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太子李亨在亲卫的簇拥下缓步回府,双眉紧锁,沉吟不语。
     父皇留下的两道考题令他百思不得其解。李乾奇功薄赏一事着实令人费解,要说父皇糊涂,可他比谁都清醒,明明承认赏不及功,却又不说明缘由,反倒要他自己揣摩。
     李亨自认精明,却参不透其中玄机。莫说他,就是满朝文武,又有几人能想明白?
     至于西征统帅人选,更是难以决断。合适的人选有二:一是王忠嗣,年少成名,十八岁便率三百勇士大败墀德祖赞,险些生擒敌酋。如今已是威震天下的名将,若由他挂帅,自是稳妥。
     另一人选便是李乾。虽未独立统兵,但其军事才能已得验证。连三皇五帝、秦皇汉武都未能平定的吐蕃,竟被他一举攻克,其才智毋庸置疑。若派他出征,想必也不会出错。
     两人皆是上之选,要在这二人中择一,实在难以决断。一路苦思,仍无结果。
     不知不觉已至太子府。刚抵府门,就见管家喜滋滋地迎上前来。
     “恭迎太子回府。”管家笑得合不拢嘴,满脸喜色。
     “你又娶媳妇了?这般欢喜?”李亨诧异打量。
     “太子说笑了。有贵客到访,太子见了一定欢喜。”管家笑容更盛。
     “何人?”李亨追问。看管家这般模样,来人必定非同小可,却想不出会是何人。
     “殿下猜猜看?”管家竟卖起关子。
     “快说!不说废了你!”李亨可没心思猜谜,沉声喝道。
     “还能有谁,自然是殿下日夜期盼的贵客。”管家提示道。
     “李泌!可是李泌回来了?”李亨眼中骤然放光,一把抓住管家衣襟急问。
     “殿下松手!正是李先生回来了。”管家连连点头。
     “哈哈!李泌!”李亨喜出望外,比打了胜仗还要欢喜,拔腿就往府里冲去。那模样宛如一阵旋风,什么太子礼仪全都抛到了九霄云外。
     李亨快步冲入客厅,只见一位二十余岁的年轻人正在悠然品茶。此人身材挺拔,面容隽秀,一身仙风道骨,超凡脱俗的气质令人一见便生好感。
     “李泌!你回来也不先知会一声,看我怎么罚你!”李亨远远就嚷了起来,连“本太子”的自称都忘了,可见对李泌的重视。
     这年轻人正是李泌。他起身整了整衣衫,向李亨行礼:“草野之民李泌,参见太子。”
     “你这李泌,何必如此拘礼?早就说过见我不必行礼,你总是这般客气。”李亨略显不满。
     “殿下,礼不可废啊。”李泌坚持道。
     “真拿你没办法。唉,这天下间,谁能管得了你?”李亨摇头苦笑,“就连父皇也拿你无可奈何。”
     李泌,这位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唐朝名臣,历仕四朝,官至宰相,受封邺县侯,世称李邺侯。
     他最大的功绩在于平定安史之乱,延续唐朝国运。虽然平叛主要依靠郭子仪和李光弼等将领,但政治谋划和战后重建多出自李泌之手,其功勋之巨,可想而知。
     这位全才文武兼通,曾向肃宗李亨献上一条奇计,暂不收复长安、洛阳两京,而是直捣安禄山老巢范阳,断其退路,预计三年内即可平定叛乱。
     可惜李亨急于求成,未采纳此策,导致安史之乱绵延八年之久,耗尽了唐朝元气。后人将李泌此计与诸葛亮“隆中对”相提并论,可见其谋略之深远。
     李泌少年成名,深得李亨赏识,就连唐玄宗李隆基也对他青睐有加。
     天宝初年,他因上书论政受玄宗赏识,被封为翰林待诏。后因杨国忠忌其才华,处处排挤,淡

第289章 智囊解惑[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