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心殿内。
弘历端坐在紫檀木案后,指尖轻叩着案几。
“皇上,”刘统勋躬身道,“经过前期在京城试运行,各级法院权责明晰,断案效率较旧制提升三成,百姓申诉渠道畅通,已摸索出一套可行章法。
如今直隶全省已全面铺开,各县地方法院、府上诉法院运转有序,省最高法院审结的几起陈年积案,皆依律判决,民心安定,成效显着。”
弘历眼中闪过一丝笑意,颔首道:“稳妥推进便好。
司法乃国之基石,一丝一毫容不得马虎,所有留任官员务必按此前定下的规矩,经政法大学系统培训后方能上岗,考核不过关者,绝不可委以审判之职。”
弘历顿了顿,补充道,“政法大学的学子们,可先从最基层的县地方法院法官做起,让他们在实际断案中磨一磨性子、积一积经验,日后方能担起更大的担子。”
“臣明白,”刘统勋应道,“臣已严令各地,到任法官须持政法大学毕业证书或考核合格证方可就职,基层历练满两年且考评优异者,方可晋升。”
弘历指尖在案上轻轻一顿,语气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法院是天下公道的最后一道关隘,若此处生了蛀虫,百姓便没了说理的地方。
朕会命国安、反贪部门,不定期巡查各地法院——若有弄虚作假、贪赃枉法,或揣私包庇权贵、曲解法条者,定从重论处!”
刘统勋躬身领命,沉声应道:“臣必严加管束,确保司法队伍公正廉洁。”
弘历目光望向殿外,片刻后开口。
“如今民间律师良莠不齐,有的确实能据理力争、维护百姓权益,但更多人是凭着一张巧嘴,混淆是非哄骗百姓。”
弘历顿了顿,语气愈发凝重:“律法的公正,既要靠法官断案清明,也得赖律师维护百姓权益。
朕决意设立律师协会,着北京政法大学主持其事,立三条规矩。
其一,准入须严,必经政法大学考校,通晓律法且品行端方者,方许入行。
其二,执业须正,详订章程,严禁徇私舞弊、收受不义之财。
其三,考核须实,每三年考核一次,有违规者即刻褫夺资格,终身不得再涉司法之务。”
刘统勋闻言,心中豁然开朗,躬身赞道。
“皇上圣明!律师是连接百姓与律法的桥梁,桥梁若歪了,百姓便摸不清正道。
设立协会,既能拔擢良才,又能剔除败类,让律法在庭审中真正成为辨是非、断曲直的标尺。
臣这就着手筹备,定不辜负皇上深意。”
弘历看着他通透的神色,眼中露出赞许。
“你明白就好。司法不是一场嘴皮子的较量,是要让每个百姓都信法、敬法。
守住这两条线,新政的根基才能真正扎进民心。”
刘统勋再次躬身,语气愈发郑重。
“皇上所言极是。司法的根本,在于让百姓在每桩案子里都见得到公道、摸得着法理。
律师守得住底线,法官把得准天平,百姓自然会信法如信秤、敬法如敬天。”
弘历满意点头,起身道:“走,随朕去看看国家最高法院的施工进展。”
二人移步至太和殿东侧,只见一片繁忙景象。
工匠们正有条不紊地搬运大理石石料,工匠们则在脚手架上仔细雕琢着廊柱的纹饰。
一座四四方方的三层建筑已初具雏形,楼体长宽各百米,每层高五米,通体采用汉白玉与青灰色大理石砌筑,线条简洁规整,既不失庄重气度,又透着司法场所特有的严谨肃穆。
项目负责人雷声澂上前禀报:“此楼地基以中华水泥、钢铁浇筑,外层包覆花岗岩,坚固耐用可保百年安稳。
楼内采用钢铁骨架承重,不设立柱,空间开阔通透。”
雷声澂进一步说明:“一层为值守与候审区,
第257章 北京建筑大学[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