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310章 济南田舍闻捷报,建康宫闱隐风雷[1/2页]

选英雄改变历史?等等,我先逝逝 久缓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一年后。
     济南的秋来得晚去得早,刚过白露,田埂上的草就已染了三分黄。。
     辛弃疾披着件半旧的青布短褂,弯腰扶着曲辕犁,犁铧切开湿润的黑土时,翻出的土块里还裹着去年未烂的稻根。
     这犁是当年冶山铁坊特意为芍陂屯田打造的,木柄被他磨得油亮,连犁尖的弧度都透着熟悉的手感 —— 只是从前握刀的手,如今掌心结的是握犁的茧,粗粝却安稳。
     “辛相公,歇会儿喝口水!” 田埂那头传来王阿公的喊声。
     老汉扛着锄头走来,腰间挂着的陶壶晃出清亮的水声,壶身上 “元嘉二十九年” 的刻痕还清晰可见,那是辛弃疾初到济南时,用冶山的铁錾子帮老汉刻的。
     辛弃疾直起身,抹了把额角的汗,接过陶壶猛灌了两口。
     井水带着田埂的凉意,顺着喉咙滑下去,解了半日劳作的燥意。
     “王阿公,今年的冬小麦得赶在霜降前种完,不然明年开春要减产。”
     他指着远处的田垄,那里已犁出整齐的沟,像一道道墨色的线,“我昨儿看了天象,今年冬天怕是会更冷些,得多施些草木灰保墒。”
     王阿公蹲在田埂上,仔细的端详着远处的麦田,闻言眉头也皱得更深了些。
     “还是辛相公懂农事。去年你教俺们种的晚稻,亩产比往年多了两石,俺家小三子说,明年要娶媳妇,就靠这几亩地呢!”
     说到高兴处,老汉笑得眼角堆起褶子,“听说朝廷把北边也平了?前几天有个邺城的商队经过,说那边也开始种咱们的稻子了。”
     辛弃疾的心轻轻动了动。
     他想起三个月前,袁淑派快马送来的信,说大同已设 “平北将军府”,沈庆之暂领府事,治下的鲜卑牧民有不少弃牧从农,学着南朝人种起了庄稼。
     信里还提了句 “榷场岁入逾万缗,足以支北伐柔然等余部”,字迹是袁淑惯有的工整,却在末尾添了行小字:“主上近日常召江湛、徐湛之议事,东宫动静渐稀。”
     “是平了。” 辛弃疾把犁交给一旁帮忙的家仆,坐在田埂上,望着远处济南城的轮廓。
     城楼上的 “宋” 字旗在秋风里飘得舒展,再也看不见当年北魏狼头旗的影子。
     “听说邺城的官仓囤了不少新粮,明年开春,就能运些稻种到漠南去,那边的黑土地,种麦粟定能丰收。”
     正说着,远处传来马蹄声。
     一个穿着飞虎军旧号服的斥候骑士疾驰而来,马鞍上挂着个青布包袱,是当年随辛弃疾征战的亲兵。
     亲兵翻身下马时,甲叶上还沾着尘土,显然是从建康一路赶来。
     “元帅!” 他单膝跪地,声音带着旅途的疲惫,“袁中丞让小人给您带信,还有北边的捷报。”
     辛弃疾接过包袱,拆开第一层是张舆图,上面用朱笔标着 “北地诸州接管进度”。
     大同、邺城、邢州等地均已设官,驿站连通至寿春,连当年北魏的云中牧场,都改种了苜蓿,用来养飞虎军留下的战马。
     舆图旁是袁淑的信,信纸边缘被反复折叠过,墨迹揉的有些散。
     “辛元帅亲鉴:北地既定,榷场如旧,流民南归者日众,淮南屯田增至两万顷,此皆元帅之功也。唯建康近日多故,主上因‘巫蛊事,对东宫多有猜忌,江徐二公常伴驾,议事多避东宫。前日偶见主上案上有‘废立之诏草稿,未敢细窥。兄远在济南,可暂避风波,勿涉朝堂为上。”
     “巫蛊” 二字像根细针,扎在辛弃疾心上。
     他想起去年冬天,就有传闻说太子刘劭与始兴王刘濬私下用巫蛊之术诅咒宋文帝,当时他还以为是坊间流言,如今看来竟是真的。
     刘义隆一生猜忌,当年檀道济因 “功高震主”&nb

第310章 济南田舍闻捷报,建康宫闱隐风雷[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