们所做的,有意义。”
这封来自天津,辗转东北,最后来到他们面前的秘密信件,像一道无声的闪电,照亮了他们孤独前行的道路。
巨大的外部压力与这微弱却坚定的精神回响,使得他们之间的纽带更为牢固。
他们共享着这个秘密,也共享着这份日益沉重的责任。
关外的反抗行动,如同蚊叮蚁附般,虽不致命,却实实在在地牵制了日军的部分精力。
虽然这些抵抗最终大多被日军优势兵力粉碎,但它们拖延了日军巩固占领区、抽调主力南下华北的时间表。
这使得关东军无法迅速、毫无后顾之忧地将主力投入关内战场,必须留下相当兵力用于“清剿”和维稳。
华北驻屯军对淆城、巩镇这类“硬骨头”的评估也变得更加审慎,未敢轻易发起正面突击。
很快,年底最大的冲击到来。
“西安出事了!张、杨兵谏,扣了江委员长!”
消息如飓风般席卷而来,瞬间让所有针对外敌的部署蒙上了内乱的阴影。
巩镇的指挥部里,电话铃响彻不停,电报房彻夜灯火通明,所有军官的脸上都写满了震惊、茫然和恐惧。
最初的一刻,官兵们的心都沉到了谷底。
内乱再起?
夏国真的要分崩离析了?
那日本人岂不是……
秦晔则盯着地图上西安的位置,眉头紧锁,一言不发,手指无意识地敲打着桌面,显示出内心的极度不平静。
那几天,时间仿佛凝固。
他们命令部队进入最高戒备状态,不仅防日军,也警惕着任何可能从内部而来的混乱。
空气紧张得一点就着。
直到十几天后,消息再次传来:事变和平解决,江委员长已返回洛阳,承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秦晔紧绷的弦猛地一松,随之而来的是巨大的、难以置信的狂喜。
池越接到电报时,愣了好几秒,随即猛地一拍桌子,震得茶杯乱响:“成了!”
他脸上是压抑不住的激动和兴奋,“妈的!终于等到了这一天!”
几乎在同一时间,秦晔的电话直接打到了他的指挥部。
线路那头,秦晔的声音依旧克制,但语速比平时快了不少,带着一种前所未有的明亮:
“池兄,消息属实。局面……明朗了。”
“是啊,明朗了!”池越对着话筒,声音轻快,“这下,咱们不是孤军了!”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像一道强光,刺破了笼罩在华北上空的沉重阴霾。
虽然前路依然艰险,战争依然不可避免,但压在他们心头最大的那块石头——
“内战”的枷锁——被打破了。
他们从此不再是孤悬敌前的散兵游勇,他们所做的一切,有了一个名正言顺的、属于整个民族的方向。
放下电话,池越和秦晔不约而同地走到窗前,望向外面。
天色依旧寒冷,但他们的目光似乎已经穿透了眼前的寒冬,看到了某种虽然惨烈却充满希望的未来。
喜欢。
第19章 烽火(十九)[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