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祭拜,会选兼任大将军的人统领三千士兵担任护卫。陆凯本来想借着这支军队实施计划,让选曹(负责选拔官员的部门)上奏推荐丁奉担任这个职位。可孙皓刚好不想用丁奉,说:“再换个人选。” 陆凯坚持说,这个职位虽然是临时兼任,但也得选合适的人。孙皓说:“就用留平吧。” 陆凯只好让儿子陆祎去跟留平说这事。可留平平时和丁奉有矛盾,陆祎还没来得及把陆凯的想法说清楚,留平就对陆祎说:“听说有野猪闯进丁奉的军营了,这可是不祥的征兆啊!” 脸上还露出了高兴的神色。陆祎见状,不敢再往下说,回去后把情况详细告诉了陆凯,这个计划也就只好搁置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我曾经从从荆州、扬州来的人那里,得到过陆凯劝谏孙皓的二十件事的材料,后来又向吴地的人多方打听,可很多人都说没听说过陆凯上过这样的奏疏。再看看这些材料里的文字,语气特别恳切直率,恐怕不是孙皓能容忍的。有人说,陆凯当时把奏疏藏在箱子里,没敢上奏给孙皓,直到病重时,孙皓派董朝去问他有什么遗言,他才把这些奏疏交给了董朝。这事的真假很难确定,所以没把这些内容写进正文里。但我觉得这些材料里指出的孙皓的问题,很值得后世引以为戒,所以就抄录下来,附在陆凯传的后面。
当初孙皓曾派亲信赵钦口头传达自己的旨意,回复陆凯之前的奏疏,说:“我做什么事都遵循先帝的规矩,哪里有什么做得不妥的地方?你劝谏的内容根本不对。再说建业的皇宫不吉利,所以我才迁都避开它,而且西宫的宫殿房屋都已经破旧损坏,正计划迁都重建,为什么不能迁都呢?” 陆凯又上奏疏反驳:
“臣私下里观察陛下执政以来,天气阴晴不调,五星运行也偏离了正常轨迹,这都是因为官员们不忠于职守,奸臣们互相勾结,而这根本原因,就是陛下没有遵循先帝的做法啊!(《江表传》记载,陆凯在这封奏疏里还说:“臣接到陛下的旨意,心里又急又气,堵得难受。陛下的心思怎么这么难明白,耳朵怎么这么听不进忠言啊!”)
帝王兴盛,是接受了上天的旨意,要靠修养德行来维持,哪里是靠皇宫的好坏呢?可陛下不跟朝中大臣商量,就急着迁都,让军队将士们流离失所、又悲又怕,违背了天地的意志,所以天地才降下灾祸,连小孩都唱起了讽刺迁都的童谣。就算陛下自己能过得安稳,可百姓们忧愁劳苦,又怎么能把国家治理好呢?这是陛下不遵循先帝做法的第一件事。
臣听说治理国家,要以贤才为根本。夏朝因为杀了贤臣龙逢而衰败,商朝因为得到贤臣伊尹而兴盛,这都是前代明确的例子,也是现在该学习的榜样。中常侍王蕃,为人通达事理,在朝中忠诚正直,是支撑国家的重要大臣、咱们大吴的龙逢啊!可陛下却因为他说话直率、顶撞您,就痛恨他,竟然在朝堂上把他杀了,还把他的尸体扔在外面暴晒。国内的百姓都为此伤心,有见识的人都为之哀悼,大家都觉得,现在的吴国,就像当年夫差在位时的吴国一样,要走向灭亡了。先帝亲近贤才,陛下却反过来排斥贤才,这是陛下不遵循先帝做法的第二件事。
臣听说宰相是国家的支柱,必须得是有能力的人来担任。所以汉朝有萧何、曹参这样的好丞相,先帝有顾雍、步骘这样的好宰相。可万彧这人,才能平庸、资质一般,以前不过是家里的仆人,却一步登天进了皇宫任职。对万彧来说,现在的地位已经够高了,待遇也已经过分了,可陛下却只看到他那些小优点,看不到他的大毛病,还把他提拔为宰相这样的高官,地位超过了朝中的老臣。贤良的大臣们都为此愤慨惋惜,有才智的人都为之愤怒,这是陛下不遵循先帝做法的第三件事。
先帝爱护百姓,比爱护婴儿还用心:百姓没妻子的,先帝就把宫女嫁给他们;看到百姓穿单衣的,先帝就送布帛给他们;看到没人埋葬的枯骨,先帝就派人去掩埋。可陛下却反过来做这些事,这是陛下不遵循先帝做法的第四件事。”
喜欢。
第90章 潘濬陆凯传(三)[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