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里的贺兰还裹着雪,商馆前的红灯笼却已挂了满排,连屋檐下的冰棱都映着暖光。瑾潼刚核对完西伯利亚商队的备货清单,就见阿竹捧着个描金漆盒跑进来,盒盖没掩严,露出半截翠色的羽毛。
“姑娘你看!漠北送来的信,还有匈奴大单于托人带的礼物!”阿竹把漆盒放在案上,里面除了一卷兽皮信,还卧着两只羽毛油亮的海东青——鹰爪上系着银铃,一动就发出细碎的响声。
瑾潼展开兽皮信,上面用炭笔写着歪歪扭扭的中原字,是匈奴大单于亲笔:“贺兰的棉布帐篷挡风,青瓷碗盛肉香,漠北部落都盼着开春再换。听闻罗马来的商人带了会报时的钟,若姑娘方便,能否让商队多带两个?”末尾还画了个咧嘴笑的人脸,倒显出几分憨态。
“这大单于倒是直爽。”李默恰好进来,瞥见信上的画忍不住笑,“去年周明带的玻璃镜在漠北成了宝贝,听说各部落首领议事时,都要把镜子摆出来比谁的更亮。”
瑾潼把海东青交给仆役好生喂养,又拿起清单添上“机械钟两座”:“西伯利亚的部落要的青瓷多是大碗和酒壶,匈奴人偏爱带兽纹的器物,这次让瓷窑多烧些绘着狼群、骏马的瓷瓶。对了,玻璃作坊新做的冰裂纹灯罩也装上几箱,漠北的夜晚长,点上灯该好看。”
正说着,沈先生拄着拐杖来了,手里抱着本新装订的册子,封面上写着“贺兰物产图”。他翻开册子,里面画着茶园、瓷窑、棉布坊的景象,连木薯的枝叶、红嘴相思的羽毛都画得细致,旁边还注着文字:“木薯,可炊可磨粉,耐旱易活,岁收三季;贺兰云雾茶,春采为佳,汤清回甘,远销西洋、罗马……”
“先生这册子做得用心。”瑾潼摸着书页上的墨迹,“下次商队出发,多带些去,让外邦人也看看贺兰的物产有多丰饶。”
沈先生笑着点头:“已让人抄了五十本,还在每本里夹了片压制的茶叶,翻开就能闻到茶香。对了,书院的学生们还编了首《贺兰通商谣》,如今市集上的孩童都会唱呢。”说着,他轻轻哼了起来:“贺兰山下商路长,驼铃声声送茶香。青瓷映日如碧玉,棉布裁衣暖四方……”
歌声还没停,门外忽然传来马蹄声,周明风尘仆仆地闯进来,身上还带着雪沫:“姑娘!王子!西伯利亚的商队提前到了!为首的首领叫伊凡,说带了最好的貂皮和人参,要亲自跟您谈贸易!”
瑾潼和李默对视一眼,连忙起身去前厅。刚走到门口,就
第647章 风起(一)[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