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92章 潘濬陆凯传(五)[1/2页]

白话三国志 诗韵拾梦人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臣听说做君主的,该用德行消除灾祸,用道义弥补过错。从前商汤遇到大旱,亲自去桑林祈祷;荧惑星(象征灾祸的星)靠近心宿(象征君主),宋景公就搬出宫殿居住,所以旱灾消除了,灾星也移走了。现在宫殿不吉利,陛下只要克制自己、遵守礼法,学学商汤、宋景公的做法,怜悯百姓的困苦,还怕宫殿不安稳、灾祸不消除吗?陛下不努力修养德行,反而忙着建宫殿,要是德行不好、行为不端正,就算建了像商纣的瑶台、秦始皇的阿房宫那样的宫殿,最后不还是身死国灭,宗庙变成废墟吗?大兴土木、建高楼台,只会招来水旱灾害,百姓也会多生病,这还有什么可怀疑的?说‘父亲住得不安稳,儿子没依靠,这其实是儿子和父亲离心、臣子和陛下疏远的征兆啊!一旦君臣离心、父子疏远,就算宫殿修得再简陋,又有什么用呢?当年大皇帝住在南宫,却觉得比阿房宫还好。所以先朝大臣觉得该把宫殿修得厚实些,防备意外情况,大皇帝却说:‘敌人还在游荡,该爱护百姓,哪能忙着做这些不重要的事?可大臣们反复恳求,大皇帝没办法,才从附近郡县调了些人力,勉强满足大家的心意,就算这样,建宫殿的事还犹豫了三年。那时候,敌人被咱们的威势震慑,不敢来侵犯,军队虽然偶尔战败,可西边有岷山、汉水阻挡,南方也没战事,大皇帝尚且推辞,不肯轻易建宫殿,何况现在陛下处在危难时期,又没有大皇帝那样的德行,能不慎重吗?恳请陛下多留意,臣说的绝不是空话!”
     陆凯有个弟弟叫陆胤,字敬宗。他最早在朝廷担任御史、尚书选曹郎(负责选拔官员的部门官员),太子孙和早就听说过他的名声,对他格外敬重,用特殊的礼仪对待他。
     可没过多久,全寄、杨竺这些人,一心巴结鲁王孙霸,帮着孙霸和孙和争夺太子之位,还暗地里说孙和的坏话、编造罪名陷害他。陆胤因为和孙和走得近,也被牵连进去,抓进了监狱。狱卒对他用尽了各种酷刑,鞭子抽、棍子打,什么苦都让他受了,可陆胤始终没说一句对孙和不利的话,更没攀咬其他人。(《吴录》详细记载了这事的来龙去脉:当时孙和自己也担心会被废掉太子之位,而孙霸觊觎太子之位的心思越来越重。有一次孙权单独召见杨竺,屏退身边所有人,跟杨竺聊起孙霸的才能。杨竺一个劲地夸孙霸有文韬武略、英姿不凡,理应做嫡长子继承皇位,孙权听着听着,就默认了杨竺的说法。可他俩没注意到,有个侍从正躲在床底下,把两人的话全听了去,转头就告诉了孙和。
     那时候陆胤刚好要去武昌任职,临走前特意去跟孙和辞行。孙和没敢公开见他,而是换上便服,悄悄跑到陆胤的车上,跟他秘密商量,想让陆胤请陆逊给孙权上奏疏,劝谏孙权别改立太子。后来陆逊真的上了一封言辞恳切的奏疏,坚决反对废长立幼。孙权一看奏疏就起了疑心,觉得肯定是杨竺把自己和他私下聊天的内容泄露出去了,可杨竺死活不承认。
     孙权让杨竺去查,到底是谁把消息传出去的。杨竺想了想,最近只有陆胤去了西边的武昌,肯定是陆胤说的。孙权又派人去问陆逊,怎么知道自己想立孙霸的。陆逊说,是陆胤告诉他的。孙权立刻把陆胤召回来审问,陆胤心里惦记着保护孙和,就撒谎说:“是杨竺跟我说的。” 于是杨竺也被抓进监狱,和陆胤对质。杨竺受不了酷刑折磨,最后只好屈打成招,承认是自己泄露的。孙权一开始还只是怀疑杨竺,等看到杨竺的供词,就认定是他干的,最后下令把杨竺杀了。)
     后来陆胤被释放,调任衡阳督军都尉。赤乌十一年(公元 248 年),交址郡(今越南河内附近)、九真郡(今越南清化附近)的少数民族发动叛乱,攻破了不少城池,整个交州地区都乱了起来,人心惶惶。孙权任命陆胤为交州刺史、安南校尉,让他去平定叛乱、稳定局势。
     陆胤一进入交州地界,没急着派兵打仗,而是先向当地百姓和叛乱首领宣扬朝廷的恩德和诚信,一心想招抚他们,而不是靠武力镇压。高凉郡(今广东阳江附近)有个叫黄吴的部落首领,带着三千多户人

第92章 潘濬陆凯传(五)[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