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18章 美妙的误会[2/2页]

异界:从小兵开始崛起 逍遥春风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向官府缴纳赋税,什么时候从官府手中白白拿粮食的。
     直到官府的官员们带着府军士卒亲自将粮食送到各家各户手中的时候,他们心中的疑虑就被彻底打消了,一个个感恩戴德、痛哭流涕,直言遇到了好官。
     趁着这个机会,负责发放粮食的官员们,赶紧宣扬了一下武安侯叶白,让这些新来的百姓们对于叶白的文治武功有了更加清晰的了解。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这一下,百姓们对叶白的支持度那是蹭蹭蹭地往上涨,若是有人搞个什么投票之类的民心支持度统计的话,这个数字肯定是极高的。
     当然了,这样高的民心不过是当下,毕竟是救命之恩,时间长了,有些恩情也就会淡了,这是很正常的人性,不是什么忘恩负义。
     在后续,只要政策依旧对百姓们有好处,让他们可以安稳地生活下去,这种支持度才能够长久维持,这就需要考验地方官员们的政治能力了。
     中原四郡的百姓,是相当倒霉的,连续两次大规模的战乱,让他们失去了家乡,流离失所,可也是幸运的,那就是他们与石门郡相距不远,可以进入石门郡重新开始。
     蜀国、郑国的百姓就没有这么好的运气了。
     郑国在边境的部队集结,并非是想要主动进攻蜀国,被打了两三百年,从来没有赢过的,心气早就没了,一心想着加强防御,哪里有什么主动进攻的心思啊。
     这事说穿了其实是一个误会,蜀国在叶白手中大败、损失惨重,不但丢了天庸关,就连康宁郡和西兴郡都遭受了入侵,这让郑国上下万分恐慌。
     他们恐惧的可不是叶白和他麾下的军队,毕竟两国之间还隔着一个蜀国,叶白的军队就算再强,也不可能飞过蜀国,入侵郑国,所以他们是半点都不担心。
     真正让郑国君臣恐慌的乃是蜀国。
     以前天庸关还掌握在秦国手中的时候,经常会发生秦国大军越境攻击蜀国,抢掠人口、钱粮的事情发生。
     蜀国就算击败了秦国的入侵大军,可却是在天庸关下碰得头破血流,无法报复秦国,每一次秦军入侵,都会让蜀国损失不少的人口、钱粮。
     在秦军手中吃了亏的蜀国,自然是不甘心蒙受损失的,正所谓东边损失、西边补,在秦国吃亏的蜀国要想弥补损失,自然也要主动对外出击,一直被蜀国压着打的郑国就是最好的对象。
     每一次蜀国击退了秦军之后,都会调集兵马向东进攻郑国,在郑国大肆劫掠一番,不但弥补了损失,还赚了一笔,三国之战,吃亏和倒霉的永远是实力最弱的郑国。
     尝到了甜头的蜀国,对郑国那是予取予求,就算后来用计夺下了天庸关,再也不用被秦军入侵之后,也依旧时不时地就要入侵一下郑国。
     而且蜀国君臣相当有远见,没有一次性将郑国打残,一次大规模的入侵之后,往往会消停几年的时间,让郑国有时间舔舐伤口,重新恢复民生。
     等到郑国的元气恢复到了一定程度,蜀国新一轮的入侵又来了,就好像养猪一样,平时就让郑国好生养着,养肥了之后,才进行收割,从郑国身上割肉。
     靠着从郑国身上割肉的方式,蜀国的国力越发强盛,虽然还没有彻底赶上秦国,却也是在不断地缩短两国差距,若是没有这些,蜀国哪里敢越过天庸关,主动进攻武安郡。
     与叶白开战,蜀国可以说是这几百年来,被打得最惨的一次,损失之大,完全超过了蜀国的承受极限。
     郑国君臣看到的就是蜀国那惨重的损失,他们很清楚的知道,蒙受了这么大损失的蜀国,肯定会从郑国身上弥补,东侵郑国乃是必然的事情。
     心中担忧的郑国君臣,一边派出大量的探子,严密了解叶白和蜀国之间的战争情况,一边开始调动国内军队,准备加强边境的防御,不求击败蜀国,至少要给后方百姓争取转移的时间。
     郑国的兵力调动,纯粹是为了防备蜀国的进攻而已,可是在将注意力放在了南面战场上的蜀国君臣眼中,却是认为郑国看到蜀国落败,觉得有机会可乘,想要趁火打劫。
     一个美妙的误会就这般诞生了,哪怕后来蜀国君臣们用了点心思,从郑国那些暗中投靠的大臣们口中,得知了郑国的真实想法,可计划已经开始了,也不可能再进行调整,干脆将错就错,反正他们本就是要进攻郑国,弥补损失的。
    喜欢。
  

第118章 美妙的误会[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