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如墨,潼关之外,官道之上,一队人马风尘仆仆。
李承乾策马而行,脸上的表情如同这夜色一般深沉,他勒住缰绳,望着手中那封由信鸽带来的密报,嘴角勾起一抹冷笑:“东宫火起?好一出釜底抽薪!”
徐惠的字迹娟秀,却带着一股不容忽视的焦灼。
“东宫火起,旧档焚三成,薛将军已控门,长孙公将动议。”短短几句,却将东宫的局势描绘得淋漓尽致。
“殿下,可是长安出了什么事?”身旁的薛仁贵眼神锐利,他敏锐地察觉到了李承乾的情绪变化。
李承乾将密报递给薛仁贵,轻蔑一笑:“有人想浑水摸鱼,可惜,这把火烧错了地方。”他翻身下马,走到路旁的一块空地上,环顾四周,对着身后的一众工匠吩咐道:“就在这里,设炉!”
工匠们面面相觑,不明所以。“殿下,此地荒郊野岭,设炉作甚?”
李承乾没有解释,只是淡淡地说道:“按本宫的吩咐去做便是。”
很快,工匠们便开始忙碌起来,他们是东宫工坊里最优秀的匠人,对李承乾的命令向来是言听计从。
“传令四方!”李承乾的声音不大,却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东宫农政旧档遭焚,凡民间存有《火犁图解》、《工民要略》残卷者,速送长安,助太子重修农书。”
“一纸一金,不论真伪!”
此令一出,众人皆惊。
一纸一金?
这简直是天上掉馅饼!
要知道,这些农书残卷,在普通百姓眼中,不过是些废纸罢了。
“殿下,这……是不是太过了?”薛仁贵有些担忧地说道:“若是有人趁机作乱,伪造图纸,那岂不是……”
李承乾摆了摆手,打断了他的话:“无妨,真金不怕火炼。本宫要的,就是这个‘乱字!”他眼中闪过一道精光:“只有乱起来,才能把那些藏在暗处的牛鬼蛇神,全都揪出来!”
随即,李承乾又命人取来笔墨,饱蘸浓墨,在黄榜之上写下榜文,命人快马加鞭,张贴于四方要道。
“东宫农政旧档,乃国之重器,今遭火焚,实乃社稷之不幸。然天无绝人之路,民间必有遗珠。凡献图者,一纸一金,童叟无欺。太子李承乾,敬候佳音!”
榜文一出,天下哗然。
“太子殿下这是疯了吗?一纸一金?这得花多少钱啊!”
“谁知道呢?也许太子殿下是想借此机会,收买人心吧。”
“管他呢,反正有钱拿就行。我家祖传的《火犁图解》,虽然缺了几页,但也能卖个好价钱!”
一时间,长安城外,人头攒动,无数百姓涌向长安,他们手中拿着各式各样的图纸,有的是祖传的,有的是东拼西凑的,甚至还有人拿着自己胡乱涂鸦的“图纸”前来碰运气。
而此时,远在长安的政事堂内,长孙无忌正襟危坐,他手中拿着一份奏报,眉头紧锁。
“东宫火起,旧档焚毁三成……”他喃喃自语,心中却在盘算着如何利用这件事,为自己谋取更大的利益。
“尚书大人,此事非同小可,太子殿下禁足期间,东宫竟然发生如此变故,恐怕……”一旁的房遗爱小心翼翼地说道。
长孙无忌抬起头,看了他一眼,冷哼一声:“此事是好是坏,还未可知。不过,既然老天爷给了我们这个机会,那就不能白白浪费了。”
他站起身,走到窗前,望着远处那被夕阳染红的天空,“传令下去,明日朝会,本官要提出‘重修东宫农政书阁的动议!”
第二日,朝会之上,长孙无忌侃侃而谈。
“陛下,东宫火焚,实乃不幸。然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东宫农政书阁,乃国之根本,岂可一日无书?臣以为,当集天下之智,补三代之缺!”
他顿了顿,又说道:“臣已命人搜集民间遗留的农书残卷,以补东宫之缺。今日,臣带来了一批民间献上的图纸,请陛下过目。”
说着,他呈上了一份奏折,上面罗列着献图者的姓名和图纸的名称。
李二接过奏折,随意地翻阅了一下,脸色顿时变得有些古怪。
“淮南柳氏亲笔《水排鼓风法》?代州杜君卿《铁穗锻打口诀》?”他抬起头,看着长孙无忌,语气中带着一丝疑惑:“这些东西,不是各家的不传之秘吗?他们怎么会献出来?”
长孙无忌微微一笑,解释道:“陛下有所不知,这些都是太子殿下当年在东宫时,与民同乐,传授给他们的。如今太子殿下虽然身处潼关,但他的遗泽仍在,百姓感念太子的恩德,自愿献出这些图纸,以助朝廷重修农书。”
“此非私技,乃太子遗泽,若不归于东宫,是弃民之诚心!”
房遗爱也站出来附议道:“尚书大人所言极是。这些农书残卷,都是国之重器,若能将其收集起来,加以整理,必能造福天下百姓。臣以为,此事可行!”
杜楚客也站出来说道:“农为国本,太子殿下深明此理。重修东宫农政书阁,乃是立国之本,臣附议!”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群臣纷纷附议,一时间,朝堂之上,一片赞扬之声。
与此同时,冷宫之中,徐惠正默默地清理着火场。
她小心翼翼地扒开废墟,寻找着一切有用的东西。
突然,她的目光落在一个烧焦的木箱残骸上。
这个木箱,原本是用来存放东宫印玺的,如今已经烧得面目全非。
徐惠轻轻地拿起木箱残骸,发现里面竟然还有一个黑乎乎的东西。
她小心翼翼地将那东西取出,擦去上面的灰尘,发现竟然是一个印泥盒。
虽然外壳已经焦黑,但里面的印泥,竟然还保存完好!
徐惠心中一动,她将印泥盒藏于袖中,离
第180章 灰落紫宸殿[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