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分开。后来他们让我负责一方事务,统领黄河以北的军队,那时候我志向远大,满心想着要和曹氏同生共死,只担心自己立不了功、成不了事。
可等到曹氏去世,他的后代继承王位,年纪轻轻就掌管朝政,朝堂上的谗言也越来越多。跟我地位相当的人,靠着权势互相陷害;想法不同的人,趁机说我的坏话。我生来性格直率,不擅长讨好别人,看那些人处处针对我,其实也有我自己的问题 —— 不该太刚直,没给人留余地。就这么着,我被坏人的谗言牵连,招来曹氏的猜疑,还诬陷我想背叛。虽然有明白真相的人帮我担保,可乱世里谗言总能占上风,他们对我的疑心还是没消。我整天担心,说不定哪天就平白无故遭了祸,心里又忧又痛,日子过得像踩在薄冰上、坐在炭火里一样难受。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从前乐毅帮燕昭王在齐国立功,燕惠王即位后,怀疑他还夺了他的兵权,乐毅只好离开燕国去赵国,可他的功绩和名声一点没受损。他哪是想三心二意,实在是怕功劳没建成,灾祸先落到自己头上啊!之前我派魏郡人周光,以做买卖为借口,假装叛逃到南方,想跟您传达我的秘密计划。那时候情况紧急,没敢写正式的奏表,只让周光口头转达。我心里清楚,天下最终的归属已经很明显了,天意要偏向的,除了大吴还能有谁?黄河以北的百姓,早就想归顺您做臣民,大家伸长脖子、踮着脚尖盼着,就怕您的军队来得太晚!
要是陛下能稍微相信我、接纳我的归顺,我肯定会在黄河以北接应您的大军,这份心意赤诚真实,天地日月都能作证。可周光走了一年多,我连他的一点消息都没听到,不知道我的心意到底有没有传到您这儿。我天天抬头远望、叹气不已,日子一天天地过,心里的急切,比鲁国人盼望高子来救急还强烈!而且我现在在魏国的处境越来越差,那些诋毁我的话从没断过,这灾祸早晚得落到我头上。
我私下琢磨,陛下没给我明确回应,说不定是觉得我吴质一向讲究仁义,不会做叛逃这种事,认为周光传的话大多是假的,也可能怀疑这里面有别的门道,却不知道我是被谗言陷害、遭人猜疑,随时可能大祸临头啊!再说,我要是真有罪,肯定会主动去受刑,束手待毙,这本来就是做臣子该有的本分。可现在我没罪,却平白被人诋毁,眼看就要遭遇商鞅、白起那样的下场 —— 商鞅帮秦国变法却被车裂,白起为秦国打仗却被赐死,都是有功却遭冤杀啊!
我仔细分析现在的形势,离开魏国才是正确的选择。要是为了不该坚持的道义死了,又不能成就功业,不离开还等什么呢?乐毅离开燕国,吴起逃离魏国,君子们都为他们没遇到明主而惋惜,没人指责他们。希望陛下能拿古代的事对照现在,别对我吴质有疑虑。我也知道,臣子要是获罪,该像伍员那样,就算自己受苦也要为君主效力,不该趁机谋私利。可现在的情况和古代不一样,南北相隔遥远,中间又有江河阻隔,我不主动谋划脱身,怎么能逃过这灾祸呢?所以我才放下志士的气节,想着要建功立业,再图个好前程。
而且我还知道,曹氏的后代根本不是天命所归的君主 —— 现在魏国朝政软弱、刑罚混乱,大权被大臣夺走,外面的将领各自专权,谁也不跟谁一条心,士兵人数减少、战斗力下降,国库空虚,法令纲纪全被破坏,上下一片昏乱。我之前多次从投降过来的人嘴里,听到过这些情况。现在正是吞并弱小、攻打昏乱之国的好时机,顺应天意的话,现在就是陛下进军的最佳时候,所以我才敢冒昧地献上我的计策。
要是您现在派兵进驻淮河、泗水一带,占领下邳(今江苏邳州附近),荆州、扬州的军队听到消息,肯定会立刻响应。我从黄河以北率军向南进攻,咱们形成夹击之势,局势就能连成一片,根基也会永远稳固。到时候,关西的魏军得守着自己的地盘不敢动,青州、徐州的军队也不敢撤走防守,许昌、洛阳剩下的兵力加起来不到一万,谁还能向东来跟陛下抗衡呢?这真是千载难逢的机会,陛下能不仔细考虑、好好谋划吗?
喜欢。
第94章 是仪胡综传(二)[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