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的鹏城,依旧暖意融融,海风拂过南山区北扩片区的赭红土地,带着咸湿与蓬勃的气息。昔日破土动工的喧嚣已沉淀为井然有序的繁忙,取而代之的,是一片拔地而起、极具现代感的建筑群——启明鹏城研发中心。
银灰色的主楼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线条利落,造型充满科技感。四周环绕着精心规划的园林绿地,即便在冬季依旧葱郁,与远处轰鸣的打桩机和建设中的二期地块形成鲜明对比,象征着研发与制造、当下与未来的交融。
十二月十二日,中心正式开业。
没有锣鼓喧天,没有彩旗招展,只在中心广场上,简单布置了一个主席台,台下站满了人。他们大多年轻,穿着启明的工作服或便装,眼神明亮,脸上带着技术人特有的专注与一丝不易察觉的骄傲。他们是来自五湖四海的研发工程师、科学家、学者,被启明的蓝图和雄心召唤至此。
周明站在台上,依旧是简单的衬衫西裤,身形挺拔。他望着台下这几百张面孔,目光沉静,没有太多的慷慨激昂。
“各位,”他的声音通过麦克风清晰地传遍广场,平和却自带力量,“今天,这里,启明鹏城研发中心,算是正式立起来了。”
他顿了顿,环视众人,语气渐渐凝重。
“大家很多人都是从国外回来,或者刚从高校毕业。你们比我更清楚,看看我们现在的国家,看看我们每天用的电脑,里面装的,是什么?”
“是美国的Windows操作系统,是英特尔的CPU,是英伟达或者ATI的显卡,是三星、海力士的内存和闪存,是希捷、西数的硬盘…主板的PCB板和电容电阻,可能来自日本、台湾;甚至连机箱上的一颗螺丝,可能都打着国外的品牌。”
他的语速不快,每一个字都清晰地砸在每个人的心上,列举的每一个部件,都像一根细小的针,刺穿着在场每一位技术人的自尊。
“我们组装,我们销售,我们甚至能做出一些优化和改进,看起来似乎很繁荣。但根子呢?核心呢?”周明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一种冰冷的穿透力,“如果有一天,人家不高兴了,一纸禁令,芯片不卖了,系统不授权了,工具软件不让用了!我们怎么办?我们的电脑,就会变成一堆废铁!我们的工厂,就得停工!我们的数字化进程,就可能被拦腰斩断!”
广场上一片寂静,只有风声掠过。许多人的拳头不自觉地握紧了,脸色变得严肃而紧绷。周明的话,撕开了繁荣表象下的残酷真相。
“鹏城研发中心的意义,就在这里!”周明的手臂猛地一挥,指向身后宏伟的研发大楼,“它不是用来锦上添花的!它是用来雪中送炭,是用来铸就脊梁,是用来打破枷锁的!”
他的目光变得无比锐利,扫过台下每一双眼睛。
“未来十年,二十年,启明在这里的投入,将是不计成本的!我们的目标只有一个:让一台电脑,从里到外,实现100%的中国制造!100%的自主可控!”
他开始具体化,声音坚定,每一项都如同敲下的战鼓:
“我们要有自己的操作系统!不是基于Linux修修改改,而是从底层内核开始,全新架构,安全高效,适配我们自己的硬件生态!”
“我们要有自己的中央处理器(CPU)!从指令集架构,到核心设计,到最终流片封装!”
“我们要自己的图形处理器(GPU)!不是为了玩游戏,更是为了科学计算、人工智能、未来视觉呈现!”
“我们要自己的内存、自己的闪存、自己的主板芯片组、自己的电源管理芯片!”
“我们要从最基础的EDA设计工具摸索起,要建立自己的PCB设计和仿真能力,要攻克散热材料、精密连接器、甚至那一颗颗看似不起眼、却至关重要的电容电阻!”
“大到操作系统、处理器、显卡,小到一颗螺丝、一条数据线、一片硅脂!我要看到的,是未来‘星辰电脑的每一个字节、每一颗晶体管、每一克重量,都打上中国创造的烙印!”
台下,寂静已被粗重的呼吸和灼热的目光所取代。周明描绘的蓝图,宏大得近乎疯狂,却又如此清晰地指明了方向,点燃了在场每一个人心底最深处的火种。这不是商业计划,这是一场科技领域的“长征”宣言!
“这条路,很难,非常难。需要坐漫长的冷板凳,需要忍受无数次失败,可能需要投入百亿、千亿而短期内看不到回报。”周明的语气缓和下来,却更显真诚,“但我相信,在座的每一位,选择来到这里,就不是为了容易二字。历史选择了我们,时代选择了我们,来做这件注定艰难却无比正确的事!”
“拜托大家了!”周明后退一步,对着台下所有人,深深地鞠了一躬。
没有欢呼,没有掌声,台下是长时间的沉默,一种饱含重量、压抑着激动与决心的沉默。然后,不知是谁先开始,掌声如同潮水般缓缓响起,越来越响,最终化为雷鸣,回荡在研发中心的上空。每一个人的脸上,都写着“值得”二字。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开业仪式后,研发中心一号会议室。
周明没有坐在主位,而是站在门口。苏雨辰站在一旁,手里拿着一份名单,神色激动。
“周总,给您介绍一下我们‘铸芯强骨计划的核心骨干们!”苏雨辰的声音带着自豪。
他每念到一个名字和一个领域,就有一位或几位研究人员站起身。
“这位是李振华教授,毕业于MIT,之前在德州仪器,主攻模拟芯片和电源管理设计,是我们‘启芯实验室的负责人之一!”
一位戴着金丝眼镜、气质儒雅的中年男子起身。周明立刻大步上前,紧紧握住他的手:“李教授,辛苦了!电源是芯片之母,拜托了!”
“这位是刘健博士,GPU架构专家,从AMD挖来的,负责领导我们的图形处理器团队!”
一位身材高大、眼神锐利的技术大牛起身。周明握手有力:“刘博士,未来的视觉世界,就看你们的了!”
“这位是王淼总工,半导体材料专家,负责攻坚硅片工艺和先进封装!”
一位看起来朴实无华却目光坚定的老师傅起身。周明双手握住他的手:“王总工,基础中的基础,劳您多费心!”
“这位是赵敏工程师,存储芯片领域的后起之秀,负责内存和闪存研发!”
一位年轻干练的女性起身。周明点头致意:“赵工,未来数据的速度和容量,交给你了!”
苏雨辰依次介绍,从CPU到主板PCB设计,从EDA工具链到散热材料,几乎涵盖了硬件设计的全产业链。周明每一次都主动上前,不卑不亢,如沐春风,与每一位专家重重握手,凝视对方的眼睛,真诚地说一句:“辛苦了!”“拜托了!”“欢迎加入!”
没有冗长的训话,没有空泛的鼓励。就是这简单的握手,这沉甸甸的“拜托”,却比任何豪言壮语都更能打动这些心高气傲的技术精英。他们从周明眼中看到的不是商人的算计,而是一种深沉的忧虑、一种破釜沉舟的决心和一种近乎虔诚的期待。他们瞬间明白,这位年轻的老板,是真的懂技术之重,怀产业之忧,是做实事的人。
介绍完毕,会议室内的气氛依旧凝重而热烈。周明没有立刻让众人散去,而是目光扫过全场,语气沉稳地开口:
“我知道,在座的各位,都是顶着压力、怀着理想来到这里的。很多人放弃了国外优厚的待遇,或者离开了熟悉的舒适区。”他顿了顿,声音诚恳,“大家心里一定有很多疑问,甚至担忧——从零开始,到底有多难?启明的决心能持续多久?资金、资源,能不能跟得上?”
他话音落下,台下几位核心骨干彼此对视,微微点头。李振
第一百四十九章 铸芯强骨,奠基未来[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