五千人,剩下的都是老幼妇女。
用四五千青壮对付八千清军,唐以杰没有一丝能够守住大同城的把握。更要命的是,清军那边,八千士兵都有兵器,自己这边,勉强只有三千人手中有兵器。
跟姜?、杨振威二人商量之后,决定这一次绝对不能让清军全部聚拢到城下之后再进行反击。
八千清军,如果全部聚集到城下,将会有数十乃至上百架云梯,也就是有数十乃至上百个突破口。
一旦某个突破口被清军突破,大同城将宣布失守。
靠弓箭手进行压制,根本无法阻止清军登城,石头和檑木的杀伤效果更差,城中可用的油更少。这一次,看来大同城被攻破是预料之中的事儿了。
八千清兵,分作八十个队列包围了大半个大同城强攻,守军的弓箭手无法压制攻城军后,很快清军就渡过护城河来到城下,并将云梯靠在了城墙上。
清军之所以不把城门弄破,从门洞口攻入大同城,一是因为门洞口被唐以杰用石块、砖头堵死了,二是因为大同城的四个城门后都有一个瓮城。
如果选择从门洞口处攻入大同城,那么进入瓮城后将四面八方都受到革命军的打击,那等于是进入到了死胡同。
阿济格、吴惟华等对大同城的结构都非常清楚,他们是不会选择从正门处攻入大同城的。
跟第一次守城战术不同,城头守军这一次没有率先抛下石头和檑木,而是先将滚烫的热油淋下,然后是燃烧的煤炭。
隆冬季节,清军穿得都比较厚,石头和檑木的杀伤效果非常差,并且城头的石头和檑木并不多。
先将热油和燃烧的煤炭倾泻到城下,目的不是用这些东西直接杀死清军,而是为后续的战术做铺垫。
最主要的是,一旦清军攻到城头上来,城头上滚烫的热油和燃烧的煤炭很可能会成为清军手中的杀人利器。
第 675 章 二次攻城[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