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延昭心里一紧,立刻率领一队士兵,朝着东门跑去。可他刚走到半路,就听到西门传来消息:“将军!西门也快撑不住了!王将军受伤了!”
杨延昭停下脚步,心里很是为难——东门和西门都快撑不住了,他只能去一个地方,另一个地方很可能会被攻破。
就在这时,慕容雪跑了过来,她手里拿着一把刀,身上沾了些血,显然是刚从医帐里出来。“延昭,你去东门,西门我去!”她坚定地说,“我跟王将军一起,守住西门!”
“不行!西门太危险了!”杨延昭连忙说道。
“现在不是说危险的时候!”慕容雪打断他,“东门需要你,西门我能守住!你放心,我会跟王将军一起,绝不让辽兵踏入西门一步!”
说完,慕容雪不等杨延昭反驳,就率领一队士兵,朝着西门跑去。杨延昭看着她的背影,心里满是担忧,可他知道,他现在只能相信慕容雪。他咬了咬牙,率领士兵们,朝着东门跑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东门的战斗已经到了白热化的程度。辽兵已经爬上了城墙,和宋军士兵厮杀在一起。周信浑身是伤,手里握着一把断刀,还在和辽兵拼命。
“周将军!我来了!”杨延昭大喊一声,率领士兵们杀了过去。
宋军士兵们见杨延昭来了,士气大振,纷纷朝着辽兵杀去。杨延昭握着长枪,在辽兵阵中纵横驰骋,很快就把城墙上的辽兵杀退了。
“周将军,你怎么样?”杨延昭扶起周信,问道。
“我没事,还能打!”周信笑着说,可刚说完,就晕了过去。
杨延昭连忙让人把周信抬下去治疗,自己则接过周信的指挥权,率领士兵们守住东门。
而西门这边,慕容雪已经赶到了。王超的胳膊受了伤,正靠在城垛上,指挥士兵们杀敌。看到慕容雪来了,他松了口气:“慕容姑娘,你可来了!辽兵太多了,咱们快撑不住了!”
“王将军,你先下去治疗,这里交给我!”慕容雪说道。
“不行!我不能走!”王超摇了摇头,“我要跟弟兄们一起,守住西门!”
“王将军,你受伤了,留在这里只会拖累大家。”慕容雪坚定地说,“你放心,我会守住西门!”
说完,慕容雪不等王超反驳,就让人把王超抬下去治疗,自己则站在城楼上,大声喊道:“弟兄们!咱们是大宋的士兵,身后是咱们的家园和百姓!就算拼了性命,也要守住西门!跟我杀!”
士兵们见慕容雪一个女子都这么英勇,士气大振,纷纷朝着辽兵杀去。慕容雪握着短剑,和士兵们一起,杀退了一批又一批的辽兵。她的手臂被辽兵的刀划了一道口子,鲜血流了出来,可她却像没感觉到一样,依旧拼命地杀敌。
就在这时,辽军的投石机朝着西门扔了一块大石头,石头砸在城墙上,城垛倒塌了一片,几个士兵被埋在下面。慕容雪立刻冲过去,和士兵们一起,把埋在下面的士兵救了出来。
可就在她救人的时候,一个辽兵悄悄地爬上了城墙,举起刀那辽兵的刀带着风声劈向慕容雪后心,她正忙着把受伤士兵往安全处拖,竟丝毫没察觉。“姑娘小心!”旁边一个断了胳膊的老兵嘶吼着扑过来,用残存的左臂死死抱住辽兵的腿。辽兵被绊得一个趔趄,刀势顿了顿,慕容雪趁机回头,短剑反手一刺,精准刺穿了辽兵的小腹。
“多谢老丈!”慕容雪扶住快要倒下的老兵,刚想给他包扎,又有三个辽兵顺着倒塌的城垛爬了上来。她咬咬牙,把老兵推给身边的护士,握紧短剑迎上去——这几日跟着杨延昭练的剑法终于派上了用场,短剑在她手中像条灵活的银蛇,避开辽兵的劈砍,专挑他们的手腕、咽喉等薄弱处刺去。
可辽兵越来越多,城墙上的宋军士兵已不足百人,每个人身上都带着伤,有的连站都站不稳,全靠意志力撑着。慕容雪的手臂也开始发酸,伤口的血渗出来,染红了半边袖子,每挥一次剑,都牵扯着伤口,疼得她额头直冒冷汗。
“杀进去!攻破西门!”辽军阵中传来呐喊声,更多辽兵扛着云梯冲过来,有的甚至踩着同伴的尸体往上爬。慕容雪看着越来越近的辽兵,心里只有一个念头:绝不能让他们进来,绝不能辜负延昭的信任!
她突然瞥见城墙上堆着的几桶火药——那是之前没来得及用的,她立刻大喊:“弟兄们!把火药桶推下去!”士兵们立刻反应过来,忍着伤痛,合力将火药桶推向城墙下的辽兵。慕容雪点燃火把,扔了下去。
“轰!轰!”几声巨响,火药桶炸开,火光冲天,城墙下的辽兵被炸得血肉模糊,剩下的吓得纷纷后退。慕容雪趁机喊道:“弩箭手!快射!别给他们机会!”城楼上仅剩的几个弩箭手立刻扣动扳机,箭雨朝着后退的辽兵射去。
就在这时,远处传来一阵马蹄声——是杨延昭!他刚守住东门,就立刻带着一队士兵赶来支援西门。看到西门暂时安全,他松了口气,连忙翻身下马,跑上城楼:“雪儿!你怎么样?有没有受伤?”
慕容雪看到杨延昭,紧绷的神经终于放松下来,她摇了摇头,刚想说话,却眼前一黑,倒了下去。杨延昭眼疾手快,一把抱住她,才发现她手臂上的伤口还在流血,脸色苍白得像纸一样。
“雪儿!雪儿!”杨延昭急得大喊,声音都在发抖。
“将军,慕容姑娘是失血过多,还有些脱力,没事的。”跟着赶来的医生连忙说道,立刻给慕容雪包扎伤口。
杨延昭这才松了口气,小心翼翼地把慕容雪抱起来,对士兵们说:“你们守住西门,我送慕容姑娘去医帐。”说完,抱着慕容雪,快步朝着医帐跑去。
医帐里,慕容远看到女儿受伤,心疼得直掉眼泪。他连忙给慕容雪检查伤口,又喂她喝了些补血的汤药。过了好一会儿,慕容雪才缓缓睁开眼睛。
“延昭……”她虚弱地说,看到杨延昭在身边,心里顿时踏实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我在,我在。”杨延昭握住她的手,声音温柔,“你好好休息,别说话,伤口还疼吗?”
“不疼了。”慕容雪笑着说,“西门……守住了吗?”
“守住了,你放心。”杨延昭点了点头,“你立了大功,要是没有你,西门可能就被攻破了。”
慕容雪笑了笑,闭上眼睛,又睡着了。杨延昭坐在床边,看着她苍白的脸,心里满是心疼和愧疚——他不该让她去冒险,要是她出了什么事,他一辈子都不会原谅自己。
慕容远看着杨延昭,叹了口气:“延昭,你也别太自责。雪儿这孩子,从小就倔,认定的事,十头牛都拉不回来。她也是想帮你,想守住高阳关。”
杨延昭点了点头,没有说话,只是紧紧地握着慕容雪的手。
接下来的几天,辽军没有再发起进攻。杨延昭知道,辽圣宗是在休整兵力,准备发起最后的总攻。他趁着这段时间,抓紧修复城防,补充武器和粮草,还派人去附近的州县求援,可都没有回音——那些州县的官员要么害怕辽军,要么不愿意派兵,根本不肯帮忙。
慕容雪的伤势渐渐好转,能下床走动了。她每天都会去医帐帮忙,照顾受伤的士兵,有时候还会去城楼上,陪着杨延昭一起巡查。
这天,两人并肩站在城楼上,看着远处的辽军大营。
“延昭,辽军什么时候会发起总攻?”慕容雪问道。
“快了。”杨延昭叹了口气,“他们的兵力已经休整得差不多了,粮草也从契丹本土调来了不少。要是再没有援军,咱们撑不了多久。”
“那……咱们真的要守不住了吗?”慕容雪小声问道,眼里满是担忧。
“不会的。”杨延昭握住她的手,坚定地说,“就算没有援军,咱们也要守住高阳关。只要还有一口气,就绝不让辽军踏入大宋一步。”
慕容雪点了点头,靠在杨延昭的肩膀上:“嗯,我跟你一起。就算死,我也跟你死在一起。”
杨延昭心里一暖,紧紧地抱住她:“别胡说,咱们都会好好活着,等打退了辽军,咱们还要一起过好日子呢。”
就在这时,探马传来一个令人惊喜的消息:张咏大人带着五万兵马,从汴梁赶来支援了!
杨延昭听到消息,又惊又喜:“张大人怎么会来?陛下不是不肯派援军吗?”
探马笑着说:“将军,张大人是瞒着陛下,私自带着兵马赶来的!他说,要是再不来支援,高阳关就危险了,大宋的北方门户就没了!”
杨延昭心里满是感动——张咏是个忠臣,为了大宋,为了百姓,竟然敢瞒着赵恒,私自调兵。有了这五万援军,他们守住高阳关的把握就大多了!
他立刻带着周信、王超和慕容雪,去城外迎接张咏。
远远地,就看到一队兵马朝着高阳关方向赶来,为首的正是张咏。他穿着一身官服,头发有些花白,却依旧精神矍铄。
“张大人!您可来了!”杨延昭快步迎上去,激动地说。
张咏翻身下马,握住杨延昭的手,笑着说:“延昭,让你受苦了!我要是再不来,你可就要骂我了!”
“张大人言重了。”杨延昭笑着说,“您能来,真是太好了!有了您带来的五万兵马,咱们一定能打退辽军!”
“那是自然!”张咏笑着说,“我带来的这五万兵马,都是汴梁的精锐,战斗力很强。咱们好好商议一下,定能给辽军一个迎头痛击!”
大家说说笑笑地进了城。杨延昭在中军帐里设宴,招待张咏。席间,张咏把汴梁的情况跟大家说了一遍。
“陛下现在还在沉迷于祭祀和修建天书殿,根本不管边境的安危。”张咏叹了口气,“我多次劝谏,陛下都不听,还把我骂了一顿。我没办法,只能私自调兵,赶来支援你。要是陛下怪罪下来,我一人承担!”
“张大人,您这是何苦呢?”杨延昭感动地说,“要是陛下怪罪下来,我跟您一起承担!”
“是啊,张大人,我们也跟您一起承担!”周信、王超和慕容远齐声说道。
张咏笑了笑:“你们别担心,我既然敢这么做,就不怕陛下怪罪。只要能守住高阳关,保住大宋的北方门户,就算死,我也值了!”
大家都被张咏的忠勇感动了,纷纷端起酒杯,敬了他一杯。
接下来的几天,杨延昭和张咏一起,商议作战计划。张咏带来的五万兵马,加上高阳关剩下的三万士兵,一共八万兵马,虽然还是比辽军的二十五万兵马少很多,但有了援军,士兵们的士气更高了。
杨延昭把兵力重新分配:他率领三万士兵,守南门;张咏率领两万士兵,守东门;周信率领一万士兵,守西门;王超率领一万士兵,在城北的山谷里埋伏,等辽军发起总攻的时候,从后面袭扰辽军;杨延浦虽然还没痊愈,但也主动请战,率领五千士兵,在城南的黑松林埋伏,配合杨延昭作战;慕容雪则继续带着伤兵营的医生和护士,照顾受伤的士兵。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一切准备就绪,就等着辽军发起总攻。
三月十五那天,辽圣宗终于发起了总攻。二十五万辽军和西夏军,像黑色的潮水,朝着高阳关冲来,鼓声震天,喊杀声动地。
辽圣宗骑着高头大马,站在队伍最前面,大声喊道:“杨延昭!张咏!你们以为来了援军就能守住高阳关吗?今天朕就要攻破城池,屠了你们!”
杨延昭站在南门的城楼上,穿着一身亮银色的盔甲,手里握着长枪,大声喊道:“耶律隆绪!你别痴心妄想!今天咱们就一绝胜负,看看是你能攻破高阳关,还是咱们能打退你!”
“放箭!”辽圣宗一声令下。
辽军的弩箭手立刻扣动扳机,箭雨朝着城楼上射来。
“举盾!”杨延昭一声令下。
宋军士兵立刻举起盾牌,挡住了辽军的箭雨。
“进攻!”辽圣宗又喊了一声。
辽军和西夏军像疯了一样,朝着城墙冲来。有的推着冲车,有的扛着云梯,有的拿着盾牌,密密麻麻地朝着城墙逼近。
“滚石!热油!火药!”杨延昭大声喊道。
士兵们立刻把滚石、热油推下去,点燃火药。城楼下顿时火光冲天,浓烟滚滚,辽兵纷纷倒地,惨叫不止。
可辽军太多了,倒下一批,又冲上来一批。很快,就有辽兵爬上了城墙,和宋军士兵厮杀起来。
“跟他们拼了!”杨延昭拔出长枪,朝着爬上来的辽兵刺去。
宋军士兵们见将军这么英勇,也纷纷拿起刀枪,和辽兵厮杀。城楼上,刀光剑影,惨叫声、喊杀声混在一起,场面惨烈无比。
东门的张咏也率领士兵们奋勇杀敌。他虽然是文官,却也很有勇略,指挥士兵们有条不紊地抵抗辽军的进攻,多次打退辽军的冲锋。
西门的周信,虽然身上还有伤,却依旧坚持在城楼上指挥战斗。他率领士兵们,用滚石、热油和弩箭,挡住了辽军一次又一次的进攻。
城北的王超,见辽军的大部分兵力都在攻打三个城门,立刻率领一万士兵,从后面袭扰辽军。他们骑着战马,拿着刀枪,朝着辽军的后营杀去,烧了辽军的粮草,杀了不少辽兵。
辽圣宗得知后营被袭,粮草被烧,气得脸色铁青,却又无可奈何——他现在已经没有多余的兵力去对付王超了,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粮草被烧。
城南的杨延浦,见辽军的兵力被分散,立刻率领五千士兵,从黑松林里冲了出来,朝着辽军的侧翼杀去。辽军没料到会有军队从侧翼杀来,顿时乱了阵脚。
杨延昭看到这一幕,知道反击的机会来了。他大声喊道:“弟兄们!援军已经到了!辽军的粮草被烧了!跟我杀下去,打退他们!”
宋军士兵们听到喊声,士气大振,纷纷跟着杨延昭,打开城门,朝着辽军杀去。
辽军本来就因为粮草被烧、侧翼被袭而乱了阵脚,现在见宋军杀来,更是慌了神。有的辽兵转身就跑,有的则吓得呆在原地,被宋军砍倒在地。
李德明见势不妙,率先带着西夏军逃跑。辽圣宗见西夏军逃跑,知道大势已去,也只能带着辽军,狼狈地朝着幽州方向撤退。
宋军士兵们在后追杀,又杀了不少辽兵和西夏兵,缴获了很多武器和战马。
一直追到天黑,杨延昭才下令停止追击。他率领士兵们,浩浩荡荡地返回高阳关。
城里的百姓们听说打退了辽军,还缴获了很多战利品,都纷纷走出家门,放着鞭炮,敲着锣打鼓,迎接士兵们归来。张老板更是带着百姓们,给士兵们送来了酒和肉,感谢他们保卫了家园。
中军帐里,大家围坐在一起,庆祝胜利。张咏笑着说:“这次能打退辽军,多亏了延昭的英勇指挥,多亏了弟兄们的奋勇杀敌,也多亏了百姓们的支持!咱们不仅守住了高阳关,还重创了辽军和西夏军,让他们短期内不敢再来侵犯大宋!”
“是啊!”杨延浦笑着说,“这次辽军损失惨重,估计要休养好几年才能恢复元气。咱们大宋的北方门户,总算是安全了!”
大家纷纷点头,脸上都满是喜悦。
杨延昭看着身边的慕容雪,她也看着他,眼里满是幸福的笑容。他知道,这次胜利,离不开每个人的努力,更离不开身边这个姑娘的支持和付出。
“雪儿,”杨延昭握住慕容雪的手,笑着说,“等忙完了这些事,咱们就补办一场盛大的婚礼,让所有人都知道,你是我的妻子。”
慕容雪点了点头,眼里满是泪水——这是幸福的泪,是喜悦的泪。
慕容远看着女儿和杨延昭,也笑了,他知道,自己的心愿终于实现了。
接下来的几天,高阳关城里都沉浸在欢乐的气氛中。士兵们忙着清理战场,修复城防;百姓们忙着庆祝胜利,给士兵们送东西;杨延昭和张咏则忙着处理战后的事务,安抚百姓,奖赏士兵。
几天后,张咏要回汴梁了。他知道,私自调兵是重罪,赵恒肯定会怪罪他。但他不后悔,因为他守住了高阳关,保住了大宋的北方门户。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杨延昭带着大家,在城外为张咏送行。
“张大人,您此去汴梁,一定要多加小心。”杨延昭担心地说,“要是陛下怪罪下来,您就说是我的主意,我跟您一起承担!”
“是啊,张大人,我们也跟您一起承担!”周信、王超和慕容远齐声说道。
张咏笑了笑:“你们别担心,我心里有数。陛下虽然沉迷于祭祀,但也明白高阳关的重要性,他不会真的杀了我的。等我回了汴梁,会再劝谏陛下,让他重视边境的安危,不要再沉迷于那些虚无缥缈的东西了。”
他顿了顿,又说:“延昭,高阳关就交给你了。你一定要好好守着,保护好百姓,保护好大宋的北方门户。”
“张大人放心,我一定不会辜负您的期望!”杨延昭郑重地说。
张咏点了点头,翻身上马,朝着汴梁方向疾驰而去。杨延昭和大家站在城外,看着他的身影消失在远方,心里满是敬佩和担忧。
张咏走后,杨延昭继续在高阳关镇守。他每天训练士兵,巡查城防,照顾百姓,和慕容雪一起,过着忙碌而幸福的生活。
几个月后,汴梁传来消息:赵恒虽然怪罪张咏私自调兵,但也知道张咏是为了大宋,没有杀他,只是把他贬为了应天府知府。杨延昭听到消息,松了口气——张大人总算是安全了。
又过了一段时间,杨延昭和慕容雪补办了一场盛大的婚礼。高阳关的百姓们都来参加他们的婚礼,送来了祝福。杨延浦、周信、王超、慕容远,还有很多士兵,都来为他们庆贺。婚礼办得热热闹闹,杨延昭和慕容雪脸上都满是幸福的笑容。
婚后,慕容雪依旧跟着杨延昭,一起守护高阳关。她不仅照顾杨延昭的生活,还继续在伤兵营帮忙,有时候还会跟着杨延昭一起巡查城防,给士兵们打气。士兵们都很喜欢她,百姓们也都很尊敬她。
日子一天天过去,高阳关一直很平静。辽军和西夏军因为之前损失惨重,短期内没有再来侵犯大宋。百姓们安居乐业,士兵们训练有素,高阳关成了大宋北方最坚固的门户。
杨延昭站在高阳关的城楼上,看着身边的慕容雪,看着远处的百姓和士兵,心里满是欣慰。他知道,只要他还在,只要弟兄们还在,只要百姓们还在,他就会一直守在这里,守护大宋的土地,守护百姓的家园,直到他生命的最后一刻。
而杨家将的故事,也会一直流传下去,成为大宋军民心中永远的传奇。
喜欢。
第8章 寒夜密探传警讯,侠女倾心助忠良(公元1011-1012年春)下[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