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飞跃的生活[1/2页]
天可汗,从留学瓦剌开始
麦岛小螃蟹
安南的春天如同夏日,天气渐渐变热,海防的餐饮行业也迎来了春天。
城中的酒家、食肆、乃至路边小摊,纷纷打出了“新鲜海货”、“即日到港”的招牌。
清蒸海鱼、鱼生薄切、鱼头豆腐汤、油炸鱼块……各种以鲜鱼为主角的美食菜肴层出不穷。价格却比以往更加亲民。
虽然过去海防也靠海,但海产的种类、数量等等,并没有这么巨大。
如今,不仅富裕人家餐桌上鱼虾常见,就连普通百姓也能时不时买上一条鲜鱼,给家人打打牙祭,改善伙食。
港城的空气中,似乎都弥漫着一股新鲜、繁荣的气息。
一些精明的商人看到了更大的商机。
他们开始组建规模更大的船队,雇佣水手,配备大型冰柜,甚至开始尝试设计固定的船用冷藏舱,从而进行远洋捕捞。
捕获的鲜鱼不仅供应本地,那些品质上乘的、不易得的珍贵海产,被仔细地用冰镇着,销往广州、福州等地。
甚至有胆大的人,计划尝试一下进贡鲥鱼。
海洋的鲜美,被送到了更遥远的地方。
渔业的大发展也带动了相关行业。
海防造船厂接到了更多渔船的订单,一批私人造船厂也陡然兴起,修船、织网、制冰、制箱、运输……各行各业都因这一块冰而焕发出新的活力。
夕阳西下,阿海卖完了最后一筐今天刚捕回来的鲜鱼,数着手里沉甸甸的铜钱,脸上露出了满足的笑容。
他留下了一只脸盆大的海龟,准备晚上回家让婆娘熬汤,给孩子们补补身子。
码头上,灯火渐渐亮起,搬运冰块的工人们仍在忙碌,准备着明日渔民们出航所需的冰块。
工业制冰带来的凉意,不仅体现在渔业相关产业,更体现在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
最先感知到这股潮流的,自然是城中的食肆与摊贩。
除了日益增多的鱼获,一种全新的行当——冷饮摊,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
摊主们用刨子将冰块刮成细密的雪屑,盛在碗里,淋上甜蜜的糖浆、酸梅汁,或是点缀上时令水果粒,制成一碗碗价格低廉却沁人心脾的刨冰。
这种原本仅限于中原,甚至在岭南地区都罕见的小吃,在炎热的安南成功落地。
只需几文钱,便能换来片刻的极致享受。
小孩子们拉着大人的衣角,眼巴巴地望着那冒着寒气的摊子,成了街头常见的景象。
一些更讲究的冰品铺子,则推出了更为精致的“冰酪”,将牛奶、糖与冰一同搅拌,口感细腻滑润。
虽价格稍贵,却也引得城中富裕人家和小姐公子们争相品尝。
甚至在茶楼里,往日的热茶旁,也多了用冰镇过的凉茶和酸梅汤,供客人选择。
除了小吃摊与茶楼,一种当下的新业态——火锅,也借此契机,向更高端迈进。
火锅还是朱祁镇亲自设计,海防城鼎鼎大名的几家火锅店甚至还是官营。
不只有北方的铜锅,也有后世川渝的九宫格牛油火锅——眼下辣椒恰好从美洲引进来,还有潮汕那种牛肉火锅等等……
如今,店家们不再担心食材因高温而迅速变质,用冰块很好地为切好的鲜肉片、脆嫩的毛肚、鱼片乃至蔬菜保鲜。
当大片毛肚如鲜花般盛开在大碗冰块上,不论是卖相还是口感,都是一流!第196章 飞跃的生活[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