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一场针对娄氏集团及其灵魂人物何晓的围剿联盟,在暗流涌动中迅速结成。
李超人得到了来自汇丰等英资财团的鼎力支持,其手中可动用的资金瞬间膨胀至一个天文数字——上千亿港元!这笔足以撼动整个港股市场的巨资,被毫不吝惜地投入战场,目标直指何晓及其掌控的娄氏系资本。
与此同时,国际资本市场上的秃鹫们也嗅到了血腥味。
大量国际热钱、对冲基金闻风而动,如同嗅到腐肉的鬣狗,纷纷涌入港股市场。
他们的目的很简单:在这场两大巨头(实则是多方联盟对娄氏集团)的惨烈搏杀中,寻找缝隙,火中取栗,分得一杯羹。
巨量资金的涌入,如同给本已炽热的炉火浇上了滚油。
恒生指数被节节推高,许多股票的价格脱离了基本面,在狂热的气氛中扶摇直上。
无数被财富效应吸引的普通散户股民,也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怀揣着“大显身手、一夜暴富”的梦想,纷纷开户下场。
港交所的交易大厅人声鼎沸,电话委托线路几近瘫痪,整个市场陷入一种近乎癫狂的亢奋状态,“火热”二字已不足以形容,更像是烈火烹油,沸腾欲炸!
面对这骤然升级的战局,面对李超人携英资与国际游资的汹汹来势,何晓却显得异常平静。
他站在娄氏集团总部顶层的全景落地窗前,俯瞰着脚下这座沸腾的城市,嘴角甚至勾起了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
“李超人想玩?”他低声自语,声音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好,那我就陪他好好玩玩。
这场大戏,才刚刚拉开帷幕。”
他并非盲目自信。
这场突如其来的高强度金融对抗,在何晓眼中,恰恰成了锤炼他麾下金融军团的最佳磨刀石。
他深知,未来在倭国市场策划的那场规模更为宏大、操作更为复杂的做空战役,需要一支经验丰富、配合默契、能打硬仗且能打持久战的精锐之师。
眼前这场港股鏖战,正是检验和提升团队战斗力的绝佳机会。
他立刻下令,将这场与李超人及英资联军的对抗,作为一次最高级别的实战演练,要求各团队全力以赴,在战斗中学习,在压力下成长。
平静的表象之下,暗流汹涌的战斗瞬间升级为白热化的搏杀!多空双方在恒生指数期货、蓝筹股、地产股等多个战场短兵相接,每一笔交易都牵动着数以亿计的资金流向,K线图剧烈波动,分时走势惊心动魄。
汇丰等英资财团为何如此不遗余力地支持李超人对抗何晓?仅仅是因为娄氏集团过去的发展“挡了路”,或者是为了报当年在某些商业竞争中的“一箭之仇”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资本是冷酷而精明的,绝不会为了虚无缥缈的“意气”或“旧怨”而投入如此海量的真金白银。
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娄氏集团当前的存在,已经实实在在地堵死了这些老牌英资财团未来发展的几乎所有关键路径!
港城,弹丸之地,市场容量终究有限。
许多行业,尤其是传统优势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增长的天花板便清晰可见。
而令汇丰、怡和、太古们感到窒息的是,几乎所有能看得见的、有价值的“向上发展空间”,都已被娄氏集团旗下庞大而多元的子公司牢牢占据,甚至垄断。
以地产为例,港岛中环——这颗东方之珠最璀璨的钻石地段,如今最核心、最具价值的黄金地块,几乎尽入娄氏集团囊中。
从皇后大道中到遮打道,从交易广场到国际金融中心,娄氏的地标性物业星罗棋布。
即便是九龙尖沙咀、新界沙田等地,乃至铜锣湾、湾仔等传统商业旺区,也都有娄氏集团大片的优质土地储备。
如今,港府每次推出土地拍卖,娄氏集团都是所有地产商最强劲、最令人头疼的对手。
其出价之豪气,决心之坚定,令对手望而生畏。
即便是怡和旗下的置地公司,这家曾经的中环大地主,如今也只能退守一隅,只对最顶尖的零星地块感兴趣。
而娄氏集团则不同,它像一头永不餍足的巨兽,无论地块位置优劣、规模大小,只要符合其战略布局,都会毫不犹豫地出手竞夺,展现出一种“寸土必争”的强悍姿态。
地产之外,其他领域的“围堵”更为致命。
燃气、电力、水务等关乎民生基础、利润丰厚且现金流极其稳定的公用事业领域,娄氏集团旗下的中华煤气、港灯集团等早已占据主导地位;零售领域,从遍布街头巷尾的“7Eleven”、“OK便利店”,到大型连锁超市“惠康”、“百佳”,娄氏的影子无处不在;
饮料食品业,“维他奶”、“屈臣氏蒸馏水”等品牌深入人心;
电讯领域,娄氏的电讯盈科(PCCW前身)是固网和移动通信的重要玩家;
港口航运,葵涌货柜码头有娄氏的重要份额;石油能源,娄氏与壳牌、埃克森美孚等巨头的合资公司实力雄厚;甚至金融领域,娄氏控股的东亚银行、自身的娄氏财务公司等,也在不断蚕食传统英资银行的市场份额……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试想,当港城各行各业的核心公司,其命脉都被娄氏集团所掌控或深度影响时,这些公司还会像过去那样,唯汇丰马首是瞻吗?
它们的巨额存款、庞大的贷款需求、复杂的并购融资、海量的国际结算业务,其首选合作对象还会是汇丰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汇丰惊恐地发现,未来的港城商界,看的可能不再是汇丰的脸色,而是娄氏集团的脸色!这才是对汇丰百年基业最根本的威胁。
更让汇丰如鲠在喉的是,近年来,娄氏集团与汇丰的合作肉眼可见地减少,关系日渐疏离。
相反,娄氏集团与汇丰的主要竞争对手——渣打银行、美国的大通曼哈顿银行、英国的皇家苏格兰银行等——的合作却在不断深化,业务往来日益频繁。
这种“亲疏有别”的姿态,无疑是对汇丰的一种无声的疏远和挑战。
最令汇丰高层震怒的一根导火索是:娄氏集团旗下部分子公司,竟然开始尝试性地将部分员工的工资发放账户,指定为渣打银行!
 
第332章 身体的极限,精神的极限[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