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有不少盗墓贼想去碰碰运气,可没一个能活着出来的。听老一辈人说,墓里有守陵的阴兵,一到晚上就出来巡逻,谁要是惊扰了他们,那可就倒大霉了!而且祖陵在洪泽湖边,湖水涨落不定,有些地方还形成了沼泽,进去了就别想轻易出来。”
我和瞎子对视一眼,心中都明白这次的任务难度不小。回到客栈后,我们把从老板那里打听到的消息告诉了大家,林薇皱着眉头,指着资料上的一幅地图说:“根据县志记载,明祖陵的入口在神道的尽头,可神道两侧有21对石刻,据说每一对石刻都暗藏玄机,可能是触发机关的关键。”
经过一番讨论,我们决定先去明祖陵的遗址实地勘察一番。第二天清晨,我们雇了一辆车,向明祖陵驶去。远远地,就能看到神道两侧高大的石刻在晨光中矗立,仿佛在诉说着几百年前的辉煌。
我们沿着神道缓缓前行,仔细观察着每一对石刻。麒麟、狮子、望柱、马官……这些石刻造型逼真,栩栩如生,但我们不敢有丝毫懈怠,时刻留意着周围的动静。当走到一对马官石刻前时,老烟枪突然停下脚步:“你们看,这马官的手势好像有点不对劲。”
我们凑近一看,发现马官的一只手微微抬起,手指弯曲,似乎在握着什么东西。林浩试着把手伸过去,想要触碰马官的手,就在他的手指即将碰到马官的瞬间,突然,马官脚下的地面开始震动,一道暗箭从旁边的石柱中射出,擦着林浩的手臂飞了过去。
“小心!”我大喊一声,拉着林浩往后退。众人迅速散开,警惕地看着四周。只见周围的石刻开始缓缓移动,原本平整的神道上出现了一道道裂缝,裂缝中冒出阵阵烟雾。
“这是机关被触发了!”林薇喊道,“大家小心,这些烟雾可能有毒!”我们赶紧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防毒面具戴上,老烟枪挥舞着长刀,砍向靠近的石刻,试图阻止它们的行动。然而,石刻的力量很大,老烟枪的攻击似乎对它们效果不大。
瞎子则闭上眼睛,侧耳倾听:“我听到地下有水流的声音,可能这些机关和地下水有关。”林薇迅速翻开资料,查找相关线索:“对了,县志里提到,明祖陵的地下有一条暗河,机关可能是利用暗河的水来驱动的。”
我们一边躲避着机关的攻击,一边寻找破解的方法。突然,我发现神道旁的一块石碑上刻着一些奇怪的符号,和之前在古籍中看到的八卦符号有些相似。我连忙叫林薇过来辨认,林薇仔细看了看,兴奋地说:“这是破解机关的线索!按照八卦的方位,我们应该这样……”
根据林薇的指示,我们几人分别站到相应的位置,按照八卦的顺序推动石刻。奇迹发生了,原本疯狂移动的石刻逐渐停了下来,地面的震动也慢慢平息,烟雾也渐渐散去。
我们长舒一口气,继续沿着神道前行。经过一番波折,终于来到了神道的尽头,一座巨大的石门出现在眼前。石门上刻着朱元璋的画像,以及一些龙凤图案,气势恢宏。
老烟枪走上前去,用力推了推石门,石门却纹丝不动。林浩绕着石门转了一圈,发现石门的两侧有两个凹槽,凹槽里似乎应该放置什么东西。林薇从背包里拿出从古籍中找到的线索——一对用青铜铸造的龙凤令牌,小心翼翼地将令牌放入凹槽中。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就在令牌放入凹槽的瞬间,石门发出一阵沉闷的声响,缓缓打开。一股潮湿的气息扑面而来,石门后面是一条长长的通道,通道两侧的墙壁上刻满了壁画,描绘着朱元璋的生平事迹。
我们走进通道,脚步声在寂静的空间里回荡。走了没多久,通道突然变宽,一个宽敞的墓室出现在眼前。墓室的中央摆放着三座巨大的棺椁,棺椁上镶嵌着各种宝石,散发着神秘的光芒。在棺椁的周围,还摆放着一些陪葬品,有金银器具、陶瓷器皿,还有一些书画作品。
“这三座棺椁应该分别是朱元璋高祖、曾祖和祖父的。”林薇说道,“明代玉玺和朱元璋的龙袍说不定就在这些棺椁里。”我们正要靠近棺椁,突然,墓室的四周传来一阵低沉的吼声,一群身着明代盔甲的士兵从黑暗中冲了出来,他们的眼睛里闪烁着幽绿色的光芒,正是客栈老板所说的守陵阴兵。
“大家小心!”老烟枪率先冲了上去,与阴兵展开搏斗。阴兵的力量很大,而且行动敏捷,老烟枪一时之间有些难以招架。林浩和我也加入战斗,用手中的武器抵挡阴兵的攻击。林薇则在一旁寻找破解阴兵的方法,她从背包里拿出琉璃盏,试图用琉璃盏的力量克制阴兵,但效果并不明显。
瞎子则静静地站在一旁,倾听着阴兵的行动规律。突然,他大喊一声:“他们的弱点在颈部!攻击他们的颈部!”我们闻言,立刻改变攻击方式,集中力量攻击阴兵的颈部。果然,阴兵的动作明显迟缓下来,不一会儿,就有几个阴兵倒在地上,化作一团烟雾消失不见。
解决了阴兵,我们终于来到了棺椁前。我们小心翼翼地打开第一座棺椁,里面除了一些陪葬品外,并没有我们要找的明代玉玺和龙袍。接着,我们又打开了第二座棺椁,同样没有收获。当我们打开第三座棺椁时,里面的景象让我们眼前一亮。
只见棺椁的中央放置着一个金色的盒子,盒子上刻着龙凤图案,正是我们要找的装明代玉玺的盒子。盒子的旁边,还摆放着一件华丽的龙袍,龙袍上绣着精致的图案,栩栩如生,正是朱元璋的龙袍。
林浩激动地伸手去拿盒子和龙袍,就在他的手触碰到盒子的瞬间,墓室的顶部突然开始坍塌,巨大的石块纷纷落下。“不好,墓室要塌了!”老烟枪大喊一声,我们迅速拿起盒子和龙袍,向通道外跑去。
在石块的不断坠落中,我们拼命奔跑,终于在墓室完全坍塌之前冲出了通道。我们刚跑出石门,身后就传来一阵巨响,石门被坍塌的墓室掩埋。
我们瘫坐在地上,大口喘着粗气,心中既兴奋又后怕。这次的冒险虽然惊险万分,但我们终于找到了明代玉玺和朱元璋的龙袍,完成了任务。
休息了一会儿,我们带着明代玉玺和龙袍回到了盱眙县城,将它们交给了当地的文物部门。文物部门的工作人员对我们表示了感谢,并高度赞扬了我们保护文物的行为。
晚上,我们在客栈里庆祝这次冒险的成功。林薇又拿出一张照片,照片上是一座古墓的入口,旁边写着“唐乾陵”。“我在古籍里看到,唐乾陵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合葬的陵墓,里面有无数的奇珍异宝,还有失传已久的《兰亭集序》真迹,”林薇看着我们,眼神里充满了期待,“你们愿意和我一起去寻找《兰亭集序》吗?”
我和老烟枪、瞎子对视一眼,都笑了。虽然我们知道唐乾陵的寻找之旅将会更加艰难,里面可能隐藏着更多未知的危险,但我们没有丝毫犹豫,坚定地点了点头。因为我们明白,保护文物的道路没有尽头,每一次的冒险都是对历史的尊重和传承,无论前方等待我们的是什么,我们都将勇往直前。
老烟枪举起酒杯,笑着说:“走!只要有值得守护的文物,咱们就接着去!不过这次,可得好好研究研究唐代的风水和墓葬文化,乾陵是唐高宗和武则天的合葬墓,规格极高,机关肯定也更复杂,咱们得做好万全的准备。听说乾陵周围还有不少陪葬墓,说不定能从那里找到进入主墓的线索。”
林浩也兴奋地说:“我已经迫不及待了!这次我要深入了解唐代的历史和文化,说不定能在古籍里找到破解乾陵机关的关键。”
我们碰杯,酒水在杯中荡漾,就像我们即将展开的新冒险一样,充满了未知与期待。离开盱眙的日子越来越近,我们一边整理着这次冒险的收获,一边为前往唐乾陵做着准备。每一次冒险都像是一场与历史的对话,我们在保护文物的同时,也在不断探寻着那些被岁月掩埋的故事。而这一次,我们将把目光投向唐朝,那个辉煌灿烂的时代,期待在乾陵的深处,揭开更多历史的真相。
从盱眙离开时,江苏的春雨正淅淅沥沥地下着,车窗上蒙着一层薄雾,将远处的稻田晕成一片朦胧的绿。林浩趴在窗边,看着窗外掠过的水牛和石桥,突然感叹:“从草原到江南,再到接下来的陕西,咱们这一路跨越的风景也太多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老烟枪把明代玉玺的照片夹进随身的笔记本里,笑着说:“乾陵在陕西乾县的梁山上,那地方是黄土高原,和江南的湿润完全不一样,风沙大,昼夜温差也大,得提前准备些防风沙的头巾和薄外套。而且武则天的墓可不是那么好进的,历史上多少盗墓贼都栽在那儿了,里面的机关肯定比明祖陵还复杂。”
瞎子指尖摩挲着盲杖上的纹路,轻声道:“《十六字阴阳风水秘术》里说,梁山是‘北高南低,三峰耸立的格局,乾陵就藏在北峰的半山腰,正好卡在‘龙脉的节点上。这种格局下的古墓,不仅机关多,还容易有‘地脉煞气,普通人进去容易心神不宁,得带些‘定神符,再把之前的和田玉贴身戴着。”
我们先乘火车到西安,再转汽车前往乾县。刚到乾县,就感受到了黄土高原的粗犷——风里裹着沙粒,吹在脸上有些发疼,远处的梁山光秃秃的,只有零星的酸枣树扎根在黄土里。我们在县城找了家客栈,客栈老板听说我们要去乾陵,压低声音说:“梁山上有巡逻的,而且山脚下的村子里有不少老人都知道些‘规矩,比如不能在傍晚靠近北峰,说那时候会听到古墓里传来的钟声。”
林薇当天就带着古籍去了乾县文物局,想找更多关于乾陵的资料。回来时,她手里多了一张复印件,上面是清代的《乾陵图》:“文物局的专家说,乾陵的墓道在‘无字碑以北的地方,当年考古队探测过,墓道用‘石条封门,石条之间还灌了铁水,根本打不开。但古籍里说,有一条‘秘道能通到墓室,入口在梁山南峰的‘雀台下面。”
我们花了两天时间准备:老烟枪买了两把带锯齿的钢铲,说用来挖石条缝隙;林浩网购了几瓶“解胶剂”,说万一遇到铁水凝固的石条,或许能软化;我和瞎子则去山脚下的村子找向导,最后找到了一个叫“老陕”的老人,他年轻时在梁山上放过羊,熟悉山里的每一条小路。
老陕穿着打补丁的蓝布衫,手里拿着一根放羊鞭:“雀台那地方早被风沙埋得差不多了,而且下面有‘流沙陷阱,一脚踩错就会掉下去,被沙子活活埋了。我只能带你们到雀台附近,剩下的路得你们自己走。”
出发那天,天还没亮,我们就背着装备跟着老陕往梁山走。山路崎岖,全是黄土,走一步滑半步,老烟枪用钢铲在前面挖台阶,我们才勉强跟上。走了大概三个小时,前面出现了一片坍塌的土台——正是雀台的遗址。
老陕指着土台中央的一个土堆:“秘道的入口就在那下面,你们挖的时候小心点,别碰旁边的石头,那是流沙陷阱的机关。”我们谢过老陕,看着他拄着放羊鞭慢慢下山,才开始用钢铲挖掘土堆。
挖了大概一个小时,一块青石板露了出来,石板上刻着唐代的卷草纹。林浩用解胶剂涂在石板缝隙里,我们几人一起用力,青石板“吱呀”一声被掀开,下面是一个黑漆漆的洞口,一股带着霉味的风从里面吹出来。
我掏出冷光棒扔进去,冷光棒照亮了洞口里的台阶,台阶上积满了灰尘,看起来很久没人走过了。我们戴上防风沙头巾,小心翼翼地走进洞口。通道很窄,只能容一个人侧身通过,墙壁上刻着唐代的壁画,画的是宫女捧着贡品的场景,但大部分壁画都已经脱落,只剩下残缺的色块。
走了大概十分钟,通道突然变宽,前面出现了一扇石门,石门上刻着一对朱雀,朱雀的眼睛里镶嵌着两颗红宝石。林薇掏出古籍,对照着上面的记载:“要打开这扇门,得转动朱雀的眼睛,让红宝石对准太阳的方向。”
我们轮流用力转动红宝石,当两颗红宝石都对准洞口的方向时,石门发出“轰隆”的声响,缓缓打开。石门后面是一个宽敞的大厅,大厅中央有一座石棺,石棺上刻着武则天的画像,画像周围镶嵌着珍珠和玛瑙。石棺的旁边,放着一个金色的盒子,盒子上刻着“兰亭集序”四个字——正是我们要找的《兰亭集序》真迹!
“终于找到了!”林浩兴奋地跑过去,刚靠近石棺,脚下突然传来“咔嚓”一声,他的身体开始向下陷——是流沙陷阱!
“快抓住我的手!”我大喊着伸手抓住林浩的胳膊,老烟枪和林薇也赶紧过来帮忙,我们三人一起用力,才把林浩从流沙里拉出来。林浩的裤腿里全是沙子,脸色苍白:“好险,差点就成了乾陵的陪葬品。”
我们小心翼翼地绕过流沙陷阱,来到金色的盒子旁。盒子上有一把铜锁,锁上刻着唐代的篆书。瞎子摸了摸锁,突然说:“这锁是‘子母锁,得先打开母锁,再打开子锁,顺序不能错。”
林薇按照古籍里的方法,先用一根细铁丝打开母锁,再用铜钥匙打开子锁。铜锁“啪”的一声开了,我们屏住呼吸,慢慢打开盒子——里面果然放着一卷泛黄的绢布,绢布上是王羲之的字迹,“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每一个字都飘逸洒脱,正是《兰亭集序》的真迹!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太好了!”林薇激动地把绢布卷起来,放进防水袋里,突然,大厅的墙壁开始震动,头顶的黄土纷纷落下。老烟枪大喊:“不好!墓室要塌了!咱们快出去!”
我们赶紧向通道跑去,刚跑到石门处,石棺突然“吱呀”一声打开,一具穿着唐代皇后服饰的尸体从石棺里坐了起来,她的皮肤是黑色的,眼睛里冒着绿光——是“地脉煞气”形成的“皇后尸”!
皇后尸向我们扑来,她的指甲又长又尖,能轻易划破衣服。老烟枪掏出长刀,向皇后尸砍去,刀身砍在她的身上,发出“铛”的一声响,皇后尸却纹丝不动。“用琉璃盏!”我掏出琉璃盏,对准皇后尸,盏里的深绿色液体喷出来,落在皇后尸身上,她发出一声凄厉的嘶吼,身体开始冒烟,慢慢倒在地上。
我们趁机冲出通道,向洞口跑去。刚跑出洞口,身后就传来“轰隆隆”的声响,秘道塌了,青石板被黄土掩埋。我们瘫坐在地上,大口喘着粗气,身上全是黄土和汗水。
回到乾县后,我们把《兰亭集序》真迹交给了当地的文物局。文物局的专家看到真迹时,激动得手都在抖,说这是“国宝中的国宝”,会立刻送到西安碑林博物馆保存,让更多人看到王羲之的真迹。
晚上,我们在客栈里庆祝,林薇突然拿出一张照片,照片上是一座古墓的入口,旁边写着“清东陵慈禧墓”。“我在古籍里看到,慈禧墓里有‘翡翠西瓜和‘夜明珠,还有无数的金银珠宝,这些都是国家的文物,不能落在盗墓贼手里,”林薇看着我们,眼神里充满了期待,“你们愿意和我一起去保护这些文物吗?”
我和老烟枪、瞎子对视一眼,都笑了。虽然清东陵在河北遵化,距离这里很远,而且慈禧墓里的机关肯定比乾陵还复杂,但我们还是决定去。因为我们知道,只要还有文物需要保护,我们就会一直走下去。
老烟枪喝了一口酒,笑着说:“走!只要有文物,咱们就去!不过这次,可得好好准备准备,清东陵里有‘防盗墙和‘积水坑,得带些抽水机和破墙的工具。而且慈禧墓里的陪葬品多,说不定还有盗墓贼留下的痕迹,咱们得小心点。”
林浩也兴奋地说:“我也去!这次我要提前查好清代的墓葬制度,了解慈禧墓的结构,帮大家更好地找到文物。”
我们举起酒杯,碰在一起,酒杯里的酒溅了出来,落在满是黄土的桌子上。我看着窗外的梁山,心里突然觉得很踏实——我们从江苏的盱眙,到陕西的乾县,每一次冒险都充满了危险,但我们都齐心协力,保护了珍贵的文物。
第二天一早,我们收拾好装备,向河北遵化出发。火车上,林薇一直在研究慈禧墓的资料,老烟枪在擦他的长刀,瞎子在闭目养神,林浩则在看窗外的黄土高原。我看着他们,心里充满了期待——我们的下一次冒险,即将在河北的清东陵展开。
火车越往东走,黄土高原逐渐变成了华北平原,远处的农田里,农民正在播种。我知道,前面的路会更加艰苦,但我并不害怕,因为我知道,只要我们几人齐心协力,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没有保护不了的文物。
清东陵的轮廓逐渐出现在远处的天际线上,我知道,我们的下一场冒险,即将在这座清代的皇家陵园里展开。
喜欢。
第2223章 尸易无限(128)[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