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227章 尸易无限(132)[2/2页]

盗墓:白家胜利,万事顺意 姒洛天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遍:“献殿里的监控得屏蔽好,不然被保安发现就麻烦了。而且永昭陵的地宫在献殿下面五米深,墓道里有‘防盗网,是用钢筋做的,得用断线钳剪断。另外,墓里的毒烟是迷迭香和曼陀罗混的,防毒面具的滤毒盒得选能防有机蒸汽的,再带些薄荷糖,含着能提神,防止被毒烟影响。”
     瞎子用盲杖敲了敲站台的水泥地,侧耳听了听远处的车流声:“我听到附近有钟声,应该是宋陵公园里的古钟。《十六字阴阳风水秘术》里说,永昭陵是‘坐北朝南的格局,地宫正好卡在‘龙脉上,地气纯,但也有‘阴煞,是陪葬的器物生出来的,得带些朱砂,撒在身上能驱邪。而且地宫的‘石门是用北宋的‘机关锁锁着的,得找到锁孔才能打开,锁孔藏在门旁边的‘牡丹纹石刻里。”
     我们在宋陵公园附近找了家客栈,客栈老板是个年轻人,姓王,对永昭陵的历史很熟悉:“永昭陵现在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献殿晚上有保安巡逻,每小时一次,你们得趁巡逻的间隙进去。地宫的入口在献殿的‘地砖下面,有块地砖上刻着‘宋字,掀开地砖就能看到墓道。不过墓道里的防盗网很粗,得用结实的断线钳才能剪断。”
     王老板还给我们画了张献殿的平面图:“献殿的监控在四角,屏蔽器得放在中间,才能全屏蔽。而且地宫的积水不多,但地面滑,你们得穿防滑鞋,再带些手电筒,里面很黑。”
     接下来的两天,我们忙着准备:林薇从劳保用品店买了四副防有机蒸汽的防毒面具和几包薄荷糖;林浩网购了两把重型断线钳和几台屏蔽器,又买了几件游客常穿的外套,用来伪装;老烟枪则把探杆磨得更尖,还在杆头裹了铜片,能检测毒烟的浓度;我和瞎子、阿古拉去宋陵公园踩点,摸清了保安的巡逻路线和监控的位置。
     出发那天,天刚黑,我们就穿着游客外套,背着装备向宋陵公园走去。公园里的游客已经很少了,只有几盏路灯亮着,昏黄的灯光照在永昭陵的石碑上,显得格外肃穆。我们绕到献殿的后面,等巡逻的保安走后,迅速钻进献殿。
     献殿里很安静,只有风吹过窗户的声响。林浩赶紧把屏蔽器放在献殿中间,按下开关,屏蔽器发出轻微的“嗡嗡”声,监控的指示灯立刻灭了。我们松了口气,开始找刻着“宋”字的地砖。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找了大概十分钟,阿古拉终于在献殿的西北角找到了地砖:“在这里!你们看,这‘宋字刻得很细。”我们掏出工兵铲,小心翼翼地掀开地砖,下面露出一个黑漆漆的洞口,洞口里飘出一股淡淡的香味——是迷迭香的味道,混着曼陀罗的刺鼻气味。
     “快把防毒面具戴上!”林薇说着,率先戴上面具,我们也跟着戴上,然后点燃艾草绳,扔进洞口。艾草绳在洞里燃烧着,没有熄灭,说明里面有空气,我们顺着洞口的梯子往下爬。
     墓道里很窄,全是水泥,墙壁上刻着北宋的纹饰,画的是宫廷宴会的场景,颜色已经很暗淡,只剩下模糊的轮廓。走了大概十分钟,前面出现了一道防盗网,钢筋有手指那么粗,挡住了去路。
     “快用断线钳!”老烟枪说着,掏出断线钳,和林浩一起用力剪钢筋。钢筋很粗,剪起来很费力,我们轮流用力,剪了二十多分钟,才剪出一个能容人通过的洞。我们钻过防盗网,继续往前走。
     又走了大概五分钟,前面出现了一扇石门,石门上刻着北宋的牡丹纹,正是瞎子说的机关锁。我们在牡丹纹的石刻里找锁孔,找了很久,林薇终于在牡丹花瓣的根部找到了一个小孔:“这就是锁孔!”
     老烟枪掏出一根细铁丝,插进锁孔里,慢慢转动。过了一会儿,石门发出“咔嚓”的声响,缓缓打开,一股更浓的香味从里面飘出来,带着淡淡的瓷器味。
     石门后面是一个宽敞的地宫,地宫中央有一座石棺,石棺上刻着宋仁宗的画像,画像周围镶嵌着玛瑙和绿松石。石棺的旁边,放着一个玉制的盒子,盒子上刻着北宋的文字,应该就是装北宋玉册的盒子。盒子旁边还放着几个白瓷碗,釉色洁白,正是我们要找的定窑白瓷。
     “终于找到了!”林浩兴奋地跑过去,刚靠近石棺,脚下突然传来“咔嚓”的声响,地面上弹出一根细针——是毒针机关!幸好林浩反应快,赶紧躲到旁边,毒针擦着他的裤腿,扎进了水泥地里。
     “小心地面的‘方格纹地砖!”瞎子大喊,“踩错一块就会触发毒针!得跟着我走,我能听出哪块砖是安全的。”我们跟着瞎子,踩着他指的地砖,慢慢走到玉制的盒子旁。
     盒子上有一把铜锁,锁上刻着北宋的花纹。老烟枪用铁丝打开铜锁,我们打开盒子,里面果然放着一套玉册,玉册用银丝串联,上面刻着北宋的文字,正是宋仁宗的即位诏书!旁边的定窑白瓷完好无损,碗底刻着“官”字,是官窑出品,格外珍贵。
     “太好了!这两件都是国宝!”我激动地把玉册和定窑白瓷放进防水袋里,突然,地宫的墙壁开始震动,头顶的水泥块纷纷落下,远处传来保安的脚步声——是屏蔽器的电量用完了,监控恢复了,保安发现了异常!
     “不好!保安来了!咱们快出去!”老烟枪大喊。我们赶紧向墓道跑去,刚跑到防盗网处,就听到保安的声音:“里面有人!快站住!”
     我们钻过防盗网,顺着梯子往上爬,阿古拉在最后面,用蒙古刀把梯子砍断,防止保安追上来。我们爬出洞口,盖上地砖,迅速跑出献殿,向客栈跑去。保安在后面追,我们不敢回头,拼命跑,直到冲进客栈,锁上门,才瘫坐在地上,大口喘着粗气。
     第二天一早,我们把北宋玉册和定窑白瓷交给了宋陵公园的文物管理处。管理处的张主任看到文物时,激动得热泪盈眶,说这两件文物能还原北宋的宫廷历史,玉册上的文字还能补充史料的不足,会立刻送到河南博物院保存,还会组织专家对定窑白瓷进行修复,争取早日展出。王老板听说我们找到了文物,特意做了碗巩义烩面,面条筋道,汤汁浓郁,吃得我们连连称赞。
     晚上,我们在客栈里庆祝,林薇突然拿出一张照片,照片上是一座古墓的入口,旁边写着“南宋宋理宗墓——会稽”。“我在古籍里看到,宋理宗墓藏在浙江的‘绍兴,里面有‘南宋金腰带和‘龙泉青瓷,金腰带是宋理宗当年戴的,上面镶嵌着宝石,龙泉青瓷是南宋的顶级瓷器,釉色青翠,全世界都少见,”林薇看着我们,眼神里充满了期待,“你们愿意和我一起去绍兴吗?”
     我和老烟枪、瞎子、林浩、阿古拉对视一眼,都笑了。浙江的绍兴离这里千里之外,而且宋理宗墓在会稽山的深处,冬天会下雪,山路滑,还有很多野兽,危险重重,但我们还是决定去。因为我们知道,只要还有文物需要保护,再远再险的路,我们都愿意走。
     老烟枪点燃烟锅,深吸一口,烟圈在灯光下慢慢散开:“走!南宋的宝贝咱也得护着!不过这次,可得带够防滑装备,绍兴的冬天湿冷,山路会结冰,冰爪得带两副备用。而且宋理宗墓的‘地宫在‘攒宫下面,攒宫是临时的陵墓,里面的‘积水坑冬天会冻成冰,冰下面有‘流沙层,得用探杆探清厚度,别踩空了。另外,墓里的‘毒烟是用‘艾草和‘硫磺做的,闻了会咳嗽,得带些止咳药和防毒面具。”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林浩已经开始收拾背包,把南宋的地图塞进包里:“我查了,宋理宗墓在绍兴的‘会稽山,附近有个‘宋六陵遗址公园,里面有很多专家,咱们可以找他们了解宋理宗墓的情况。而且遗址公园附近有个村子,村里的人熟悉会稽山的地形,能当向导,还能给咱们找些取暖的柴火,冬天在山里取暖很重要。”
     阿古拉也笑着说:“我还没见过青瓷,正好去看看,要是遇到野兽,我还能用蒙古刀保护大家。绍兴的水多,我还能帮你们探路,草原上的暗河我都能找到,会稽山的积水坑肯定也没问题。”
     我们举起酒杯,酒杯里的白酒泛着淡淡的光,碰在一起发出清脆的声响。窗外的巩义夜景渐渐安静下来,远处的嵩山在夜色里只剩下模糊的轮廓,洛河的水波在灯光下泛着银光。我知道,明天一早,我们又要踏上新的旅程,从河南的巩义,到浙江的绍兴,去寻找那些被岁月掩埋的国宝。
     火车在第二天清晨出发,车轮滚滚,载着我们向南行驶。窗外的景色不断变化,从河南的平原,到安徽的丘陵,再到浙江的水乡。绍兴的轮廓越来越清晰,远处的会稽山在阳光下泛着绿色的光,像一道天然的屏障。
     我摸了摸怀里的防水袋,里面装着我们这次冒险的收获,又看了看身边熟睡的伙伴,心里充满了期待——我们的下一场冒险,即将在浙江的绍兴展开,在那座神秘的南宋宋理宗墓里,又有多少历史的秘密在等着我们去揭开,又有多少珍贵的文物在等着我们去守护。
     火车驶入绍兴站时,江南的冬雨正淅淅沥沥地下着,青灰色的瓦檐下挂着水珠,远处的会稽山笼罩在薄雾中,山间的竹林泛着深绿,空气里飘着黄酒和茴香豆的香气。林浩刚下车就撑起伞,却还是被冷风灌得缩了缩脖子:“这雨下得黏糊糊的,会稽山的山路肯定又滑又烂,咱们的冰爪可得绑紧点。”
     老烟枪把烟锅揣进怀里,又掏出探杆检查了一遍杆头的铜片:“绍兴的冬天湿冷,比巩义还难熬,暖宝宝得贴在衣服里面,生姜茶也得带够。宋理宗的攒宫在会稽山的‘攒宫山,当年元军挖过,现在墓道里可能有‘塌陷区,得用木板铺着走,防止掉下去。另外,墓里的毒烟是艾草和硫磺混的,防毒面具得戴好,再带些润喉糖,硫磺味呛人,含着能舒服点。”
     瞎子用盲杖敲了敲站台的青石板,听着雨滴落在伞面的“沙沙”声:“我听到远处有溪水声,应该是会稽山的溪流。《十六字阴阳风水秘术》里说,攒宫是‘依山为陵的格局,地宫卡在‘水脉和‘龙脉之间,地气杂,有‘湿煞和‘阴煞,得带些艾草绳和朱砂,艾草吸湿气,朱砂驱邪。而且地宫的‘石门是南宋的‘子母锁,得先打开母锁的‘龙纹扣,再转动子锁的‘凤纹扣,顺序错了就会触发机关。”
     我们在攒宫山附近找了家临河的客栈,客栈老板是个绍兴本地人,姓陈,听说我们要找宋理宗墓的暗格,立刻端来一碗热黄酒:“宋六陵遗址现在只开放了几个衣冠冢,宋理宗的攒宫在攒宫山的半山腰,暗格就在地宫的‘石椁下面。我爷爷以前是护林员,说石椁下面有块‘方形石板,石板上刻着‘理宗二字,按动刻字就能打开暗格。不过攒宫山的‘野猪岭有野猪出没,你们晚上走山路得小心。”
     陈老板还给我们指了条近路:“后山有个‘樵夫道,是以前砍柴人走的,能直接通到攒宫附近,路上有很多山洞,遇到野猪能躲进去。”
     接下来的三天,我们一边采购装备,一边跟着陈老板熟悉山路。林薇从户外用品店买了四副加厚冰爪和几包润喉糖,还买了一大壶热黄酒,说冷了能喝一口暖身;林浩网购了几块防滑木板和几卷防水布,防水布能铺在湿滑的山路上;老烟枪则把断线钳磨得更锋利,还在探杆上绑了个小铃铛,说遇到野兽铃铛响能预警;我和瞎子、阿古拉去山里找山洞,标记好躲避野猪的地方,阿古拉还在山洞里堆了些干柴,说万一被困能取暖。
     出发那天,天刚黑,雨还没停,我们背着装备向樵夫道出发。山路泥泞不堪,我们穿上冰爪,深一脚浅一脚地往前走。阿古拉在前面开路,用蒙古刀砍断拦路的藤蔓,铃铛在探杆上“叮铃”作响,驱散了周围的小动物。走了大概一个小时,我们到了野猪岭,刚绕过一棵大樟树,突然听到“哼哧哼哧”的声响——是野猪!
     我们赶紧躲进旁边的山洞,屏住呼吸。野猪的脚步声越来越近,鼻子“呼哧”地嗅着空气,在洞口徘徊了一会儿,才慢慢离开。我们松了口气,继续向攒宫走去。
     又走了一个小时,我们终于到了宋理宗的攒宫附近。攒宫的入口被一块大石板盖住,石板上长着青苔,老烟枪用探杆敲了敲石板,石板发出“咚咚”的声响,很结实。“快用撬棍!”林浩说着,掏出撬棍,插进石板缝里,我们一起用力,石板“吱呀”一声被撬开,露出一个黑漆漆的洞口,洞口里飘出一股刺鼻的硫磺味。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快把防毒面具戴上!”林薇说着,率先戴上面具,我们也跟着戴上,点燃艾草绳扔进洞口。艾草绳在洞里燃烧着,没有熄灭,我们顺着洞口的石阶往下爬。
     地宫的通道很窄,墙壁上结着一层白霜,地面湿滑,我们铺上防水布,慢慢往前走。走了大概十分钟,前面出现了一座石椁,石椁上刻着宋理宗的谥号,石椁下面果然有块方形石板,刻着“理宗”二字。
     阿古拉用蒙古刀插进石板缝里,轻轻一撬,石板“啪”的一声弹开,露出一个暗格,暗格里飘出一股淡淡的瓷器味。林浩掏出冷光棒,扔进暗格,冷光棒照亮了暗格内部——里面放着一个金色的盒子和一个青瓷瓶,金盒上刻着南宋的云纹,青瓷瓶的釉色青翠,正是我们要找的南宋金腰带和龙泉青瓷!
     “太好了!终于找到了!”我激动地伸手去拿金盒,却被瞎子拉住:“等等!暗格的底部有机关!”我们仔细一看,暗格的底部有一排细小的尖刺,要是手伸进去,肯定会被扎破。老烟枪用探杆勾住金盒的提手,慢慢把金盒和青瓷瓶拉出来,尖刺在冷光下泛着寒光,看得人心里发毛。
     打开金盒,里面果然放着一条金色的腰带,腰带上镶嵌着红宝石和珍珠,正是宋理宗的金腰带!旁边的龙泉青瓷瓶完好无损,瓶身上刻着缠枝莲纹,釉色均匀,是南宋龙泉窑的精品。
     我们把金腰带和青瓷瓶放进防水袋里,刚想离开,突然,地宫的墙壁开始震动,头顶的石块纷纷落下,地面裂开一道缝,一股硫磺味从缝里冒出来——是毒烟!“不好!地宫要塌了!咱们快出去!”老烟枪大喊。
     我们赶紧向洞口跑去,刚跑到石阶处,就听到外面传来“哼哧”的声响——是刚才的野猪又回来了!阿古拉掏出蒙古刀,点燃火把:“别怕!我来对付它!”野猪看到火把,不敢靠近,在洞口徘徊着。我们趁机冲出洞口,阿古拉把火把扔向野猪,野猪吓得掉头就跑,我们赶紧盖上石板,向山下跑去。
     回到客栈后,我们把南宋金腰带和龙泉青瓷交给了宋六陵遗址公园的文物管理处。管理处的李主任看到文物时,激动得热泪盈眶,说这两件文物能填补南宋皇陵考古的空白,金腰带上的宝石还能研究南宋的对外贸易,会立刻送到浙江省博物馆保存,还会组织专家对龙泉青瓷进行修复,争取早日展出。陈老板听说我们找到了文物,特意做了桌绍兴菜,有醉鸡、茴香豆、梅干菜扣肉,还有一壶热黄酒,吃得我们浑身暖和。
     晚上,我们在客栈里烤火,炉火“噼啪”作响,映得每个人的脸上都暖洋洋的。林薇突然拿出一张照片,照片上是一座古墓的入口,旁边写着“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墓——祖州”。“我在古籍里看到,耶律阿保机墓藏在内蒙古的‘巴林左旗,里面有‘辽代金冠和‘契丹文银牌,金冠是耶律阿保机当年戴的,上面镶嵌着东珠,契丹文银牌上刻着契丹大字,是研究契丹文的重要文物,”林薇看着我们,眼神里充满了期待,“你们愿意和我一起去巴林左旗吗?”
     我和老烟枪、瞎子、林浩、阿古拉对视一眼,都笑了。内蒙古的巴林左旗离这里千里之外,而且耶律阿保机墓在草原深处,冬天的“白毛风”能把人吹走,还有狼群出没,危险重重,但我们还是决定去。因为我们知道,只要还有文物需要保护,再远再险的路,我们都愿意走。
     老烟枪点燃烟锅,深吸一口,烟圈在炉火旁慢慢散开:“走!辽代的宝贝咱也得护着!不过这次,可得带够厚衣服,巴林左旗的冬天能到零下三十度,羽绒服得穿两件,再备些冻疮膏,防止冻伤。而且耶律阿保机墓的‘地宫在‘祖州城遗址下面,遗址里有很多‘陷马坑,是当年辽军挖的,得用探杆探路,别掉进去。另外,墓里的‘毒箭是用‘狼毒泡过的,狼毒有剧毒,得带些解毒药和盾牌,挡住毒箭。”
     林浩已经开始收拾背包,把辽代的地图塞进包里:“我查了,巴林左旗有个‘辽上京博物馆,里面有很多专家,咱们可以找他们了解耶律阿保机墓的情况。而且博物馆附近有个牧民村,村里的人熟悉草原的地形,能给咱们找马和向导,草原上骑马比走路快,还能躲避狼群。”
     阿古拉听到要回草原,眼睛一亮:“我在草原上长大,狼群我熟!咱们可以带些羊肉干,遇到狼群扔出去,能拖延时间。而且草原上的‘白毛风来之前会有征兆,我能看出来,咱们提前找个蒙古包躲起来就行。”
     我们举起酒杯,酒杯里的热黄酒冒着热气,碰在一起发出清脆的声响。窗外的绍兴雨还在下,远处的会稽山在夜色里只剩下模糊的轮廓,鉴湖的水波在灯光下泛着银光。我知道,明天一早,我们又要踏上新的旅程,从浙江的绍兴,到内蒙古的巴林左旗,去寻找那些被岁月掩埋的国宝。
     火车在第二天清晨出发,车轮滚滚,载着我们向北行驶。窗外的景色不断变化,从浙江的水乡,到江苏的平原,再到内蒙古的草原。巴林左旗的轮廓越来越清晰,远处的大兴安岭在阳光下泛着白色的光,像一道天然的屏障。
     我摸了摸怀里的防水袋,里面装着我们这次冒险的收获,又看了看身边熟睡的伙伴,心里充满了期待——我们的下一场冒险,即将在内蒙古的草原上展开,在那座神秘的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墓里,又有多少历史的秘密在等着我们去揭开,又有多少珍贵的文物在等着我们去守护。
    喜欢。
  

第2227章 尸易无限(132)[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