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353章 “中医治的是人,不是病。”[1/2页]

大衍神医 魏一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半个月后一个上午,专家组正在开会,大家正在聚精会神时,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打破。栾雨欣推门而入,手里抱着一摞崭新的书籍,深蓝色的封面上印着烫金的书名——《新冠病毒感染后遗症中医诊疗心得》,副标题是“省疫情防治专家组全体成员 编着”。
     “出来了!”她把书放在桌上,声音里带着压抑不住的兴奋,“省抗疫指挥中心刚通知,全省县级以上医疗单位,三级医院赠一百册,二级医院五十册,上午就开始派送。”所有人都激动地围了过去,每人取了一本,殷利朝递给后面的杨澜生一本。
     杨澜生的指尖抚过封面。纸张带着新书特有的油墨香,翻开扉页,集体署名的名单里,从常东平、林琳到管芳、鲁刚,每个人的名字都印得清清楚楚。他忽然想起定稿那天,殷利朝拿着最终版样章,红着脸说:“澜生,以前是我太功利了,这书就该这么印。”
     “能帮到各地抗击疫情就好。”杨澜生合上书,心里并没有太多波澜。在他看来,这不过是把诊疗中的经验搬到了纸上,算不上什么壮举。
     栾雨欣却没注意到他的平静,自顾自地说着:“印刷厂连夜加印了三万册,指挥中心的同志说,基层医院早就盼着这本了。昨天我去仓库看,送书的车排了整整一条街。”
     管芳拿起一本翻到“针灸治疗”章节,指着自己画的经络图笑了:“没想到我这手画的图也能印成书。”
     起初的几天,办公室只是偶尔接到基层医院的感谢电话。直到一周后,出版社突然打来电话,语气急切得像是在报喜:“杨医生吗?你们的书火了!全省所有医疗单位都在追加订购,有的医院一下子要五百册,仓库都空了!恭喜啊!”
     杨澜生握着电话,愣了半晌才说:“呵呵,好。你们及时将稿费捐过去,这样我心事就了了。”
     挂了电话,鲁刚拿着手机冲进来,屏幕上是某医疗论坛的截图:“你们看!好多医生在晒这本书,说按里面的方子治好了耳鸣、味觉减退,还有人把病案拍出来对照,点赞都过万了!”
     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关于全国发行的消息传来了。就在那天下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同志们特意专程来到专家组,他们的手中紧握着一本标注得密密麻麻的样书。
     “我们对二十多个省市的后遗症诊疗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其中一位同志说道,“结果发现基层最迫切需要的就是这样一本实用手册。这本书将辨证理论与具体案例相结合,即便是刚刚毕业的年轻医生也能够轻松理解。所以,我们希望能够将其推荐给全国发行。”
     杨澜生接过样书,仔细翻阅着。他注意到书上画满了红线,这些红线所标注的内容都是他和管芳在深夜里反复推敲过的细节。比如,“新冠后乏力分脾虚、肾虚两型”,以及“针灸选穴需结合子午流注”等等。
     看着这些红线,杨澜生的心中涌起一股欣慰之情。这些都是他们辛勤努力的成果,如今能够得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认可和推荐,无疑是对他们工作的最大肯定。
     “只要这本书能够帮助到更多的人,我们完全没有意见。”杨澜生毫不犹豫地说道。他深知这本书对于基层医生和患者来说意味着什么,能够为他们提供实用的指导和帮助,才是最重要的。
     全国发行的速度之快,犹如闪电一般,完全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当这本书上市仅仅三个月的时候,出版社突然传来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发行量竟然突破了一千万册!这个数字不仅让所有人都瞠目结舌,更是让这本书成为了当年医学类书籍中的销量冠军。
     然而,这还不是最令人惊喜的事情。就在大家还沉浸在销量的喜悦中时,几家国际出版社竟然主动联系了国家出版局,表示对这本书非常感兴趣,并提出要将其

第353章 “中医治的是人,不是病。”[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