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凑了凑,声音压低了些,“澜生,我知道你不在乎这些,但现在这世道,没本专着,说话都没分量。你想想,以后要推广中医,没有‘专家头衔,谁信你?”
“中医看的是疗效,不是头衔。”杨澜生的语气平静却坚定,“童佩生老师在省中医院坐诊四十年,墙上挂满了患者送的锦旗,他连副高职职称的评审都不参加,可谁不敬重他?老百姓找他看病,凌晨三点就去排队,图的是他能看好病,不是他有多少本书。”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他拿起手机,点开跟常东平的对话框,正要发消息问问意见,屏幕突然亮起——是他正好发来的语音,点开后,老人的声音带着熟悉的严厉:“臭小子说得对。学医先学德,出书是为了传经验,不是为了挂虚名。集体署名,少废话。另:书稿第17页,‘黄芪用量应为15g,改过来。”
杨澜生笑着抬头,对殷利朝和余占奎展示了一下手机信息,笑道:“呵呵,师父都发话了,支持我的想法。”两人对视了一眼。
“澜生,我现在明白了,你提出的要版权处理办法也是对的,我支持你!但着实有点可惜。”余占奎思索了一会儿,说道。
“呵呵,我看啊,将来个人还是出医案的好,更能体现出诊疗的精妙之处。”管芳见两人有点可惜的表情,笑着打圆场道,所有的人,能够真正理解杨澜生的,还真的只有她。
几人讨论了一会儿,诊室里的空气才慢慢松快下来,殷利朝挠了挠头:“行吧,听常老师的。那啥,我回去把呼吸系统的案例再补充几个,争取下周定稿。”
余占奎也松了口气,笑着说:“我找鲁刚要影像学资料去,给书稿配点图。”
两人走后,管芳才轻声说:“就知道常老师会支持你。”
杨澜生看着手机里与师父继续讨论的内容,忽然笑了。原来不是没人回复,是真正懂他的人,都在等他做出选择。他转头看向管方,她正对着电脑屏幕轻笑,阳光落在她脸上,像镀了层金边。
鲁刚发来了微信,说:“澜生,我现在明白了,为什么悦悦会爱上你,为什么管芳对你那么倾心。”杨澜生看着信息想了想,不由笑了,原来他和管芳的关系,鲁刚是知道的。想起了自己与岳父沟通这本书版权问题时,他说了要版权,然后捐赠给省中医药大学的想法,不由很是佩服他老人家。
“开始干活吧。”杨澜生把书稿推到管芳的面前,“争取下周给印刷厂送审。”
“好。”管芳点头,指尖在键盘上轻快地跳跃起来。
诊室里又恢复了往日的宁静,只有敲击键盘的声音和翻书的轻响。阳光透过窗户,照在书稿封面“集体署名”四个字上,温暖而明亮。杨澜生知道,这稿子能不能出版、能不能出名,其实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在这场关于署名的纷争里,他守住了师父教的“学医先学德”——就像那些流传千年的中医典籍,作者是谁早已模糊,但其中的智慧,却依旧在守护着世人的健康。这,或许就是对“传承”二字最好的诠释。
栾雨欣在听了鲁刚的汇报后,内心许久都不能平静,她实在是有点想不通杨澜生为什么要这么做。说他淡泊名利吧,他时刻都在努力去实现自己的理想,这本身也需要名望的积累,这实在是矛盾。她不由就拿起了手机,给她的丈夫打了过去。
“聚哥,有个情况你帮我分析分析。”对面答应了一声后,她就讲起了杨澜生的事情。
“呵呵,说明他就是这样一个人。你不是在出版社有朋友吗?帮他一下吧,出书的费用就由我匿名赞助好了。然后呢,你给韦庚申和罗军渡汇报一下这个事情,我想着,他们会给葛临东汇报的。”高平聚听了妻子所说,就笑着道。栾雨欣明白了,就笑着挂了电话。思索了一下,就去联系她出版社的朋友了。
高平聚,今年五十九岁,省城大学哲学教授,着名作家,个人投资者。毕生精力都在学术研究上,栾雨欣之所以能够从一名普通医生成长为副市长,他就是老师和引路人。他挂了电话后,看着墙上与妻子的写真,不由笑着摇了摇头。他比她大十岁,是在她上大学时认识的,很快就进入了热恋,然后是结婚生子,两人的感情一直很好,家庭也很幸福,但妻子的官瘾挺大,他也劝不了,就只能一步步地帮助她。
喜欢。
第352章 守正出奇,不图虚名。[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