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六十五章 货币想法[2/2页]

大晋皇族 长乐驸马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p;  稍微不同的就是,银元里面不需要中间挖个方形。
      杨懿能当上太府寺卿,这就表明他还是聪明人,所以听了之后,立马明白了。
      “王上,货币改制并非小事,是否要和诸位大臣商量?”他小声提醒。
      “孤会说的,你现在就告诉孤,你能不能做。”
      “能。”杨懿很确定。
      听了王上讲解之后,他就明白,这和造银锭过程没区别,就是用的模子不一样。
      “敢问王上,银.....银元重多少?”
      “一两银子能换多少铜板?”姜承枭问。
      “一贯。”
      一贯就是一千文铜钱。
      觉得很不对劲?
      其实不然,没人真的身上带着一千文铜钱出去浪,而且北晋的物价也没有那么恐怖。
      大多数的时候都是碎银子流通,或者铜板。
      “那就重一两。”姜承枭道。
      杨懿眨眨眼,好家伙,这银元一旦弄出去,这以后的市场上估计全部都是银元流通。
      “还有,你们再做一种重量五钱的银元。”
      这么做自然是为了方便交易,一两等于十钱,半两就是五钱。五钱重的银元就是五百铜板。
      “王上,若是有人造假银元怎么办?”杨懿担忧道。
      弄新银元出来,那是要投资的,万一不良商家用造假骗朝廷钱,那不得亏的吐血。
      “这个孤会和诸位大臣商议的,你现在带人先给孤弄两份模子出来。”
      好吧,王上都说了,杨懿也只能领命,带着人去干活。
      太府寺这边情况弄清楚之后,姜承枭马上召集了六部尚书开始商议这件事情。
      涉及货币改制可不是小事,故而来天阁议政的六部尚书表情很严肃。
      在他们的面前,还放着那枚假钱。
      在场的都不是笨蛋,现在天下大乱,造假钱的很多,这种情况出现完全在预料之中。
      王上警惕这件事也可以理解,毕竟假钱猖獗,那最后倒霉的还是百姓和朝廷。
      朝廷亏的吐血,百姓不相信朝廷。
      听完姜承枭的银元计划,六部尚书面面相觑,王上还真是奇思妙想啊,一两重的银元这种事情也能想得出来。
      “敢问王上,这银元一旦制成,是否废除以往的银锭之制?”郑善愿发问。
      “不,银锭仍然保留。”
      不保留不行啊,全部用银元那也不太方便,银锭虽然重,但是储存起来也方便。
      这么说郑善愿就懂了,王上这是要利用制造银元的事情来防止假钱。
      或者说,利用银元的便利流通,防止参假的银锭进入商市。
      裴矩问道:“王上,臣担心不良商人会乘机在银元上动心思,破坏王上大计。”
      对发行银元,裴矩是没有意见的,他只是担心这么一改,万一无良商人用参假的银子来换取银元,朝廷不是亏吗。
      姜承枭道:“裴大人所言,孤已经有了腹稿。”
      “请王上言明。”
      “东西南北四个商市的所有商人,若想在太原出售大宗货物,交纳商税,必须用银元,必须要去太府寺登记,换取等量银元。”
      他打算先在太原试一下水,万一出了问题,随时可以解决,等太原这边没问题了,在慢慢往其他郡发展。
      只要那些商人拿着银子去太府寺换银元,还想参假?
      那不是聪明,那是老寿星喝砒霜。
      “王上高明,如此一来,太原参假的银子必将会消失无踪。”王鸿恭维道。
      这一招多狠啊,所有商人在太原交易的银子必须过朝廷的手,你还敢参假吗?
      当然,商人也可以选择不来太原交易。
      不过估计没人会和钱过不去,现在北地最大,最安全的就是太原的商市,加上北晋安稳,不来太原交易,难道去青州?
      作为北地重镇,中原所需的草原物资,几乎全都从太原过一遍。
      其他地方自然也有商市,不过远没有太原繁荣。
      大晋皇族

第六十五章 货币想法[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