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武媚娘捧着那半枚“承”字,像是捧着黑暗中的唯一星光。
     她的指尖摩挲着那焦黑的边缘,感受着那微弱的凹凸,一遍又一遍地在心中描摹着李承乾的笔迹。
     她不信什么天意,她只信自己。
     但现在,这枚字,是她向上攀爬的梯子,是她博弈命运的筹码。
     一连几日,她足不出户,夜夜在昏黄的烛光下临摹那个“承”字。
     素白的绢布上,墨迹晕染开来,仿佛无数个“承”字在她心中扎根、生长。
     她临摹的不止是字,更是权力,是希望,是她渴望的未来。
     她开始旁敲侧击地向一些老宫婢打听东宫的旧事,试图拼凑出更多关于李承乾的信息。
     那些深宫中的妇人,见惯了风云变幻,起初还讳莫如深,但在武媚娘的软磨硬泡下,也渐渐透露出一些只言片语。
     “太子殿下啊,那是天上的星宿下凡……”一个老嬷嬷眯着浑浊的眼睛,回忆着,“听说殿下小时候体弱多病,差点……后来,也不知道怎么回事,突然就好了,还变得聪慧过人……”
     “殿下对火器很感兴趣,经常在东宫里捣鼓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另一个宫女偷偷地说,“听说他还建了个什么‘火政堂,专门研究那些东西……”
     武媚娘将这些碎片化的信息拼凑起来,心中渐渐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火政堂……”她喃喃自语,“火……或许,这才是殿下真正的秘密……”
     恰逢孙思邈奉旨入宫,为宫人们诊脉。
     武媚娘抓住机会,端着茶水,小心翼翼地侍立在一旁。
     “孙御医医术高明,想必对药理也颇有研究吧?”她柔声问道,语气中带着一丝试探。
     孙思邈放下手中的脉案,抬眼看了看她,微微颔首:“略懂一二,姑娘有何指教?”
     “奴婢曾在一本残卷上见过‘火生民命四个字,不知是否与药火有关?”武媚娘轻声问道,眼神中带着一丝期待。
     孙思邈闻言,微微一怔,随即捋着胡须,沉吟片刻:“‘火生民命?老夫行医多年,从未听过此言……不过,火候对于炼丹制药至关重要,控制得当,确有起死回生之效……若真有此句,便是天道所归,医者当谨记于心。”
     武媚娘心中一喜,连忙俯身道谢:“多谢御医指点。”
     第二天,徐惠“无意中”将孙思邈的这番话录入了《药火录》的副本,呈给了李承乾。
     “殿下,孙御医对‘火生民命之说颇为赞赏,看来药火之术,确实大有可为。”徐惠轻声说道,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嘲讽。
     李承乾接过《药火录》的副本,随意地翻看了几页,嘴角微微上扬。
     “这个武媚娘……果然是个不安分的。”他心中暗道。
     他要的,就是她的不安分。
     徐惠知道,武媚娘已经动了心机,便决定再添一把火。
     这天,她故意在地库翻检旧物时,“遗落”了一册《火政堂报》的残页。
     那残页上,记录着陇右药炉的困境:“陇右药炉三日未成,因炭湿火弱。”旁边还用朱笔批注着:“须用东宫锻铁炉炭,方得纯火。”
     徐惠命人暗中监视着地库的动静,果然,到了深夜,一道鬼祟的身影悄悄地潜入了地库。
     那身影正是武媚娘。
     她小心翼翼地环顾四周,确定无人之后,迅速地拿起了那张残页,藏入了裙带之中。
     徐惠在暗中冷笑一声:“鱼已咬钩,网当暗张。”
     她立刻将此事密报给了薛仁贵。
     薛仁贵接到密报后,立刻调动飞骑军的暗哨,潜伏在掖庭的外围。
     同时,他又令亲兵乔装打扮成炭商,在城南设了一个摊位,专门售卖“东宫特炭”。
     那些“炭商”们,一个个油头粉面,穿着粗布衣裳,吆喝起来却带着一股子京城味儿:“走过路过不要错过,东宫特供锻铁炉专用炭,火力猛,耐烧,炼丹制药,居家必备!”
     不到三日,便有两名掖庭的杂役前来购炭。
     “敢问掌柜的,这真是东宫的炭?”其中一个杂役小心翼翼地问道。
     “那是自然!”“炭商”拍着胸脯说道,“咱这炭,可是从东宫直接拉出来的,假一赔十!”
    

第185章 灰里藏字,火中取信[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