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十七章 社稷[2/2页]

武学宗师张三丰 浮沉随他客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站在紫霄宫前,看着弟子们背着《太平经》下山。每个道童的褡裢里都藏着特殊的种子——曼陀罗与稻种混在一起,象征着“毒草可入药,荒地能生粮“。为首的弟子转身叩首,道袍下摆露出绣着的“均平“二字,那是用百姓送的粗布缝的。
     “去告诉世人,“张君宝望着云海深处,“皇权如霜,虽寒极一时,却冻不死土里的根。“弟子们点头,踏雪而行,留下的脚印很快被新雪覆盖,却在阳光照耀下,显出蜿蜒向四方的脉络,像极了大地上奔涌的河流。
     三日后,一场罕见的海啸席卷东海。当海浪退去,渔民们在沙滩上发现了那座丹炉。炉身早已被礁石撞碎,却露出内层刻着的小字:“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那是孟子的名言,被朱元璋命人凿去,却在丹炉最深处,与无数功臣的血一起,熬过了岁月。
     韩林正没有死在刑场。当鬼头刀落下时,一群乞丐突然抛出烟幕弹,他们用的迷香带着熟悉的龙涎香气息——是张君宝根据皇宫香料改良的。在混乱中,少年拽着老叟躲进运送粪便的牛车,车底藏着的,正是当年淑妃用来运粮的密道图。
     三个月后,应天府流传出一本小册子,名叫《绣春刀记》。里面讲的不是功臣的冤屈,而是每个被皇权碾碎的普通人:替徐达尝药的厨子,被蓝玉案牵连的绣娘,甚至是那个在诏狱咬舌的婢女。有人在册子末尾题字:“天子的绣春刀,斩不断民间的笔头。“
     韩林正坐在济岛的礁石上,望着少年教孩子们识字。那些用曼陀罗花汁写的字在阳光下会变色,“民“字遇水显红,“君“字遇风显灰。老叟摸出怀里的锈刀,刀鞘上的鬼面已被磨平,现在刻着的,是张君宝送的太极图。
     远处,张君宝的弟子们划着小船而来,船上载着新刻的《太平经》。一个道童蹦跳着上岸,手里举着朵开在冬季的曼陀罗:“韩爷爷,张先生说,这花叫39;逆时开39;,就像这世道,该反过来看看了。“
     韩林正接过花,端详这开着的花,望着海天交界处的朝阳。他知道,属于绣春刀的时代终将过去,而那些在民间悄悄生长的“新火“,终将照亮这片被皇权笼罩太久的土地。
     风从海面吹来,带着稻花的香气。老叟笑了,满脸的皱纹,笑得像个孩子。在他身后,少年领着孩子们唱起新学的歌谣:
     “绣春刀,亮堂堂,
     斩不了贪心,劈不开高墙。
     民为根,土为娘,
     种出的太阳,比龙椅亮!“
     歌声掠过沙滩,惊起一群海鸥。它们盘旋着飞向天际,飞到皇宫里,翅膀掠过朱元璋的丹炉残片,那上面的“民为贵“三字,正被初升的朝阳镀上一层闪耀的金边。
    喜欢。
  

第十七章 社稷[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