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孙承宗的战船消失在海平面尽头时,萧如薰正站在巴达维亚城堡的了望塔上,手里攥着张刚送来的南洋舆图。舆图上,马六甲、巴达维亚、爪哇岛的标注已用朱红笔圈出,旁侧还密密麻麻写着各据点的兵力、粮储与通商情况——这些都是他半年来在南洋的根基,也是他对抗京城暗流的底气。
     “大人,张会长求见,说暹罗的稻米商队已经到了马六甲,想请您去主持开市仪式。”亲卫赵忠的声音从塔下传来,带着几分雀跃,“听说这次暹罗人带来了三十万石稻米,还带了些象牙、香料,说是要跟咱们换丝绸和瓷器。”
     萧如薰收起舆图,快步走下了望塔。阳光穿过城堡的拱门,在石板路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沿途的士兵见了他,纷纷挺直腰板行礼,眼神里满是敬畏与信赖——那场击败荷兰、葡萄牙联军的海战,让萧如薰在南洋将士心中的威望,又深了几分。
     张万邦早已在城堡大厅等候,身上的蓝布长衫换了件新的,手里捧着本厚厚的账簿,脸上堆着笑:“大人,暹罗商队的首领是暹罗国王的弟弟,名叫拉玛,为人豪爽得很,一到马六甲就说要拜见您,还说想跟咱们签长期通商合约呢!”
     “长期合约是好事。”萧如薰在主位坐下,接过账簿翻看,“稻米是南洋的刚需,咱们的士兵、百姓都要靠它过日子;而暹罗缺丝绸、瓷器,还有咱们造的铁器,这生意能做。”他指着账簿上的“铁器”二字,“让宋应星多造些犁、锄,还有轻便的腰刀,这些在暹罗很受欢迎,能换不少稻米。”
     张万邦连连点头,又从怀里掏出张纸条:“大人,还有个好消息!苏门答腊的几个部落首领派人来,说愿意归附大明,每年缴纳贡赋,只求咱们能帮他们抵御周边的海盗。”
     萧如薰眼睛一亮。苏门答腊位于马六甲海峡西侧,是南洋的交通要冲,若是能将其纳入掌控,大明在南洋的防线就能向西推进数百里。“告诉那些部落首领,归附可以,但必须遵守大明的律法,不许相互攻伐,还要派青壮加入明军的联防队,共同抵御海盗。”他顿了顿,补充道,“咱们也不能亏待他们,每年给他们提供五十门鸟铳,再派工匠去教他们耕种和冶铁,让他们知道跟着大明有好处。”
     张万邦兴冲冲地领命而去,大厅里只剩下萧如薰一人。他走到窗边,望着远处的造船厂,宋应星正带着工匠们调试新造的战船——那是汉斯设计的改进型福船,船身更宽,炮位更多,船尾的螺旋桨已经安装完毕,只待下水试航。
     “大人,宋主事派人来报,新战船明日就能下水,想请您去主持试航仪式。”赵忠再次进来禀报,手里还拿着个铁皮盒子,“还有,汉斯先生让小人把这个交给您,说是他改进的火箭筒,射程比以前远了一丈,杀伤力也更大了。”
     萧如薰打开铁皮盒子,里面躺着根黑漆漆的铁管,管壁上刻着细密的纹路,管口加装了个黄铜准星。他拿起铁管掂了掂,比之前的火箭筒轻了些,却更趁手。“告诉汉斯,做得好,等新战船试航成功,我赏他十两银子,再给他配个专门的工匠班子,让他能安心改进火器。”
     次日清晨,巴达维亚的造船厂挤满了人。新战船“海晏号”静静地停在船坞里,柚木船身泛着油亮的光泽,船舷两侧的二十门佛郎机炮排列整齐,桅杆顶端挂着面崭新的龙旗,在晨风中猎猎作响。
     宋应星和汉斯站在船坞旁,脸上满是期待。看到萧如薰过来,两人连忙上前:“大人,一切准备就绪,只等您下令,就能放水让战船下水了!”
     萧如薰点了点头,走到船坞的闸门旁,亲手转动绞盘。随着“嘎吱嘎吱”的声响,闸

第383章 海疆定基[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