哔剥作响。姬长伯忽然走向那尊炸裂的火炮,伸手触摸滚烫的裂口:“裂纹皆出现在铁箍接缝处。可是锻接不牢?”
匠人们面面相觑。一位老匠人猛地跪倒:“王上圣明!确是铁箍锻接时火候难以掌控……”
“那就不要锻接。”姬长伯抽出佩剑,在沙地上划出连续螺旋线,“改铸整体铁箍,像螺纹般旋紧炮管。另外——”剑尖指向铜衬,“铜芯不必与铁管完全贴合,留些许缝隙以泄爆压。”
匠人们围拢细看,渐渐露出豁然开朗的表情。老匠人激动得声音发颤:“这…这般简单的法子!我等怎就未曾想到!”
“因为你们只想造出完美的兵器,”姬长伯还剑入鞘,“而寡人要的是能用的兵器。”
回程途中,姒好轻声问:“王上何时精通匠造之术了?”
车辇外的天光掠过姬长伯的侧脸,映出唇角一丝莫测的笑意:“梦里见过更精妙的东西。可惜…此世终究难造后膛炮。”
三日后,贾富带着盖有玉玺的国书奔赴江州。与此同时,一支商队悄悄抵达上庸北部边境。
领队的是贾富长子贾逵,年仅二十却已跑遍中原。他在黄河渡口摆开阵势:雪白的蜀锦铺展长案,晶莹井盐堆成小山,最引人注目的是十口大锅正烹煮着香糯稻饭。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汉国招贤纳士!”贾逵站在高处呼喊,身后横幅墨迹未干,“垦田百亩即永业,三年不征赋税!”
流民们最初远远观望,直到有个瘸腿老农颤巍巍上前盛了碗饭。见他吃得涕泪交流,人群终于汹涌而来。
“真是白米饭管饱?” “真给百亩田?” “过河就发安家粮?”
贾逵一一应允,暗中嘱咐书记官:“识字的单独登记,匠人重赏,有拖家带口者优先——这样的人落地就扎根。”
当月便有万余流民南渡汉水。消息传回郫邑时,姬长伯正在批阅刚刚从郫邑送来的内阁奏章。
“人乃国之本,过去我们养不起人,现在我们的人还不够养。”姬长伯推开窗,远方层峦叠嶂如伏虎踞龙,“必须要尽快提升实力,增加人口!待秦晋楚他们回过神来,我汉国就不是他们印象中那个西陲小邦了,中原!我们也能去看一看!”
夜风涌入殿中,卷起案上绢帛。户部最新奏报,最新统计显示:包括汉中、蜀地、巴地、上庸等地的户厅统计,汉国总人口已突破百万,常备军八万,存粮足够三年之用。
在春秋时代,一个国家拥有了百万人口,便意味着它拥有了逐鹿中原的资格。
而这并不是姬长伯的目标,汉国的国内还需要继续扩大耕地面积,容纳更多的人口,然后静待天下大乱!
随着诸侯国的兼并战争,北方的晋国,西边的秦国,南方的楚国和吴国,东北方的燕国,东方的齐国,以及自己的汉国,已经形成了七个人口接近百万的大国。
而在中原,围绕着周天子镐京的一群中等诸侯国中,宋国、卫国、郑国等诸侯国也意识到了自己的处境,他们纷纷采取措施,给自己的国柞上一道保险。
其中宋国国君。因为当初支持齐国公子昭回国,与齐国交好,虽然人口没达到百万人口,但是因为有齐国支持,成为了葵丘之盟的新盟主,整个东部诸侯皆以宋国马首是瞻,周天子更是夸赞宋君是国中君子!
曾经的春秋小霸郑国,在箭射周天子的郑庄公之后,再没出过英主,国力衰弱的同时,一直被周天子领导的中原诸侯敌视,被孤立的郑国破罐子破摔,一头倒向了被称为南蛮的荆楚霸主“楚”国。
天下的局面已经很清楚了,随着姬长伯的汉国崛起,原本因为三家分晋,周天子却不敢讨伐而导致的战国时代,因为楚、汉两国相继自立为王,周天子威信全无,而提前到来!
姒好为他披上外袍时轻声说:“贾逵来信,中原有个小诸侯正在兜售国玺换粮。”
“买下来。”姬长伯唇角扬起,“顺便问问那位国君——卖不卖国?”
喜欢。
第210章 国力纪要[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