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一部分清军登城,清军就会感觉到革命军已经守不住大同城了,他们的后续部队就会疯狂一般聚集到城下。
同时,城头有了清军,清军的弓箭手就无法肆无忌惮地射箭了。
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只有唐以杰、姜?、杨振威二人知道,其他革命军守城将士就不知道了。
近一半的清军聚集到了城下,近一成的清军已登上了大同城。
城头上,乒乒乓乓地打得甚是惨烈,四五千守城革命军将士,堵在八十架云梯的登城突破口处,围着七八百名清军奋力搏斗。
由于没有足够的刀枪等兵器,真正能跟登城清军厮杀的不过三千人左右,剩下的两千人只能是站在一边干着急。
登上城头的清军越来越多,城头上厮杀的场面也越来越惨烈,地面上几乎已经被鲜血全部染湿,凛冽的北风中,很快冻结成冰,站在冰面上非常滑溜,一不小心就会滑倒。
清军已经登上了城头,革命军已经伤亡超过三分之一。
如果无法将清军赶下城头,不断攀登上来的清军把守城革命军杀死之后,他们就会冲入城内。
清军愤怒之下会如何对待汉人百姓,大同城内百姓非常清楚。
他们没有人不相信,清军一旦攻入大同城,他们面临的就是凶残的清军毫无人性的屠杀和劫掠。
城内两万多的百姓,坚决不能让清军攻破大同城,与其跟清军战死在城头,决不能让清军攻入城中肆意杀戮。
男的、女的、老的、少的,但凡能够走得动的,都自发登上城头,革命军战士顾不上往城下抛掷石块和檑木,百姓们就冒死把石块、檑木扔到城下。
面目狰狞的清军,只要能被石块和檑木砸死或砸伤,这就是对百姓们的最大鼓舞。
在这个时候,百姓们根本不考虑自身的伤亡有多大,他们满脑子想的只是怎样才能杀死邪恶的清军。
哈哈,大同城的老幼妇女都爬到城头上作战了,革命军还有什么手段对付清军?
阿济格看到了胜利的希望,嘴角露出了冷笑。
超过六成的清军都聚集到了城下,城头上清军的、革命军的、百姓的尸体已不下一万具,跌落城下的少说也有五千具。
死亡的一万五千人当中,属于清军的,可能只有三千人,一万两千具尸体都是革命军或者大同城百姓。
为了守住自己的城池,为了不让家园丢失,大同城的百姓表现出了坚强的、不怕死的强悍抗争精神。
本来打算危机时刻抛弃大同,躲到大同周边山寨中避难的唐以杰,此时放弃了这个想法。
大同城的百姓们都如此不怕死,自己作为革命军战士,难道就不如寻常百姓?
抛弃了大同城躲到山寨中,固然能保全自己的性命,但是革命军在大同一带的声誉会一落千丈。
清军一旦占领了大同城,就算革命军的正规作战部队来到了大同,也不会得到多少百姓的拥戴和支持。
此后,在大同一带开展的革命工作会难度加大。
如果誓死保卫大同城,即便是最后陪着百姓们战死了,最少革命军的名头会在大同一带广为流传,百姓们会赞赏革命军都是响当当、铁铮铮的好男儿,以后有革命军正规作战部队到来后,会得到大同百姓极力的拥戴和支持。
唐以杰作为革命军队伍中的侦察连长,近两年来没有
第 677 章 慌了神[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