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二十四,祭灶的烟火气还未散尽。药膳馆的厨房里摆开了阵仗,三眼灶台上摞着六层蒸笼。郑淮安抬进一口半人高的紫砂坛,坛身刻着34;色香味全34;四个篆字。34;这是师父留下的老坛。34;老人用软布擦拭坛身,陶器泛出温润的包浆。
小林捧着竹筛进来,筛中盛着发好的鲍鱼,肉质肥厚,裙边微颤。34;南日岛的三年鲍。34;她将鲍鱼浸入清水,水立即泛起琥珀色。我取过一只,指尖轻按,鲍肉Q弹回弹。34;发得正好。34;郑淮安点头,34;用鸡汤煨了整宿。34;
水盆里游着活海参,肉刺分明,通体乌亮。老人捞起一条:34;辽参要反复焯水,去尽腥气。34;锅中水沸,海参入水即卷,捞出浸冰水,如此三番,海参渐舒展如掌。
鱼翅在纱袋中静卧,翅针晶莹似玉。小林小心地取出,用竹镊剔除杂质。34;吕宋金钩翅。34;她对着光检查翅针,34;要文火慢炖六个时辰。34;
鸽蛋已剥好,在青花碗中如珠如玉。郑淮安取过小炉,用文火慢煎,鸽蛋渐渐泛起金黄焦边。34;煎老些才挂汁。34;老人手腕轻抖,鸽蛋在锅中旋转。
火腿取中方,红白分明。我用薄刀切成纸片,油花如雪。34;金华陈腿。34;郑淮安深吸一口气,34;三年以上的才有这香气。34;
干贝在瓷碗中苏醒,清水泡发后饱满如珠。小林捻起一颗:34;瑶柱要撕成丝,鲜味才出。34;她指尖轻巧,干贝成丝,鲜香扑鼻。
花菇肥厚,菌褶如扇。我取刀在菇面剞十字花,34;这样才入味。34;郑淮安递过一盅高汤:34;用老母
第251章 佛跳墙[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