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后,泉州港来了个卖鱼的跛足老叟。他腰间总挂着个锈迹斑斑的酒葫芦,船头摆着晒干的曼陀罗花瓣——这是沿海渔民避邪的俗物,却没人知道,花瓣背面用密语写着每日潮汛。
老叟真名已无人知晓,只听他偶尔对着海浪哼《凤阳花鼓》,调子苍凉如刀。那日暴雨突至,他救起个被水匪追杀的少年,发现其左腕内侧有月牙形红痣——与当年少林僧人的“胎记“别无二致。
“阿爹可知39;金銮殿39;?“少年咳出海水,从怀里摸出半块青铜镜,镜面上“勤王“二字被磨得发亮,“我娘说,镜中藏着能劈开龙庭的剑。“老叟手一抖,酒葫芦坠进海里,露出里面藏着的绣春刀鞘残片,断口处隐约可见“济“字刻痕。
深夜,老叟带着少年潜入一处废弃佛寺。佛殿蛛网深处,供奉着一尊缺首的朱元璋御像,胸前插着的正是当年韩林正遗落的半片曼陀罗花瓣。少年突然指着供桌下的暗格:“这里有血腥味!“
石匣打开时,霉味混着铁锈味扑面而来。匣中不是金银,而是十二卷《皇明秘典》,每一卷都记着某位功臣被处决的细节,旁注着“取血三升““炼药七炉“等字迹。少年翻到最后一卷,手突然停住——那是“诏狱指挥使韩林正通匪案“,配图竟是乾清宫地宫的炼丹炉。
“他们叫我39;逆臣39;,却不知真正的逆贼,是坐在龙椅上喝人血的神。“老叟摸着石匣内壁的爪痕,那是他当年用绣春刀刻下的“杀“字,“你娘...是不是总戴着个玉净瓶坠子?“少年猛地抬头,老叟已掀开袈裟,露出心口与他完全相同的的红痣——那不是胎记,而是用曼陀罗毒血点的标记。
暴雨拍打着佛殿梁柱,少年终于说出真相:他是淑妃一脉的最后血脉,被江湖义士抚养长大,而那面青铜镜,正是开启东海某处秘窟的钥匙。老叟凝视着镜中自己的脸,皱纹里藏着的不再是当年的锐利,而是岁月泡软的沧桑——原来朱元璋当年没有杀他,而是默许他“失踪“,继续替皇室盯着江湖暗处的火苗。
“跟我去个地方。“老叟扯下跛足的木腿,里面掉出半卷防水地图,正是张院判用命换来的皇宫水脉图,“当年陛下炼药的地宫,其实连着东海...你闻这海水味,是不是带着龙涎香?“
秘窟入口在一处海蚀洞里,洞壁刻着与金銮殿龙血砖相同的纹路。少年举着火把,看见洞底停放着七口朱漆棺材,棺头分别刻着“洪武““永乐“等年号——却比朱元璋的驾崩时间早了数十年。老叟摸了摸棺木缝隙,指尖沾了层金粉:“这是替历代帝王备的39;血棺39;,用功臣血泡过的金丝楠木...“
话音未落,洞外传来锁链声响。数十个蒙面人闯入,为首者摘下面巾,竟是当今锦衣卫指挥使,其耳后隐约可见月牙形疤痕——与当年朱元璋的“胎记
第十五章 谁逆[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