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长安,夕阳如血。
     一队风尘仆仆的飞骑军信使,策马奔腾入城,马蹄敲击着青石板路,发出哒哒的声响,像是催命的鼓点。
     领头的信使面色刚毅,眼神锐利,一路直奔皇城而去。
     皇城宫门森严,守卫的禁军甲胄鲜亮,手持长槊,肃穆而立,像是一尊尊冰冷的雕塑。
     信使在宫门前勒马停缰,翻身下马,动作干脆利落。
     他从怀中掏出一份封得严严实实的军报,双手高举过头顶,朗声道:“朔州军屯急报!呈御览!”
     守门的校尉上前接过军报,眼神审视地在他身上扫来扫去,仿佛要将他看个通透。
     例行检查是必不可少的流程,这是职责所在,谁也无法避免。
     “打开,验看!”校尉面无表情地说道,声音冰冷而生硬。
     信使依言打开军报,里面是一份密密麻麻的器械损耗清单,还有一具小巧的铁穗犁模型。
     那铁穗犁看起来十分普通,但入手却颇为沉重,显然是用精铁铸造而成。
     王承恩是皇帝身边的大红人,当朝的大太监,他眯着眼睛,仔细地检查着那具铁穗犁。
     他伸手掂了掂,只觉得入手沉重,便失去了兴趣。
     毕竟,谁会想到,在这小小的铁穗犁里,竟然还藏着玄机呢?
     “薛仁贵倒是用心了,还特意送来个铁疙瘩。”王承恩阴阳怪气地说了一句,嘴角露出一丝不屑的笑容。
     在他看来,这些武夫,就是喜欢搞这些花里胡哨的东西。
     信使抱拳道:“薛将军言,此为试用新器,请工部备案。”
     王承恩挥了挥手,示意手下将东西收好。
     他心里清楚,这些军报,最终都会送到皇帝的案头。
     至于这具铁穗犁,不过是个可有可无的添头罢了。
     军报和铁穗犁模型被送入工部。
     负责整理文书的小吏,正是当年东宫的旧属。
     他小心翼翼地拆开铁穗犁,发现了犁底暗槽中藏着的火漆封缄的绢条。
     他的手微微颤抖,他知道,这是太子殿下传递出来的消息!
     掖庭,织坊。
     徐惠身穿粗布囚衣,神情憔悴,但眼神依然清澈明亮。
     她坐在织机前,不停地穿梭着手中的梭子,将一根根麻线织成粗糙的麻布。
     她的手指已经被磨得粗糙不堪,布满了老茧,但她却丝毫不敢懈怠。
     每天,她都要完成百尺麻布的任务,否则就会遭到狱卒的鞭打和辱骂。
     在这里,她没有任何尊严,没有任何自由,只是一个任人宰割的囚徒。
     她偷偷地整理着自己破旧的衣物,从贴身的内衬夹层里,摸索出了那根细小的绢条,这是希望的火种。
     这是从铁穗模型中取出的,被她藏在发髻之中,躲过了狱卒的搜查。
     夜深人静之时,她偷偷地从床铺底下摸出一根细小的银针。
     这是她偷偷藏下来的,是她唯一的武器。
     她用针尖蘸着唾液,小心翼翼地化开绢条上的火漆封缄。
     借着微弱的月光,她看清了绢条上的八个字:“火起于下,雷动于上。”
     她的心猛地一跳,仿佛被一道闪电击中。
     她知道,太子殿下并没有忘记她!
     他还在暗中布局,等待着时机!
     她将这八个字默默地记在心里,然后小心翼翼地将绢条焚烧成灰烬。
     她知道,这些灰烬,也蕴藏着重要的信息。
     第二天,她故意在送药食的宦官面前,打翻了盛药的陶碗。
     陶碗摔得粉碎,药渣洒了一地。
     “贱婢!你是故意的吧!”宦官勃然大怒,指着徐惠的鼻子破口大骂。
     徐惠低着头,瑟瑟发抖,不敢辩驳。
     她趁着宦官不注意,偷偷地将绢条烧成的灰烬,掺杂在药渣之中,随着被丢弃的药渣,流入了御药房。
     御药房内,孙思邈正在一丝不苟地检视着药材。
     作为当朝的御医,他医术精湛,医德高尚,深受百姓的爱戴。
     但同时,他也是一个忧国忧民的忠臣,他一直在暗中关注着朝中的局势,为太子殿下担忧。
     他小心翼翼地捡起被丢弃的药渣,仔细地观察着。
     突然,他发现了一些细小的铜屑。
     这些铜屑十分微小,如果不仔细观察,根本无法发现。
     孙思邈心中一动,立刻命弟子取来一套精密的工具,将铜屑仔细地清理出来。
     他将铜屑拼凑在一起,竟然拼出了“承乾”二字!
     他心中顿时掀起了惊涛骇浪。

第174章 火信入宫门[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