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日后,卢修斯要返程了。他在商馆订了三百匹棉布、五百件青瓷、一百面玻璃镜,还有五十斤贺兰云雾茶和十对红嘴相思。“瑾潼姑娘,二王子,”卢修斯握着他们的手,真诚地说,“这次来贺兰,我不仅订到了好东西,还感受到了贺兰人的热情和智慧。以后,我会经常来贺兰,也会介绍更多罗马商人来这里通商。我相信,贺兰和罗马的贸易会越来越好!”
送走卢修斯的商队,瑾潼正准备回棉布坊查看进度,忽然看到沈先生匆匆走来,手里拿着一本厚厚的书。“瑾潼姑娘!你快看!《贺兰通商志》已经编好第二卷了!”沈先生翻开书,里面记录了这半年来贺兰和南洋、安息、罗马的贸易往来,还有木薯、玻璃镜、青瓷镶玻璃罐等新事物的由来,甚至还画了不少插图,有驼队的样子,有瓷窑的场景,还有红嘴相思的画像。
瑾潼接过书,细细翻看,心里满是感动。这书里的每一个字,每一幅图,都是贺兰成长的见证。“沈先生,辛苦您了。”瑾潼说,“等下次商队出发,把这书也送到各国去,让更多人知道贺兰的故事。”沈先生点头:“我已经让人抄了几十本,就等着商队出发呢!”
转眼到了夏天,贺兰的玻璃作坊又有了新突破——工匠们学会了制作彩色玻璃。第一批彩色玻璃做好那天,作坊里热闹极了。红色的像石榴,绿色的像翡翠,蓝色的像天空,阳光透过玻璃照进来,在地上映出斑斓的光斑。“太好了!”阿竹拿着一块蓝色的玻璃,激动地说,“我们可以用彩色玻璃做灯罩,晚上点上灯,肯定特别好看!还能做彩色的玻璃窗,装在商馆和书院里,既好看又能挡太阳。”
瑾潼看着彩色玻璃,忽然有了个主意:“我们可以做些彩色玻璃珠,串成项链或手链,卖给南洋和罗马的商人。女孩子肯定喜欢。”阿竹立刻点头:“我这就去设计样式!还要在玻璃珠上刻些花纹,让它们更精致。”
没过几日,第一批彩色玻璃珠就做好了。有圆形的,有方形的,还有花瓣形的,上面刻着缠枝纹、鸟纹、云纹,五颜六色的,格外好看。南洋商人看到后,立刻订了两百串项链;罗马商人卢修斯的书信也恰好送到,说要订三百串手链,还说罗马的贵族夫人肯定会喜欢。
这日午后,瑾潼正在商馆里整理贸易账本,忽然听到外面传来一阵喧哗。她走出商馆,只见几个匈奴使者牵着几匹骏马,身后跟着一群牧民,牧民手里捧着羊皮、牛肉干等东西。为首的匈奴使者看到瑾潼,立刻笑着走上前:“瑾潼姑娘!我们大单于让我们来给贺兰送礼物,还说感谢贺兰的粮食和棉布,让我们部落的人过了个好冬天。”
瑾潼连忙请他们进商馆,让人端上热茶和点心。匈奴使者喝了口茶,笑着说:“姑娘,我们大单于说了,今年秋天想在漠北举办一场贸易会,邀请贺兰的商人去参加。到时候,我们会带来很多牛羊、皮毛,还有漠北的特产,想和贺兰换更多的粮食、棉布、青瓷和玻璃镜。”
瑾潼大喜。若是能去漠北举办贸易会,不仅能扩大贺兰的贸易范围,还能巩固和匈奴的友谊。“好!我们一定去!”瑾潼当即决定,让周明带着商队去漠北,还特意准备了一批适合游牧民族使用的物品——比如轻便的棉布帐篷、不易破碎的青瓷碗、能装水的玻璃壶,还有孩子们喜欢的
第646章 清风(十五)[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