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方案是:引进轧锡机、电镀槽(德国技术),将精锡压延成0.010.1mm薄片,或通过电镀工艺在铁皮表面镀锡(厚度均匀,耐腐蚀)。
市场方面,本地需求(云南传统锡箔用于祭祀)+出口(东南亚华人市场、欧洲食品工业)。1900年前后,英法殖民地急需廉价包装材料,国产马口铁可抢占市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工业化带动可以衍生出铁皮冲压(制罐)、印刷(锡箔图案)、化工(电镀液)等产业,推动个旧从“采矿冶炼”向“深加工”转型。
两个提议围绕个旧锡矿开发项目的人在BBS上隔空击掌,当然,在A机构的办公室里,二人也是真的击了下掌。然后,旁边的同事就开始以基础建设派的面孔出面驳斥二人:
谈工业项目,不提教员同志的“钢铁为元帅,电力做先锋”,就是伪工业派。红河支流里,个旧贾沙乡的贾沙河、蒙自蛮耗的蛮耗河,都有利用落差,利用木质/铁制水轮机组,建设小型水电站的条件,可以为冶炼厂、机械厂提供稳定电力,替代木炭/焦炭,降低成本并减少污染。
随即,又有人提出了更高的站位,建议不要理会帝国主义和封建矿霸,要让当地老百姓真实受益:
滇南桐油含杂高,可以建桐油精炼厂,使用美孚石油工艺的蒸汽加热沉淀法,精炼后价格翻倍,满足法国军舰防腐涂料刚需。须知,历史上,1912年蒙自桐油出口量3.7万担,达清朝峰值,90%经法商转销欧洲;
建木薯淀粉厂,荷兰滚筒干燥技术替代越南进口淀粉,省去占成本40%的滇越铁路运费,供应云贵纺织业浆纱;
蒙自米线规模化生产:蒙自过桥米线已有300多年历史,可建立标准化米线加工厂,开发干湿米线、预制配料包等,通过滇越铁路销往越南及国内;
烟草与茶叶深加工:云南烟草种植发达,可建设小型卷烟厂或烟丝加工厂;同时开发茶砖、茶膏等便于运输的茶制品。
利用本地棉花、苎麻资源,生产粗布、工装等,替代进口棉纺织品。个旧已有轻纺工业基础,可进一步扩展;
陶瓷与日用陶器:红河州陶土资源丰富,可生产民用陶罐、建筑瓦片,替代传统手工制品;
“蒙自甘蔗”是传统经济作物,蒙自坝区如新安所盛产甘蔗。但当时糖业以土法熬制为主,出糖率低、杂质多,无法满足市场需求,云南食糖大量依赖进口。可以建立机制制糖厂,引进19世纪末德国或法国成熟技术的离心制糖机,采用“碳酸法”或“亚硫酸法”澄清工艺,生产白砂糖、赤砂糖,替代土法红糖,供应本地消费+出口越南(法国殖民地需要食糖)、昆明及内地。1900年前后,全球糖价因战争(如法俄战争)波动,国产机制糖有价格优势。这个投资需配套甘蔗种植基地(推广良种)、运输车队(骡马/木船)、煤炭/木材燃料供应,可衍生出糖业机械维修、包装(麻袋/铁皮罐)等周边产业;
云南南部(如勐海、临沧)是普洱茶主产区,但1900年前茶叶以原料或粗加工(晒青毛茶)形式出口,附加值低。蒙自作为贸易枢纽,可整合原料并精加工,建立茶叶精制厂,引进蒸汽杀青机、揉捻机、烘干机(英国或日本技术),生产“红碎茶”(适合调饮)或“七子饼茶”(传统紧压茶),提升品质和运输效率。通过滇越铁路出口东南亚华人市场、欧洲增长的红茶需求,同时满足昆明及省内对精制茶的需求。可以推动茶园规模化种植(推广茶树品种改良)、茶叶初制所(乡村收茶点),并催生茶商、茶栈等贸易网络。
然后又有人提出了一个保守的方案,就是建设机械修理与农具制造厂。因为云南农业仍以牛耕为主,农具(犁、耙、镰刀)依赖手工锻造,效率低下;矿山(个旧锡矿、东川铜矿)开采需提升机械动力(蒸汽机、提升机)。所以,非常适合建立小型机械车间,生产铸铁农具(犁铧、锄头)、小型蒸汽机(用于灌溉、碾米)、矿山运输车(木轮/铁轮,适配山路)。既可满足本地农业需求+个旧、东川矿山需求,又可承接滇越铁路修建中的机械维修订单。通过培养本地机械技工(从工匠转型),推动“传统手工业+现代机械”的融合,为后续工业发展储备技术力量。
当然,还有人提出在蒙自红河沿岸建设蒸汽动力码头,修建蒸汽起重机、码头仓库,利用蒸汽船(如法国“米其林”号)提升红河水运效率,降低进出口货物(锡锭、机制糖、茶叶)的运输成本,或者开办建材加工厂,生产石灰、砖瓦等,支持当地房屋建设及滇越铁路沿线设施修缮等。
总之,大家争先恐后发言,看得王月生喜不自胜,毅然关机睡觉。这么复杂的东西,让弗里茨去干吧。
喜欢。
第342章 发展之争[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