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338章 实现自身的版图扩张[1/2页]

四合院:开局傻柱拒绝道德绑架 爱吃不变胖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恒升银行总部,恒升大厦内。
     利国韦手持最新业绩报表,面露满意之色,向在场同仁表示:“何生果然英雄出少年。此举既提升了我们的存款储备,又通过赠券吸引大量市民存钱,还成功争取到了诸多高端客户。
     ”另一位恒升银行创始人、现任董事局成员何添也感慨道:“真未料到恒升今日能创下存款历史新高。恒升自重归华资掌控以来,终于再现辉煌,为我们华资企业争回一口气。”
     利国韦继续汇报:“自娄氏集团成为我行大股东以来,我们的储蓄规模已猛增百亿,目前占全港储蓄总额的15.8%。这是一个令人振奋的里程碑。”
     恒升银行存款突破百亿,确实超出许多人预期。尽管早有风声,但直到看到确切数据,大家才敢确信这一切成真。
     利国韦特别看向何晓,肯定道:“这一切多亏何生推出的便利店代金券计划,同时提高存款利率,并强化一线服务培训,全面提升客户体验。”
     何晓谦逊回应:“我只是提出初步构想,成绩离不开团队共同的努力。我们必须持之以恒,维护好恒升的品牌和信誉,使其真正成为港城华人银行业的标杆。”
     他进一步强调:“我们要继续借助公众对华人银行的信任和期待,不断提升服务。相比汇丰,我们的优势在于更贴近普通市民,提供更人性化的服务。这将持续吸引大众存款。此外,未来我们将加强对华资地产商的信贷支持,不论企业规模大小,只要风控达标,皆可获贷。我们要在各方面超越汇丰。”
     “港城是中华民族的港城,不是洋人的港城。”说出这句话时,何晓不禁想起何雨柱当年创办盛世传媒的远见——正是媒体布局,为今日这一切奠定了舆论基础。
     此次恒升银行的利好消息得以在港城如此迅速地铺天盖地传播,并沉重打击汇丰的声势,盛世传媒旗下各类报纸、杂志以及电视台可谓功不可没。
     所谓多元化集团,本质是要构建一个覆盖全方位的消费商业链条。而恒升银行,作为未来的现金流核心与媒介平台,将承担起连接各子公司的职能,实现金融资源的互补与协同,最终形成一个完整而高效的金融生态体系。
     具体来说,储户在恒升银行存款,可获得用于屈臣氏便利店消费的代金券。这些代金券所对应的商品——日用品,属于高频刚需,不存在发放后无法消化的风险。尽管表面上看来,娄氏集团额外提供代金券是一种“让利”,但实际上这是在系统性地培养储户的消费习惯。一旦消费者习惯于在屈臣氏进行日常采购,便极有可能转化为长期忠实客户。
     “目前,娄氏集团已掌控港城的电力、燃气、能源、房地产、零售、货柜码头等多个关键领域。未来,这些产业的资金结算也将逐步由汇丰转向恒升银行。”
     “不仅如此,娄氏旗下所有企业发放员工薪资,也将通过恒升银行账户完成。大家可以想象:港城市民在恒升领取工资,无论是日常购物、缴纳电费燃气费、汽车加油,还是购房贷款——所有这些消费行为,都将形成持续而稳定的资金流,最终汇入恒升银行。这意味着,恒升将掌握前所未有的现金流规模。”何晓如是说。
     他并未向在场者透露的是,在他的蓝图中,恒升银行将逐步吸纳港城数百万市民的劳动所得。因为整个娄氏集团所构建的生态,正悄然覆盖他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利国韦补充道:“过去,汇丰银行凭借特权在港城一家独大,扮演着港府财政与出纳的角色。所有官方贸易往来、土地交易资金,皆经由汇丰流转。正因如此,他们从不重视中小客户,更漠视底层市民的需求——他们只看重巨额利润,看不上普通百姓那点‘蝇头小利。”
     “当年我们恒升没有汇丰那样的垄断优势,只能扬长避短,聚焦于服务中小企业和基层市民,以优质信贷服务和亲切体验争取客户,以用户数量优势对抗他们的大客户策略。”
     自条约签订、港城开埠以来,所有港口贸易——包括航运、造船、保险、金融等经济活动——几乎都围绕汇丰展开。在港英政府时期,汇丰虽是一家私人银行,却实际承担了中央银行的职能。它与官方关系密切,既是政府的出纳和发钞银行,也是整个银行体系的结算总行。汇丰总裁甚至常进入行政局,提前获知重大政策,并一定程度上参与决策。
     也正因如此,当年他们能以强势姿态收购恒升,不留丝毫余地。
     “英资洋行一贯热衷于投资摩天大楼和大工程,一心只做‘大生意。但他们忽略了,真正支撑港城繁荣的,其实是无数中小制造企业与实业公司。”何晓指出。
     在他看来,娄氏集团必须构建比其父何雨柱时代更坚固的“现金流护城河”。何晓作风虽大开大阖、敢于突破,但归根结底,仍延续了何雨柱稳健经营的思路。他致力于将房地产、码头、零售、酒店、金融、贸易、能源等板块深度整合,理想状态是让港城数百万市民的衣食住行皆与娄氏相关联。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恒升银行,就是串联所有产业的关键金融媒介。从港人出生起,生活就难以脱离娄氏生态;而恒升,则是集团获取整体劳动剩余价值的工具。掌控一地的重要银行,就等于握住该地区的经济命脉。何晓的目标是:只要港城人有消费行为,娄氏就必从中获益。
     “何生,眼下恒升势头正劲,是否应考虑加速分行扩张?现在趁热打铁正是最好时机。”利国韦提议。
     何晓点头回应:“我调研过,恒升的信贷业务长期以来聚焦中小厂商,尤其是制衣、玩具、轻工等领域。如今港城不少大企业、大财团,成长初期都曾受益于恒升的支持,至今仍保持着良好合作。”
     恒升此次以华资主导身份重新亮相,能迅速重获市民欢迎,正因其一直坚

第338章 实现自身的版图扩张[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