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的帮助楚国打晋国。
晋国被楚国打败,窝了一肚子火,便来攻打郑国。郑国被晋军围困,郑襄公心急如焚。他深知此次晋国来势汹汹,若不妥善应对,郑国恐有亡国之危。于是,他紧急召集大臣们商议对策。
有大臣建议再次向楚国求救,可也有人担忧楚国是否会再次出手相助。就在众人争论不休时,一位谋士站了出来,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计划:暗中与晋国谈判,承诺割让部分土地给晋国,以换取和平,同时向楚国表明这是权宜之计,待时机成熟再重新归楚。
郑襄公权衡利弊后,决定采纳此计。他派使者秘密前往晋军大营,与晋军将领谈判。晋军将领本就因长途征战而疲惫不堪,见郑国愿意割地求和,便动了心。双方很快达成协议,晋军撤兵。
楚国得知郑国与晋国议和后,虽心中不悦,但也明白郑国此举是无奈之举,并未过多追究。郑国暂时度过了危机,郑襄公也开始谋划如何在晋楚两大强国之间更好地生存下去。
晋、楚两个大国角力,郑国夹在中间,既摆脱不了,也无法兼容,捣霉的是郑国。两个大国要求郑国要旗帜鲜明的依靠自己一方,稍不如意,便兵临城下。郑国只能左右摇摆,谁强依附谁,是真正的夹缝中求生存,郑襄公不知所措。
郑襄公十一年,楚庄王攻打宋国,宋国向晋国求救,晋景公想派兵救援宋国,大夫伯宗劝谏说:“上天正帮助楚国,我们不能强攻。“
晋国人找了一位壮士,霍国人,叫解扬,字子虎。晋国让他欺骗楚国,叫宋国不要投降。解扬领命后,怀揣着使命踏上了前往宋国的路途。然而,他在途中不幸被郑军擒获。郑军亲楚,便把解扬送进楚军大营。
楚庄王得知他的来意后,便许以重金,让他反过来劝宋国投降。解扬一开始坚决不从,可楚庄王以他家人性命相威胁,解扬无奈之下只好假意答应。
到了阵前,解扬对着城上的宋国军民大声喊道:“晋国大军即将前来救援,你们千万不要投降,一定要坚持到援军到来!”
楚庄王大怒,欲斩杀解扬。解扬面无惧色道:“我若为了活命而失信于晋,又何以为人?”
楚庄王说:“你已经答应了我,然后又背叛我,你的信用哪里去了?”
解扬说:“我之所以答应你,是想用来完成我们君王的命令。”
解扬将要受刑时,面无惧色,誓死如归,回头对楚军说:“做人臣的不要忘记那些竭尽忠诚而死去的人。”
解扬无疑是英雄,从古至今,英雄都是要受到尊重的。就连楚庄王的弟弟们,都向楚王进谏赦免解扬。楚庄王也是爱惜忠臣良将的,也舍不得杀他,就赦免了他,让他回到晋国,晋国封他为上卿。
喜欢。
第276章 夹缝中难求生存[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