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深知藤甲军的优势在于“甲坚”,而劣势在于“藤甲易燃”——藤甲经油浸处理,虽坚硬却怕火。
但南荒丛林潮湿,明火难以大面积蔓延,诸葛亮一时也无破敌之策,只能坚守营寨,避其锋芒。
兀突骨见蜀汉军队坚守不出,便率军围攻营寨,藤甲军士兵凭借藤甲的防护,数次冲到蜀汉营寨墙下,险些攻破防线。
据《三国演义》(虽为小说,却生动还原了战场态势)描述,兀突骨在此战中“身先士卒,手持铁蒺藜骨朵,连杀蜀汉数员裨将”,其悍勇令蜀汉将士胆寒。
诸葛亮见状,不得不使出“缓兵之计”,假意派使者求和,以麻痹兀突骨,暗中则派人勘察地形,寻找破敌的关键之地。
诸葛亮的勘察最终指向了“盘蛇谷”——一处位于秃龙洞以西的狭长山谷,谷内两侧是陡峭的山崖,谷底仅有一条小路可供通行,且谷中多干柴枯草(因地势低洼,阳光照射充足,草木多干燥),是天然的“火攻之地”。
为将兀突骨引入谷中,诸葛亮精心设计了一套“诱敌之策”:首先,命魏延率部“诈败”,故意丢弃部分粮草军械,装作“畏惧藤甲军,仓皇逃窜”之态;其次,在盘蛇谷谷口两侧的山林中埋下伏兵,备好硫磺、火油等引火之物;最后,派使者告知兀突骨,称蜀汉军队已“粮尽兵疲,欲退往永昌郡”,引诱其率军追击。
兀突骨虽悍勇,却对中原兵法的“诡道”缺乏认知。他见魏延部节节败退,又得知蜀汉军队“粮尽”,认为蜀汉已无战力,便不顾部下“恐有埋伏”的劝阻,下令全军追击,务必“全歼蜀汉主力,直捣永昌”。
三千藤甲军浩浩荡荡进入盘蛇谷,当全军行至谷底时,两侧山崖突然响起鼓声,蜀汉伏兵齐出,将点燃的硫磺、火油罐掷入谷中,谷底的干柴枯草瞬间被引燃,火焰顺着风势蔓延,很快将整个山谷变成一片火海。
藤甲军的噩梦就此开始。
藤甲经油浸,遇火即燃,士兵身上的藤甲瞬间变成“火甲”,无论如何拍打都无法扑灭。
谷中狭窄,士兵们相互拥挤,无法逃脱,惨叫声、哭号声不绝于耳。
兀突骨身处乱军之中,虽力大无穷,却也被火焰包围,他挥舞着铁蒺藜骨朵,试图劈开一条生路,却被坠落的燃烧着的断木砸中肩膀,藤甲也随之起火。
据《汉晋春秋》载,兀突骨在火海中“怒目圆睁,大骂诸葛亮‘诡诈小人”,直至被火焰吞噬,始终未曾屈膝。
其麾下三千藤甲军,除少数人侥幸冲出谷口,却被魏延早已埋伏好的部队斩杀外,其余全部葬身火海,无一生还。
当诸葛亮在谷口看到这场惨烈的景象时,也不禁感叹:“吾虽破敌,却伤天和,必折阳寿矣。”
兀突骨战死的消息传回乌戈国,部落上下一片哀恸。
因他生前未指定继承人,各部落首领再次陷入纷争,乌戈国的部落联盟迅速瓦解,最终被周边的部族吞并,乌戈国之名也逐渐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而孟获见兀突骨战死、藤甲军覆灭,深知已无力与蜀汉抗衡,最终向诸葛亮投降,南中叛乱就此平定。
兀突骨的一生,短暂却浓烈,如同南荒丛林中燃烧的烈火,虽转瞬即逝,却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站在历史的角度,对他的评价历来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
从蜀汉的视角来看,兀突骨是“叛乱的帮凶”,他出兵协助孟获,阻碍了蜀汉统一南中、巩固后方的进程,其率领的藤甲军造成了蜀汉军队的重大伤亡,因此被视为“逆贼”。
但从南荒部落的视角来看,兀突骨是当之无愧的“英雄”:他结束了部落间的内耗,建立起统一的联盟,为乌戈国争取了生存空间;他面对强大的蜀汉,敢于率军迎战,虽最终失败,却展现了南荒人民不屈的抗争精神。
更值得关注的是,兀突骨的存在,反映了汉末三国时期“中原与边疆”的复杂关系。
彼时,中原政权视边疆部族为“蛮夷”,试图以武力征服;而边疆部族则为了守护家园与文化,奋起反抗。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兀突骨的抗争,本质上是边疆部族对中原王朝“大一统”压力的回应,他虽未成功,却让诸葛亮认识到南中“不可强压”,进而采取“攻心为上”的策略,对南中部族实行“以夷制夷”的治理,客观上促进了中原与南荒的文化融合。
如今,在云南西部的部分少数民族聚居地,仍流传着关于兀突骨的传说。
在佤族、傣族的民间故事中,他被称为“藤甲王”,是“力大无穷、守护山林的勇士”;一些古老的祭祀仪式中,还保留着“祭拜藤甲”的环节,以纪念这位为部族抗争至死的首领。
这些传说,虽已褪去历史的真实细节,却承载着边疆民族对这位“南荒巨擘”的敬畏与缅怀。
兀突骨并非三国历史舞台上的“主角”,他没有曹操、刘备那样的雄才大略,也没有诸葛亮、周瑜那样的智谋超群,但他以一身悍勇、一腔孤勇,在中原与南荒的碰撞中,书写了属于自己的篇章。
他的失败,其实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
在那个时代,中原地区的政权已经发展得极为强大,无论是军事力量还是兵法策略,都远远超过了原始部落联盟。
面对这样的对手,原始部落联盟的力量显得微不足道,难以与之抗衡。
然而,尽管他最终失败了,但他的抗争精神却让历史永远铭记。
在汉末三分的乱世中,南荒之地原本是一个被人忽视的角落,但他却用自己的生命守护了部族的尊严。
他没有选择屈服于强大的中原政权,而是勇敢地站出来,与敌人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
他的抗争虽然未能改变历史的进程,但他的勇气和决心却成为了后世的楷模。
他让人们看到,即使面对强大的敌人,也不能放弃抵抗,要勇敢地扞卫自己的尊严和权利。
喜欢。
第287章 兀突骨[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