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的生活,而郑文公也深知,自己的这一错误决定,给郑国带来灾难。
郑国派人把叔詹的尸体送给晋国,晋文公说:“我一定要见一下郑国国君,才肯离去。”
秦、晋联军迟迟不肯离去,有要灭郑的迹象,就在郑国生死存亡之际。老臣烛之武求见郑国君,说他有退敌之策。郑文公有病急乱投医,赶忙召见烛之武。烛之武虽已年迈,但眼神中透着睿智与镇定。他向郑文公说道:“君上,如今秦晋联合,看似强大,实则各怀心腹事。秦国与晋国本就并非一心,秦穆公不会愿意看到晋国独大。臣愿前往秦营,晓以利害,说动秦国退兵。”
郑文公听后,犹如抓住救命稻草,忙不迭点头应允。烛之武趁着夜色,缒城而出,直奔秦营。见到秦穆公后,烛之武侃侃而谈说:“秦晋围郑,郑亡,于秦无益。郑国灭亡,土地只会落入晋国之手,晋国实力增强,秦国则会相对削弱。若秦国退兵,郑国愿做秦国在东方的东道主,为秦国往来使者提供便利。”
秦穆公听后,心中一动,觉得烛之武所言甚是有理。经过一番权衡利弊,秦穆公决定退兵,并派杞子、逢孙、杨孙等将领驻守郑国。
秦、晋联军攻郑,现在仗还没打,秦军便不辞而别,私自退兵了。晋文公心里很是不爽,但也没有办法。秦军撤了,晋军骑虎难下,撤军太丢人,不撤军,凭晋军自己的力量,很难攻下郑国都城。
烛之武劝退秦军,郑国暂时免去灭国之祸,郑文公长舒一口气,对烛之武感激不已。但晋军没有撤,郑文公还是忧心忡忡。烛之武说:“晋军会撤,但他一定会找一个撤军的理由,郑国答应了,晋军就撤回了。
正如烛之武所言,晋文公派使者见郑文公,要送郑公子兰回到郑国做太子。郑文公心中五味杂陈,一方面他不舍得轻易将太子之位给予子兰;另一方面,晋国势大,若不答应,晋军很可能继续攻城,郑国危矣。
大臣们也议论纷纷,有人认为应答应晋国,保郑国平安;有人则觉得子兰久居晋国,恐日后亲晋,对郑国不利。
郑文公沉思良久,最终长叹一声,为了郑国的安危,他不得不妥协。他派人回复晋文公,同意子兰回国做太子。
郑国答应了晋国的要求,与晋国订立盟约,立公子兰为太子,晋军随后才撤离回国。
晋文公得到答复后,便下令晋军撤回。郑国百姓听闻晋军撤离,无不欢呼雀跃,郑国又一次度过了危机。
子兰回到郑国后,表现得谦逊有礼,积极参与朝政,逐渐赢得了郑文公和大臣们的认可。郑文公也慢慢放下了心中的芥蒂,开始真心培养子兰。郑国在这场风波后,也恢复了往日的平静,百姓继续安居乐业。
郑文公在位四十五年,郑文公去世,太子兰继承君位,就是郑缪公。
喜欢。
第274章 郑文公失礼被围[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