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宜读书人。34;
半柱香后,他摸着胸口讶然:34;奇怪...这郁气...竟散了些...34;
这段插曲被小林绘入《江南食疗录》。最惊喜的是位从钱塘来的老儒医,他带着医案来讨教:34;此糕正合书生伏案伤肺之症。34;
次日,药膳馆来了几位赶考的学子,个个面色青白。为首的老廪生叹道:34;这些后生...日诵万言...咳血不止...34;
34;试试这个。34;我端出改良版,添了少许杏仁霜和枇杷蜜,34;润肺止咳糕34;,晨起含服。34;
旬日后回访,咳喘、痰血、便秘皆见轻减。最显效的是位久咳不愈的寒门学子,竟能夜寐安眠。
34;这不合药理!34;某位太医署的院使摇头,34;区区米糕,怎能治咳血?34;
34;江南读书人,自有一套养肺之法。34;我翻开《儒门事亲》,34;《食疗本草》说39;松仁润肺,糯米养胃,土生金也39;。34;
此事在杏林引发热议。惊蛰节气,药膳馆举办了34;文人食疗雅集34;。最令人称奇的是位老翰林的记录——其孙连食此糕三月,咳血宿疾竟愈。
34;松油酸能润肺。34;
34;糯米胶质护黏膜。34;
34;梨木模具的特殊香气有宁神之效。34;
最精妙的发现来自一位隐士,他指出此糕暗合34;培土生金34;的医理。
质疑声中,有位游方道人尝了糕后大笑:34;何必究其医理?书生吃着顺气,便是良方!34;
随着春深,我们推出34;江南春令糕34;:春分加薄荷露,清明入樱桃酱,谷雨添桑葚汁。不讲究配伍理论,只求应时应景。
最动人的是位老秀才,他送来手抄的《诗经》:34;这块糕,让我想起了少年时灯下苦读的滋味。34;
清明那日,那位钱塘儒医带着弟子来访:34;求教此糕古法。34;我教他们辨认好松仁:要仁体弯曲如钩,掐之出油。有位学子突然哽咽:34;这味道...像极了恩师在世时...34;
暮色中,药膳馆的蒸笼仍飘着松香。程明整理着食客记录,小林描绘着新的糕样,郑淮安则在院中翻晒新制的梨木模。糕香混着书卷气,在江南的春雨中轻轻浮动。
这香气里,仿佛又见祖母的身影。她常说:34;读书人的糕点,是要就着文章慢慢品的。34;如今看来,这块应时的糕点里,藏着最温柔的医道——不必苦口良药,只需一片能让人静心读书的滋味。
窗外,新燕啄泥,柳絮纷飞。明日又有新的34;书痴客34;要来,新的故事要写。而这一片甘润,将继续诉说着江南最含蓄的养生之道:最好的润肺药,是让人重拾笔墨;最真的调理,不过是教人记起读书的乐。
喜欢。
第215章 松仁云片糕[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