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之前已经向黄飞鸿和自家药房的管事打了招呼,第二天一早,由随从护送到码头,便挥手让随从回去,自己动身前往香港,转船后去日本。
     1900年11月28日,深秋,珠江水裹着微寒的风掠过广州城南。天字码头(时称“天字第一码头”)的青石板被晨露打湿,码头上飘着咸湿的水汽,混着咸鱼、茶叶与鸦片的复杂气味——这是通商口岸特有的味道。天字码头是广州最老的客运码头之一,始建于明代,此时已扩建为砖石结构,岸边立着木质廊柱,顶棚覆盖着茅草,供人避雨。码头边停着十余艘船:有乌篷木船准备载着菜农去对岸河南岛卖菜,有妓女招揽生意的“花船”画舫,最醒目的是三艘外国轮船——太古洋行的“昌明号”,一艘插着法国旗的“波尔多号”,以及英商怡和洋行的“玛丽号”蒸汽明轮船,铁木混合结构,烟囱漆红白条纹,泊于1号栈桥,吃水线沾满珠江淤泥,船舷漆着暗红,烟囱吐着黑烟。
     走到码头入口,两个戴瓜皮帽的巡丁拦住他:“先生,哪趟船?”
     “怡和‘玛丽号,去香港的。”他递上船票——淡绿色硬卡纸,印着“怡和洋行粤行”、“头等舱”、“11月28日辰时开船”。巡丁扫了眼,又验了他的护照,这才放行。
     码头上,青石板缝隙渗出鱼腥味,苦力肩扛广彩瓷箱,贴“慎昌隆”商号封条,踩过满地甘蔗渣。西侧筏棚区疍家妇正叫卖艇仔粥,2文铜钱一碗。“玛丽号”的大副站在甲板上喊:“头等舱客,这边登船!”。王月生跟着前面一对富商夫妇,穿过跳板,踩上湿滑的甲板。头等舱在船尾,是两层舱房,外有露天甲板,摆着藤编摇椅。他刚站定,一个穿黑西装的英国管家迎上来:“王先生,欢迎登船。您的舱房是11A,带独立卫浴(当时头等舱的奢侈配置),午餐在顶层餐厅,五点到港”。
     此时,码头上的景象愈发鲜活。三等舱的乘客挤在甲板下层,二十多个赤膊的搬运工扛着木箱装着丝绸、瓷器,汗味混着劣质烟草味;几个裹着蓝布头巾的疍家女(水上渔民)提着竹篮,里面是活蹦乱跳的塘鱼,要赶在香港早市卖个好价钱。两个穿香云纱短衫的顺德丝商蹲在角落,用粤语大声议价:“这担蚕茧,到香港能换多少银?”“老规矩,三钱银子一斤!”一个戴金丝眼镜的白胡子美国传教士胸前挂着铜十字架,正给几个年轻学生发《圣经》;学生们穿着立领学生装,眼神里既有好奇又有警惕;不远处,一个剪了短发的青年正用报纸遮脸,报纸上赫然印着“惩办祸首”、“废除八股”的字样——正是前几日《中外纪闻》的号外。
     海关关员上船检查时,王月生注意到他们腰间别着“粤海关”铜钥匙串,其中一个用蹩脚英语对大副说:“最近‘乱党多,船上莫要收可疑物件。”大副赔笑应下,转头对王月生说:“先生最好把贵重东西收进保险柜,船到香港前莫要随意走动。”
     辰时(7:30)“玛丽号”鸣了三声汽笛,缓缓驶离码头。王月生扶着栏杆,看珠江渐宽:北岸是越秀山的轮廓,南岸的沙面岛上,哥特式教堂的尖顶在薄雾中若隐若现——那是英法租界,此刻正飘着米字旗与三色旗。船过猎德炮台时,身旁一个乘客指着远处对同伴说:“那炮台去年还被义和团的‘拳民围过,现在倒安静了。”他望着江面上漂浮的烂木、破渔网,又看看头等舱里锃亮的黄铜栏杆、丝绒沙发,忽然觉得这船像道分界线——一边是旧山河,一边是新世界。
     11:00 过虎门炮台:清军绿营兵持恩菲尔德步枪立于朽坏炮架旁,商船鸣汽笛三响示弱。这里曾是林则徐销烟的地方,此刻却只见几艘英国商船缓缓驶过,桅杆上飘着“米”字旗。
     船过万山群岛时,风浪渐起。三等舱传来孩子的哭声,几个劳工蹲在甲板上吐得稀里哗啦。
     柚木镶板包厢设丝绒沙发,舷窗挂竹帘防眩光。供应香港山顶制冰厂产冰所镇的香槟,配澳门葡式蛋挞。座椅插袋有《德臣西报》,头条刊载《李鸿章抵京议和》。发动机煤烟渗入舱室,混合头等舱乘客的檀香扇味。但这些都不能让王月生有丝毫胃口,浪涌下这种吨位的客船比漂洋过海的巨轮的乘坐体验差得太多。
     申时(15:45),船停靠到香港卜公码头。这个码头今年刚刚启用,取代旧海军码头(后世国际金融中心位置)。码头上停满外国商船,有美国的“自由轮”、英国的“玛丽皇后号”。搬运工扛着木箱喊着号子,巡捕戴红缨帽,腰挂警棍,维持秩序。王月生踩上木跳板时,听见头顶传来汽笛长鸣——那是“玛丽号”即将启程返航的信号。
     海关检查比广州严格:印度裔关员用放大镜检查前面乘客的檀木箱,翻出《瀛寰志略》时皱了皱眉,又翻到夹着的陈皮,笑着说:“Chinese medicine?”那人点头,关员挥挥手放行。王月生的行李很简单,就是装个样子。出了码头,迎面扑来的风带着咸腥的海味,混着远处传来圣约翰大教堂的钟声。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王月生在尖沙咀的“香港大酒店”住下。这是栋四层高的西式建筑,外墙爬满常春藤,楼下大厅飘着钢琴声——是位穿黑裙的西洋女郎在弹《致爱丽丝》。他坐在二楼靠窗的位置,要了杯锡兰红茶,看维多利亚港的夜航船往来:有挂着美国星条旗的运煤船,有绘着日本菊纹的商船,还有三艘挤满苦力的“猪仔船”(贩卖华工的走私船),被巡捕用探照灯来回扫着。
     楼下突然传来喧

第343章 大XX帝国欢迎您[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