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01章 海参崴新变化[1/2页]

天可汗,从留学瓦剌开始 麦岛小螃蟹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最先带来变革的,是蒸汽动力的带锯厂。
     在林区边缘,临近水道或刚刚开始铺设的简易铁路旁,一座座高棚竖立起来。棚内,巨大的蒸汽机有节奏地咆哮着,通过复杂的天轴和皮带系统,将动力传递给数台并排排列的巨型带锯。这些高速往复运动的钢齿锯条,锋利无比,力量无穷。
     伐木工人们依旧需要深入林区,使用斧头和横截锯砍伐树木。
     被砍倒的巨木,去枝杈后,或沿水路,或由铁轨,被运回带锯厂
     有种蒸汽集材机的设备也被发明应用。
     这是一种安装在临时轨道上的移动蒸汽机,连接着巨大的钢缆卷筒。钢缆被拖入林区,固定在需要移动的原木上。
     司炉工将锅炉烧足压力,司机操纵阀门,蒸汽动力驱动卷筒,钢缆便以无可抗拒的力量,将一根甚至数根巨大的原木从密林深处硬生生地拖拽出来,一路碾压过灌木积雪,汇集到指定的堆场。
     蒸汽的嘶吼与钢缆的铮鸣,渐渐取代了往日号子声与鞭响,成为了林区的新主宰。
     汇集到堆场的原木,被工人们利用水流或简易起重机送上传送带,源源不断地送入那轰鸣的带锯厂。
     最令人震撼的一幕就在这里上演:直径需两人合抱的巨大原木,被牢固地固定在传送车上,平稳地推向飞速旋转的带锯。
     “嗤——轰——!”
     尖锐的切割声与蒸汽机的轰鸣交织在一起。那无坚不摧的钢锯,如同热刀切黄油般,轻松地将巨大的原木纵向剖开,切成一块块厚度均匀的板材或方木。
     锯末飞扬,如同金色的雪雾,弥漫在整个车间内部。原本需要经验丰富的木匠耗费良久才能完成的剖料工作,在这里瞬息即成,效率提升了何止千百倍?
     锯好的木材被迅速分类。优质的木料被进一步加工成建筑梁柱、船板、甲板;次等的则制成枕木、包装箱材;甚至连大量的边角料和锯末也不会浪费,它们被收集起来,成为锅炉绝佳的燃料,或者被压制成燃料块,供应市民。
     蒸汽动力带来的不仅是效率的飙升,更是加工精度的飞跃。机制木材尺寸标准、表面平整,极大地便利了后续的建筑和制造工作。
     城市建设因此加速,中式砖木混合的建筑拔地而起。更重要的是,它为海参崴庞大的造船业提供了坚实保障。
     砍伐树木的确会改变自然环境,尤其是在人口稠密,开发完善的地方。
     如果不注意环境保护,很可能会造成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以至于得不偿失。
     但远东的情况完全不同。
     这里人口稀少,自然环境原始,开发程度极低。
     更重要的是,这里资源极多,多得哪怕到数百年后的大鹅,都开发不完。
     比如一个面积仅16万平方公里,人口仅一百多万的滨海边疆区,林地总面积就高达1230万公顷,木材总储量为17.5亿立方米。
     注意,这是经过三次工业革命开发之后剩下的。
     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这不是空话,是实实在在的写照!
     海参崴底

第201章 海参崴新变化[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