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他知道,这是太子殿下传递出来的消息!
     他立刻命弟子取来一本《千金方》,翻到“锻铁入药”的条目,将这一页抄录下来,夹入了自己的药箱之中。
     在抄本的空白页上,他用一种特殊的药水,写下了一行小字:“火犁可锻鼎,百匠可活疫。”
     这是一种只有他和太子殿下才知道的暗语。
     他要将这份情报,传递给太子殿下!
     几天后,孙思邈奉旨入宫,为皇帝诊治疾病。
     他提着药箱,一路来到了皇帝的寝宫。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陛下,近来陇右瘟疫复起,需速铸铜鼎三百,以镇压邪祟。”孙思邈面色严肃地说道, “工部缺少能工巧匠,是否可以考虑,从民间征调工匠进行铸造。”
     李二皇帝皱了皱眉头
     “此事容后再议。”他淡淡地说道,并没有立刻答应孙思邈的请求。
     孙思邈知道,皇帝的心中还有疑虑。
     但他相信,只要能够将消息传递出去,太子殿下一定能够明白他的意思。
     他不动声色地退出了寝宫,提着药箱,离开了皇宫。
     武媚娘奉命清洗御药房的器皿。
     她小心翼翼地擦拭着每一个药罐,每一个药杵,眼神却一直在偷偷地观察着周围的一切。
     她无意中发现了孙思邈留在药房的《千金方》。
     她拿起书,随意地翻看着,突然发现其中一页有些异样。
     她仔细地观察着那一页,发现上面有一些细小的字迹。
     这些字迹是用一种特殊的药水写成的,如果不仔细观察,根本无法发现。
     她的心中充满了疑惑,立刻找来一套绣花用的针线,小心翼翼地将那些字迹拓了下来。
     夜深人静之时,她独自一人坐在房间里,借着微弱的烛光,对照着宫中收藏的舆图,仔细地研究着那份拓文。
     她发现,拓文上所指的“代州—淮水—朔州”三个地点,竟然连成了一条直线,而这条直线,正好指向了当年太子东宫的旧道!
     “太子不在坟里,也不在冷宫,他在铁火里走着……”她喃喃自语,将那份拓文藏入了贴身的香囊之中。
     她知道,自己发现了一个惊天的秘密!
     她又联想到,前些日子,她偶然听到王承恩说,朔州军屯送来了一批新式的农具,要工部进行备案。
     她心中一动,隐隐约约地感觉到,这两件事情之间,一定存在着某种联系。
     她决定,要将这个秘密,告诉自己最信任的人。
     她起身走到窗前,推开窗户,望着深邃的夜空。
     今夜无星,一轮残月孤零零地悬挂在空中,散发着惨淡的光芒。
     她低头嗅了嗅香囊里散发出的淡淡的香气,那是她亲手调制的安神香,可以让她在任何情况下都保持冷静和清醒。
     “娘娘,夜深了,早些歇息吧。”门外传来贴身宫女的声音。
     武媚娘没有回答,只是默默地关上了窗户,吹灭了蜡烛。
     黑暗中,她的眼神闪烁着危险的光芒。
     她轻声说道:“来人,更衣,我要去掖庭一趟。”朔州军营,寒风呼啸。
     李承乾看着手中那张写满药材的方子,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弧度。
     孙思邈的回信,精妙又隐晦:“雷将动,风已至。”很好,老孙头果然是懂我的。
     “杜君卿,裴守约!”李承乾沉声唤道。
     两人应声而入,抱拳行礼:“殿下!”
     “杜君卿,本宫命你即刻督造百具铁穗犁,铭文改为‘官督民造,承制于野,要快,要好,要让全长安都知道,朔州军屯的耕地技术,已经领先他们一百年!”李承乾的语气里带着一丝戏谑,反正这群老家伙闲着也是闲着,不如给他们找点事做。
     “属下遵命!”杜君卿领命而去,心里却在嘀咕:殿下这又是要唱哪出戏?
     “裴守约,你重绘一份火器工坊布局图,务必精确到每一处细节。”李承乾的眼神变得深邃,“图尾添一暗记:东宫地库旧址。”
     裴守约一愣,随即明白了李承乾的意思,拱手道:“属下明白!”
     火光映在李承乾的脸上,忽明忽暗,让他原本就俊美的五官更添了几分神秘。
     “让他们查,查到的,都是我想让他们看见的。”他轻声道,声音低沉而富有磁性,仿佛在诉说着一个惊天的阴谋。
     他将药方丢入火盆,看着那纸张化为灰烬,
     “殿下,一切都准备妥当了。”裴守约低声道。
     李承乾点了点头,抬头望向长安的方向,喃喃自语道:“好戏,就要开锣了……”
    喜欢。
  

第174章 火信入宫门[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