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332章 土话[2/2页]

耕耘问道路 秋三晨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     风声、雨声、水滴声、万物生长的节律……整个天地,都成了他耕者歌谣的共鸣箱。
     次日,雨过天晴。
     村里的老农们趁着土地湿润,组织了一场春播前的演练。
     年轻的耕者们很快就为一件事争执起来——究竟是该“先耙后播”,将土地完全整理好再下种;还是“边犁边种”,犁开一道,播下一行,以求最大限度地锁住水分。
     双方各执一词,引经据典,谁也说服不了谁。
     争吵声中,云栖默默地从墙角搬来一只早已废弃的旧陶瓮,将它倒扣在众人面前的空地上。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接着,她又找来三把齿距完全不同的木耙,一把粗齿,一把细齿,还有一把不粗不细的中齿。
     她一言不发,只是拿起那把粗齿耙,在陶瓮粗糙的瓦面上,用力一刮。
     “嗡——”一声沉闷如雷的声响,震得众人耳朵发麻,仿佛能感觉到脚下的大地都在颤抖。
     她又换上细齿耙,轻轻拂过瓮面。
     “沙沙沙……”声音细密如春雨,轻柔得像是怕惊醒了什么。
     最后,是那把中齿耙。
     “呼啦——”声音不轻不重,不疾不徐,恰如一阵穿过成熟麦浪的风。
     所有人都安静了下来,不解地看着她。
     突然,一个先前争论过的孩子眼睛一亮,大声喊道:“我懂了!就像我娘拍我小弟睡觉一样!先用粗齿耙,像打雷一样,把土块震松、震碎!然后再用细齿耙,像下雨一样,把土面抚平、抚实!这样种子躺在里面才舒服!”
     话音刚落,人群中一片哗然,随即是此起彼伏的恍然大悟之声。
     那看似不可调和的争执,竟在这几下声响中,烟消云散。
     这一幕,恰好被前来探访的青梧尽收眼底。
     她心中豁然开朗,一道电光划破了所有的迷雾。
     她终于明白了沈砚留下来的真正传承是什么——口口相传,依靠的从来不是死记硬背,而是一种更深层次的“感通”!
     是用身体去感受,用五官去共鸣!
     她当即召集了散布在各地的轮耕队,在曾经的盲壤边缘,设立了一处奇特的教习场,她称之为“音土台”。
     她命人运来不同质地的土层——沙土、黏土、腐殖土、石砾土等等,铺设成九块见方的小台。
     所有新来的弟子,必须赤足行走其上,闭上眼睛,用心感受不同土质在脚下传递出的震动差异。
     再由经验最老道的农人,用锄柄轻轻敲击地面,将那“松土”“碎土”“覆土”的节律,通过大地的震动,直接传递给他们。
     有弟子不解其意,青梧只说了一句话:“你听不见的,你的手会记住,你的脚也会记住。”
     七日之后,奇迹发生了。
     一名自幼失明的少年,独自一人,手持农具,在一方陌生的土地上完成了整地、开沟、下种、覆土的全套流程。
     他的动作行云流水,每一个起落都精准得如同在田间劳作了一辈子的老农。
     在众人此起彼伏的惊叹声中,只有云栖,目光牢牢地锁在那盲童的脚踝上。
     她注意到,那孩子每踏出一步,脚踝都会有一个极其细微、但极富韵律的颤动。
     那个频率……那个节奏……竟与多年前,沈砚在药庐值夜,用脚踏碾盘碾碎草药时的节奏,一模一样。
     她缓缓抬起头,望向铅灰色的天空,仿佛能穿透云层,看到那张温和的脸。
     细雨不知何时又无声地落下,村口那块无字的功德碑背面,不知何时,被人用利器刻上了一行崭新的小字:
     土会说话,你得蹲下听。
     那一刻,云栖彻底懂了。
     真正的传承,不是让你听见了什么,而是教会你,如何用整个身体,去听。
     这一夜,她睡得格外安稳,那困扰多日的僵痛似乎也消散了不少。
     天刚蒙蒙亮,一种前所未有的冲动让她从床上坐起。
     窗外,晨雾弥漫,洗净了尘世的喧嚣。
     那片被改造过的土地,仿佛在用一种无声的语言召唤着她。
     她推开门,带着一身清冽的湿气,拄着竹杖,一步步向着村外的坡地走去。
     她想去看看,看看那片会“说话”的土地,在黎明时分,又在吟唱着怎样的歌谣。
    喜欢。
  

第332章 土话[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