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跟杨将军来救您了!”慕容雪手忙脚乱地解着绳子,眼泪还挂在脸上,声音却透着股韧劲,“咱们快跟将军走,再晚就来不及了!”
慕容远这才注意到身后的杨延昭,浑浊的眼睛瞬间亮了,挣扎着起身就要行礼:“杨将军!老夫……老夫给您磕头了!”
“慕容医官快别多礼!”杨延昭一把扶住他,“火已经烧起来了,辽兵马上就到,咱们得赶紧走!”
话音刚落,帐篷外就传来了密集的马蹄声和喊杀声——辽军的巡逻队已经发现了火情,正朝着粮草营狂奔而来。杨延昭不敢耽搁,背起慕容远,又拉着慕容雪,朝着栅栏缺口跑去。
营外的士兵们早就等得着急,见他们出来,立刻围了上来。“将军,快上马!”一个士兵牵过杨延昭的战马,语气急促。
杨延昭把慕容远递给身边的士兵,让他抱着慕容远坐在自己身后,又扶着慕容雪上了另一匹战马,翻身跳上自己的马,大喝一声:“撤!”
五百名士兵立刻翻身上马,跟着杨延昭,朝着高阳关的方向疾驰而去。身后的粮草营已经成了一片火海,火光映红了半边天,连雪地里的积雪都被烤得融化了不少。辽兵的喊杀声越来越远,他们总算是暂时摆脱了追兵。
跑了大概一个时辰,杨延昭见后面没有辽兵追来,才让大家放慢速度,在一片背风的山谷里停下休息。
慕容雪跳下马,立刻跑到慕容远身边,扶着他坐下,又拿出水壶,小心翼翼地喂他喝水:“爹,您没事吧?辽兵有没有打您?”
慕容远摇了摇头,喝了口水,才缓过劲来:“爹没事,就是被绑了几天,有点虚弱。雪儿,这次多亏了你和杨将军,不然爹这条老命,早就没了。”
他说着,又看向杨延昭,眼里满是感激:“杨将军,您不仅救了莫州的百姓,还救了老夫的命,老夫真不知道该怎么感谢您!”
“慕容医官言重了。”杨延昭坐在石头上,揉了揉发酸的腿,“您冒着生命危险给咱们送情报,才是真正的忠良。咱们都是大宋的子民,互相帮忙是应该的。”
慕容雪看着杨延昭,眼里闪着崇拜的光。刚才在粮草营,杨延昭背着她爹,拉着她跑的时候,她觉得杨延昭的背影特别高大,就像一座山,能挡住所有的风雨。她长这么大,还从没见过这么勇敢、这么正直的男人——莫州的那些富家子弟,要么只会吃喝玩乐,要么就只会仗势欺人,跟杨延昭比起来,差远了。
“将军,您刚才在粮草营,一点都不害怕吗?”慕容雪忍不住问道,“那么多辽兵,万一被抓住了,可就……”
“怕啊,怎么不怕?”杨延昭笑了笑,语气轻松,“我要是死了,谁来守高阳关?谁来保护百姓?可越是害怕,就越要冷静,不然不仅救不了别人,还会把自己和弟兄们的命都搭进去。”
他顿了顿,又说:“不过刚才你倒是挺勇敢的,敢冲进帐篷救你爹。要是换了别的姑娘,早就吓得腿软了。”
被杨延昭这么一夸,慕容雪的脸瞬间红了,低下头,小声说:“我……我就是想救我爹,没想那么多。”
慕容远看在眼里,心里暗暗盘算着。他就这么一个女儿,从小就宝贝得不行,早就想给她找个好人家。杨延昭年轻有为,忠勇正直,还是个大英雄,要是能把女儿托付给他,那真是再好不过了。不过现在不是说这个的时候,还是先回高阳关再说。
休息了半个时辰,大家恢复了些体力,杨延昭又带着大家上路了。这次他们走得更小心,专门挑那些偏僻的小路,避开辽兵的巡逻队。好在慕容远对幽州附近的地形也很熟悉,帮着他们避开了好几个辽兵的哨卡。
第四天中午,他们终于看到了高阳关的城楼。周信和王超早就得到了消息,带着士兵们在城门口等着。看到杨延昭他们回来,周信立刻跑了过去,脸上满是激动:“将军!您可算回来了!我们都快担心死了!”
“让你们担心了。”杨延昭跳下马,笑着说,“幸不辱命,辽军的粮草营已经被咱们烧了,还救回了慕容医官。”
王超也走了过来,看到慕容远,连忙行礼:“慕容医官,您没事吧?真是太好了!”
慕容远连忙回礼:“劳烦王将军挂心,老夫没事,多亏了杨将军和各位弟兄。”
大家说说笑笑地进了城。杨延昭先让人把慕容远送去休息,又安排慕容雪住在之前的住处,才带着周信和王超去了中军帐。
“将军,这次烧了辽军的粮草,他们肯定会推迟进攻时间吧?”周信问道,脸上满是期待。
“应该会。”杨延昭点了点头,“辽军十五万兵马,每天要消耗大量的粮草,现在粮草被烧,他们要么从契丹本土调粮,要么就只能抢附近的百姓,不管哪种,都需要时间。咱们正好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加强城防,训练士兵,还能再准备些粮草。”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那真是太好了!”王超松了口气,“之前我还担心,正月十五辽军来攻,咱们准备不够,现在不用担心了。”
“不过咱们也不能掉以轻心。”杨延昭皱了皱眉,“辽圣宗年轻气盛,这次粮草被烧,肯定会很生气,说不定会提前发动进攻,报复咱们。而且西夏的李德明也不是好对付的,他要是知道粮草被烧,说不定会建议辽圣宗速战速决。”
“那咱们该怎么办?”周信问道。
“第一,加强斥候的侦查范围,让他们密切盯着辽军的动向,有任何消息,立刻回报。”杨延昭说,“第二,再加固一遍城防,在城墙外面挖几道壕沟,里面填上尖木,再在城墙上多装些弩箭,准备好滚石和热油,只要辽军来攻,就给他们迎头痛击。第三,让伙房多准备些干粮,再囤积些药品,万一打起仗来,弟兄们有吃的,受伤了也能及时治疗。第四,派人去并州,告诉杨延浦将军,咱们烧了辽军的粮草,让他做好准备,要是辽军来攻高阳关,他就从侧翼袭扰辽军,减轻咱们的压力。”
“好!我们现在就去办!”周信和王超齐声说道,转身就要走。
“等等。”杨延昭叫住他们,“还有一件事,慕容医官刚回来,身体还很虚弱,你们让人多照顾他,给他送些补品,让他好好休养。慕容雪会医术,让她去伤兵营帮忙,照顾受伤的士兵。”
“放心吧将军!”周信和王超应了一声,转身离开了中军帐。
杨延昭坐在椅子上,揉了揉太阳穴。这几天跑下来,他确实累了,不过心里却很踏实——烧了辽军的粮草,救了慕容远,还为高阳关争取了时间,这趟冒险很值。
他正准备休息一会儿,帐外传来了敲门声。
“进来。”杨延昭说道。
门被推开,慕容雪走了进来,手里端着一个托盘,上面放着一碗热气腾腾的粥和一碟小菜。
“将军,您辛苦了,我给您熬了点小米粥,您趁热喝吧。”慕容雪把托盘放在桌上,小声说道。
杨延昭愣了一下,没想到慕容雪会给他送粥来。他看着慕容雪,只见她脸上带着淡淡的红晕,眼神有些躲闪,显然是有些害羞。
“谢谢你。”杨延昭笑了笑,拿起碗,喝了一口。小米粥熬得很稠,还加了些红枣,甜滋滋的,喝下去很舒服。
“好喝吗?”慕容雪问道,眼里满是期待。
“好喝,比伙房熬的粥好喝多了。”杨延昭点了点头,又喝了一口。
慕容雪听了,脸上的笑容更甜了:“那就好,我还担心您不喜欢呢。我爹说,您这几天跑了那么多路,肯定累坏了,让我给您熬点粥,补补身子。”
“替我谢谢你爹。”杨延昭放下碗,“你爹身体怎么样了?有没有好点?”
“好多了,刚才喝了碗粥,已经睡着了。”慕容雪说,“对了将军,我下午去伤兵营帮忙,看到有几个士兵的伤口发炎了,我已经给他们换了药,还开了些消炎的药方,让伙房给他们熬药。”
“辛苦你了。”杨延昭点了点头,“伤兵营的医生不够,有你帮忙,真是太好了。”
慕容雪看着杨延昭,犹豫了一下,说道:“将军,我有个请求,不知道您能不能答应。”
“你说。”杨延昭看着她。
“我想跟着您学习武功和兵法。”慕容雪鼓起勇气,说道,“我不想只待在伤兵营里,我想跟您一起,保卫高阳关,保护百姓。要是下次再有辽军来攻,我也能上阵杀敌,帮您的忙!”
杨延昭愣了一下,没想到慕容雪会提出这样的请求。他看着慕容雪坚定的眼神,心里有些佩服——这姑娘不仅勇敢,还有这么大的志向,真是难得。
“学习武功和兵法可不是件容易的事,会很辛苦的。”杨延昭说,“每天要早起练功,还要背兵法,有时候还要跟着士兵们一起训练,你能坚持下来吗?”
“我能!”慕容雪用力点头,“不管多辛苦,我都能坚持下来!只要能帮到您,能保卫大宋,再苦我也不怕!”
“好,那我就教你。”杨延昭笑了笑,“从明天开始,每天早上辰时,你到校场来找我,我教你武功。下午你去伤兵营帮忙,晚上我教你读兵法。不过你要记住,一旦开始,就不能半途而废。”
“我记住了!谢谢将军!”慕容雪激动地说道,眼睛亮得像星星,转身跑出了中军帐。
看着慕容雪欢快的背影,杨延昭忍不住笑了。他觉得,有这么个充满活力的姑娘在军营里,倒也添了些乐趣。
接下来的日子,慕容雪果然每天都按时到校场找杨延昭学习武功。她很有天赋,学东西很快,杨延昭教她的招式,她练几遍就能记住,而且很有力量,一点都不比那些男士兵差。杨延昭看在眼里,心里很是欣慰,教得也更用心了。
晚上,慕容雪就跟着杨延昭读兵法。杨延昭会给她讲《孙子兵法》《吴子兵法》,还会给她讲自己打仗的经历,教她怎么排兵布阵,怎么应对敌人的进攻。慕容雪听得很认真,遇到不懂的地方,就会主动提问,杨延昭也会耐心地给她解答。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慕容远看在眼里,心里很是高兴。他能看出来,杨延昭对自己的女儿很用心,而女儿看杨延昭的眼神,也充满了崇拜和爱慕。他觉得,自己的心愿很快就能实现了。
这天晚上,慕容远把慕容雪叫到自己的房间里。
“雪儿,你跟杨将军学习武功和兵法,也有一段时间了。”慕容远坐在椅子上,看着女儿,“你觉得杨将军这个人怎么样?”
慕容雪的脸瞬间红了,低下头,小声说:“爹,您问这个干什么?”
“爹是想知道,你喜不喜欢杨将军。”慕容远笑着说,“杨将军年轻有为,忠勇正直,还是个大英雄,要是你能嫁给她,爹也就放心了。”
“爹!”慕容雪娇嗔道,脸更红了,“我……我还没想那么多呢。”
“傻孩子,有什么不好意思的。”慕容远摸了摸女儿的头,“杨将军是个好男人,错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了。你要是喜欢他,爹就去跟杨将军说,帮你提亲。”
“爹,您别去!”慕容雪连忙说道,“现在正是多事之秋,辽军随时可能来攻,杨将军心里想的都是怎么保卫高阳关,我怎么能在这个时候给他添麻烦呢?而且……而且我现在还不够优秀,我想等我能真正帮到他的时候,再跟他说。”
慕容远看着女儿坚定的眼神,点了点头:“好,爹听你的。不过你要记住,遇到喜欢的人,就要勇敢去争取,别错过了。”
慕容雪点了点头,心里却像揣了只小兔子似的,砰砰直跳。她知道,自己早就喜欢上杨延昭了,可她觉得自己现在还配不上他,她要努力变得更优秀,才能站在他的身边,跟他一起保卫高阳关。
就在慕容雪努力学习武功和兵法的时候,汴梁城里却发生了一件大事。
赵恒自从得到那块“天授皇运,大宋永固”的玉璧后,就更加沉迷于祭祀和修建宫殿了。他觉得,上天既然赐予他玉璧,就说明他是天命所归,大宋会永远昌盛。所以,他决定在汴梁城里修建一座“天书殿”,用来供奉那块玉璧,还要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感谢上天的恩赐。
消息传出去后,很多大臣都纷纷劝谏赵恒,说现在边境不稳定,百姓们的生活也不富裕,修建天书殿会耗费大量的钱财和人力,不如把这些钱财和人力用在发展国力、加强军备上。
张咏更是多次上书,劝谏赵恒:“陛下,现在契丹和西夏虎视眈眈,边境的士兵们在寒风中坚守岗位,有的甚至连一件暖和的棉袄都没有。而陛下却要修建天书殿,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这不仅会耗费大量的钱财,还会让百姓们失望,让士兵们寒心啊!”
可赵恒根本听不进去,还把张咏批评了一顿,说他“不懂上天的旨意,不明白朕的苦心”。张咏没办法,只能叹气,心里对大宋的未来充满了担忧。
赵恒不仅不听劝谏,还下令让各地官员进献奇珍异宝,用来装饰天书殿。各地官员为了讨好赵恒,纷纷搜刮百姓,弄得民不聊生。有的百姓为了躲避搜刮,甚至背井离乡,逃到了边境。
消息传到高阳关,杨延昭心里很是愤怒。他没想到,赵恒竟然这么昏庸,为了修建一座宫殿,竟然不顾百姓的死活,不顾边境的安危。他真想立刻赶回汴梁,好好劝谏赵恒,可他知道,自己现在不能离开高阳关——辽军随时可能来攻,他要是走了,高阳关就危险了。
“将军,您别生气了。”慕容雪看到杨延昭脸色不好,连忙递给他一杯热茶,“陛下现在听不进劝谏,您就算再生气,也没用。咱们现在能做的,就是守好高阳关,保护好这里的百姓,不让他们受到辽军的伤害。”
杨延昭接过热茶,喝了一口,心里稍微平静了些。他看着慕容雪,点了点头:“你说得对,我现在不能离开高阳关。不管陛下怎么样,我都要守好这里,保护好百姓。”
就在这时,帐外传来了脚步声,周信跑了进来,脸上满是焦急:“将军!不好了!探马传来消息,辽军和西夏军已经在幽州集结完毕,准备在正月底的时候,进攻高阳关!”
杨延昭心里一沉,放下茶杯,站了起来:“辽军和西夏军一共有多少人?有没有带攻城武器?”
“探马说,辽军有十五万,西夏军有五万,一共二十万兵马!”周信说,“他们还造了很多攻城的云梯、冲车和投石机,看样子是准备强攻高阳关!”
“二十万兵马……”杨延昭皱紧了眉头,“咱们高阳关只有五万士兵,兵力悬殊太大了。而且并州的援军只有三万,就算杨延浦将军能及时赶来,咱们的兵力也只有八万,还是比他们少很多。”
“那咱们该怎么办?”周信问道,脸上满是担忧,“辽军和西夏军兵力那么多,还有那么多攻城武器,咱们能守住高阳关吗?”
“能!”杨延昭坚定地说,“就算兵力悬殊,咱们也要守住高阳关!这里是大宋的北方门户,要是破了,契丹人和西夏人就会长驱直入,百姓们就会遭殃!咱们就算拼了性命,也要守住这里!”
他顿了顿,又说:“周信,你立刻去清点武器和粮草,看看还有多少弩箭、滚石和热油,粮草还能支撑多久。王超,你去加强城防,在城墙外面多挖几道壕沟,再在城墙上多装些弩箭,准备好滚石和热油。慕容雪,你去伤兵营,让医生们准备好药品和绷带,随时准备治疗受伤的士兵。”
“好!”周信、王超和慕容雪齐声说道,转身离开了中军帐。
喜欢。
第8章 寒夜密探传警讯,侠女倾心助忠良(公元1011-1012年春)上[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