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人乘车南下,刘旭也没坐自己的车,还是跟大一样坐在了大巴里。
这样大家还能聊聊天,刘旭跟着领导们坐在第一辆车里,而两个部里的同志们都在后边的两辆大巴中。
这次走的路线是尚未完工的107国道,因为冀省的一些大城市全都在这条线上,从这里进入中原省也是最近的。
“小刘啊,这次的灾比较严重,再往南走过了冀范围可就明显感觉到不同了,就是冀省东部的仓州和冀州地区也出现了蝗灾。只不过虫群数量没有中原省和齐鲁省的大。”
“啊,就连冀省这边都出现了吗?”
“可不是吗?咱们现在走的这条线还好点,山区水库还能放水灌溉田地,再往东部平原可就远水救不了喽,主要是天旱山区的水库水位一直在下降,又不下雨,水库得不么补充。”
“由于水少,东部平原根本就流不过去,这就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一上车元方先生就给他说道。
“我看着路两边的麦子差不多也快熟了吧,还用再浇水吗?”
刘旭是不懂农业知识的,他随口问道。
“你是不懂啊,前段时间麦穗正在上浆的时候,要是浇一水,这些麦子可就能颗粒饱满了,现在也就是看个样子,你看吧,打出来的麦粒估计又小又瘪。”
“而且再过几天就要收割,完了就紧跟种玉米,也是需要浇水的,要不出苗率都受影响。”
“啊,还有这样的说法吗?我还真不懂。”
刘旭也由的皱起了眉头,这还怎么办?全指望打井有点不现实。刘旭挠挠头感觉想不出办法来。
“我也没办法啊,要是用滴灌技术倒是省水,可,唉,也是不现实。”
正所谓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刘旭嘀咕完后,胡服先生听到了但是没听清。
“嗯,什么,什么滴灌技术?小刘有办法不要藏着掖着,赶紧给大家说说。”
“啊,嗨,滴灌啊,说出来非常简单,但是现在行不通,主要是没有材料,这个技术就是用一条薄皮熟料管道在每一排农作物的根部放一条,就比如玉米吧,然后在每一颗玉米根部的塑料管上扎个小眼儿。”
“让水一滴一滴的掉出来,这样就能节约水资源,不像传统的大水漫灌那样浪费。”
“啊,你这叫什么办法,那得多少塑料管啊,那成本没有一家农民承受得起的。”
胡服先生有点不满的说道。
刘旭张了张嘴,什么也没说,后世制造业发达,这些管子的成本降到了可以承受的程度,可是这时候不管什么工业品的价值都比农产品高。
刘旭的眉头越皱越紧了,他不但想到了农业上的用水,而且还想到了工业和老百姓的生活用水,要不,现在就启动南水北调?
“各位领导,要不我说个建议,大家斟酌一下得失?看看是早点启动好,还是晚几年再启动。”
“我那个科技馆中我记得有个项目叫做南水北调,就是从中原省南部的丹江口取水向华北大地输水,最后到京城,也可以向齐鲁大地那边送水。”
这个时候,水利部傅部长说道:
“小刘啊,我可是专门研究过这个项目,难度太大了,虽然你的项目中有明确的施工方法,可我还是担心我们干不成。”
“丹江口那将近180米高的大坝我们的技术行吗?那可是要蓄水290亿立米的水啊,要是技术不行水库崩了,那可比一颗蘑菇弹还恐怖。”
第321章 提议南水北调[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