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八点,“野哥鉴宝”的直播间准时亮起。林野坐在书桌前,身后的博古架上摆满了这些年收集的文物复刻品——从半坡的彩陶片到三星堆的青铜面具挂件,每一件都被他擦得锃亮。他刚调整好镜头,弹幕就像潮水般涌了进来,密密麻麻的评论瞬间铺满屏幕。
“野哥今晚又带什么好东西?上次看你鉴三星堆青铜残片,我到现在还没缓过来!”
“前排蹲!我爷爷传下来个瓷碗,今天特意请假来排队,求野哥看看!”
“别挤!我带了个玉坠,据说是红山文化的,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林野笑着挥手,指尖在键盘上敲出一行字:“大家别急,一个个来。先提醒下,鉴宝只看真假和年代,不估价,也不帮找买家,咱们纯交流文化。”他刚说完,连麦申请就爆了,第一个连进来的是个穿格子衫的小伙子,镜头里举着个巴掌大的瓷碗,手都在抖。
“野哥好!这是我太爷爷传下来的,说是清朝的官窑碗,您帮看看?”小伙子把瓷碗凑近镜头,碗身画着青花缠枝莲纹,碗底有个模糊的“大清康熙年制”款识。
林野眯起眼,让他转着碗身慢慢展示:“先看釉色——康熙青花的釉色偏青灰,你这碗的釉色太亮,有点像现代化学料。再看纹路,缠枝莲的花瓣应该是‘尖头圆瓣,你这花瓣边缘太圆滑,而且线条有点僵,不像老工匠的手劲。”他顿了顿,让小伙子拍碗底:“款识也有问题,康熙官窑的款识字体工整,你这‘康字的竖笔歪了,而且款识周围的釉面有气泡,是现代仿品常见的特征。”
小伙子的脸瞬间垮了:“啊?那就是假的啊……我还以为能值点钱呢。”林野赶紧安慰:“别灰心,虽然是仿品,但做工还算精细,当个摆件也不错。而且咱们通过这个碗,能了解康熙青花的特点,这不也是收获嘛。”弹幕里立刻刷起“野哥暖心”,小伙子也笑着说“谢谢野哥”,连麦断开时还不忘关注直播间。
第二个连进来的是个中年大姐,镜头里摆着个红绳系着的玉坠,形状像只蜷曲的小猪,颜色是淡青色。“野哥,这是我结婚时婆婆给的,说传了三代,是红山文化的玉猪龙,您帮看看?”
林野让她把玉坠对着光:“先看玉质——红山玉猪龙多用河磨玉,质地温润,你这玉坠的光泽太透,有点像青海料,不是老玉。再看造型,红山玉猪龙的身体是‘C形,头部有明显的猪首特征,耳朵和眼睛的线条很清晰,你这玉坠的头部太圆润,耳朵都快没了,更像现代的‘小猪佩奇造型。”他又让大姐看玉坠的孔:“老玉的孔是双面钻的,会有台阶痕,你这孔是单面钻的,边缘很光滑,是现代工具打的。”
大姐恍然大悟:“难怪我戴了这么多年,总觉得和博物馆里的不一样!原来不是真的啊……不过没关系,婆婆的心意在就行。”林野点头:“对,文物的价值不止在真假,更在背后的故事。你这玉坠带着家里的回忆,比真文物还珍贵。”弹幕里刷起“人间清醒”,大姐笑着道谢,还刷了个小礼物。
连麦第三个是个戴眼镜的大叔,镜头里放着个巴掌大的陶罐,表面画着黑色的旋涡纹,颜色有点发暗。“野哥,这是我在老家地里挖出来的,看着像老东西,您帮看看?”
林野的眼睛一下子亮了——这陶罐的纹样很像马家窑文化的彩陶!他让大叔慢慢转动陶罐:“你这陶罐的纹样是旋涡纹,马家窑文化中期常见这种纹样。先看陶质,马家窑彩陶用的是细泥红陶,质地细腻,你这陶罐的陶质虽然粗糙点,但符合新石器时代的特征。再看纹样,旋涡纹的线条应该是流畅的,你这线条虽然有点断,但弧度很自然,不像现代仿品的僵硬线条。”他让大叔拍陶罐的底部:“底部有没有烟熏痕?马家窑彩陶很多是实用器,底部会有使用过的痕迹。”
大叔赶紧翻过来,镜头里能看到淡淡的黑色烟熏痕:“有!有烟熏痕!我之前还以为是脏了呢!”林野接着说:“再看颜色,马家窑彩陶的黑彩是用含铁的矿物料绘制的,时间长了会发暗,你这颜色正好符合。不过具体年代得看实物,从镜头里看,大概率是马家窑文化晚期的仿品,或者是同时期的地方类型彩陶,不是典型的马家窑精品,但也有一定的文化价值。”
大叔激动得声音都变了:“真的假的?那我这陶罐不是普通的破罐子啊!”林野笑着说:“对,就算是仿品,也能反映马家窑文化的特点。建议你联系当地的文物局,让专业人员看看,说不定能进博物馆展览呢!”弹幕里瞬间炸了,“挖到宝了”“野哥牛”的评论刷个不停,大叔连声道谢,还说要把陶罐捐给当地博物馆。
连麦间隙,林野喝了口水,刚想说话,就看到一条特别的弹幕:“野哥,我有个青铜罗盘,是爷爷传下来的,上面有奇怪的花纹,您能帮看看吗?”发弹幕的ID是“寻古者”,头像还是个模糊的罗盘图案。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林野心里一动——他自己也有个青铜罗盘,是爷爷留下的,上面的花纹和这个“寻古者”说的很像。他赶紧回复:“可以,你申请连麦,把罗盘对着镜头。”
很快,“寻古者”连了进来,镜头里出现个巴掌大的青铜罗盘,盘面刻着复杂的纹路,指针是银白色的,虽然有些锈迹,但整体保存完好。林野的眼睛一下子直了——这罗盘的花纹和他的罗盘一模一样,都是由云雷纹和几何纹组成的,而且盘面中央都有个小小的“山”字标记!
“你这罗盘是爷爷什么时候传下来的?”林野的声音有点激动,“有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比如靠近某些古遗址时,指针会动?”
“寻古者”愣了愣,镜头里露出个二十多岁的姑娘,扎着马尾辫,看起来很文静:“对啊!我爷爷是个老考古队员,他说这罗盘能找古遗址,之前我去良渚遗址时,指针真的动了!您怎么知道?”
林野拿起自己的罗盘,对着镜头:“你看,我也有个一模一样的罗盘,也是爷爷传下来的。这罗盘的花纹是古代的‘地脉纹,据说能感应地下的文物磁场。你爷爷有没有说过,这罗盘还有其他用途?”
姑娘赶紧点头:“有!爷爷说这罗盘还有个配对的青铜盒,里面装着张地图,能找到‘千年秘藏,但我找了好几年,都没找到青铜盒。”
林野心里一震——他爷爷的日记里也提到过“青铜盒”和“千年秘藏”,还说这秘藏和中华文明的起源有关。他刚想追问,就看到姑娘的镜头晃了晃,背景里出现个模糊的身影,好像有人在叫她。
“不好意思,野哥,我这边有点事,下次再聊!”姑娘匆匆说完,就断开了连麦,连ID都变成了灰色。林野看着屏幕,心里满是疑惑——这个姑娘的罗盘和他的一模一样,难道她爷爷和自己的爷爷认识?青铜盒又在哪里?
弹幕里也炸开了,“青铜罗盘”“千年秘藏”的讨论刷个不停,还有人说“野哥这是遇到同道中人了”“赶紧找她啊,说不定能解开谜团”。林野定了定神,敲出一行字:“大家别着急,我会试着联系这个‘寻古者,有消息会告诉大家。接下来继续鉴宝,下一个连麦的是谁?”
虽然心里有疑惑,但林野还是继续鉴宝。接下来的几个连麦,有带古钱币的,有带铜镜的,林野都一一仔细鉴别,还顺便讲解相关的历史知识。比如看到一枚汉代的五铢钱,他就讲了汉武帝统一货币的故事;看到一面唐代的铜镜,他就讲了唐代铜镜的工艺特点。直播间的人数越来越多,从一开始的几万人,涨到了十几万人,还有不少人刷礼物,说要支持“野哥传播文化”。
快到十点时,林野准备结束直播,突然看到“寻古者”又发了条弹幕:“野哥,我在三星堆遗址附近,罗盘指针动得很厉害,好像有什么东西在吸引它!”后面还附了张照片,照片里是三星堆遗址的祭祀坑,旁边放着那个青铜罗盘,指针正指着祭祀坑的方向,微微颤动。
林野心里一紧,赶紧回复:“你别靠近祭祀坑,那里是文物保护区,很危险!你爷爷有没有说过,罗盘指针动得厉害时,要注意什么?”
“寻古者”很快回复:“爷爷说,指针动得厉害,说明附近有重要的文物,而且可能有危险,让我找个‘懂行的人一起去。野哥,你能不能来三星堆?我觉得咱们的罗盘能找到爷爷说的青铜盒!”
林野看着屏幕,心里犹豫起来——他之前去过三星堆,知道那里的考古队有严格的规定,外人不能随便进入。但这个“寻古者”的罗盘和他的一模一样,而且青铜盒很可能和中华文明的起源有关,他又不想错过这个机会。
弹幕里的观众也在劝他:“野哥去啊!说不定能发现大秘密!”“支持野哥,我们等着看直播!”“注意安全,一定要带专业人员!”
林野深吸一口气,敲出一行字:“我会联系三星堆的考古队,申请去现场看看。‘寻古者,你先离开祭祀坑,在安全的地方等我消息,别单独行动。”
“寻古者”回复:“好!我等你!”然后就没了动静。
林野关掉连麦,对着镜头说:“今天的直播就到这里,关于青铜罗盘和千年秘藏的事,我会继续跟进,有消息会第一时间告诉大家。谢谢大家的支持,咱们下次再见!”
关掉直播后,林野立刻拿出手机,拨通了三星堆考古队郑队长的电话。电话响了几声就通了,郑队长的声音从听筒里传来:“小林?这么晚了,有什么事吗?”
“郑队长,我遇到个事,可能和三星堆有关。”林野把“寻古者”的事和青铜罗盘的情况说了一遍,还提到了青铜盒和千年秘藏。
郑队长沉默了一会儿,说:“你说的青铜罗盘,我好像听你爷爷提过。他当年在三星堆考古时,也带过个类似的罗盘,说能找古遗址。至于青铜盒,我没听说过,但三星堆的新祭祀坑还在发掘,说不定真有什么秘密。你要是想来,我可以帮你申请,但必须遵守考古队的规定,不能随便行动。”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林野赶紧说:“谢谢郑队长!我明天就出发,到了联系您。”
挂了电话,林野看着桌上的青铜罗盘,指针还在微微颤动,仿佛在呼应远方的三星堆。他心里知道,这次三星堆之行,肯定不简单,说不定能解开爷爷留下的谜团,找到那个神秘的青铜盒,甚至揭开中华文明起源的秘密。
他收拾好行李,把青铜罗盘放进背包,又带上爷爷的日记,准备明天一早就出发去三星堆。窗外的月光洒在书桌上,照亮了博古架上的文物复刻品,仿佛在为他的新冒险祝福。林野看着这些复刻品,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保护好文物,不让爷爷的心血白费,也不让千年秘藏落入坏人手中。
第二天一早,林野背着背包,坐上了去三星堆的火车。火车缓缓开动,窗外的景色渐渐变化,从城市的高楼大厦,变成了乡间的田野和丘陵。他拿出爷爷的日记,翻到关于青铜罗盘的那一页,上面写着:“罗盘寻脉,青铜藏秘,千年文明,待君开启。”林野摸了摸怀里的青铜罗盘,心里充满了期待——三星堆,我来了!
火车穿过秦岭山脉时,林野把脸贴在车窗上,看着外面飞驰而过的松柏,手里紧紧攥着青铜罗盘。罗盘的盘面微微发烫,指针偶尔会轻轻颤动,像是在与远方的三星堆产生某种呼应。他掏出手机,点开和“寻古者”的聊天框,对方早上发了条定位——就在三星堆遗址外围的游客服务中心,还附了张照片,照片里的姑娘举着罗盘,背景是三星堆博物馆的青铜神树雕塑。
“我到广汉站了,你在服务中心等我,别乱走。”林野发完消息,把手机塞进背包,又摸了摸爷爷的日记。日记里夹着一张泛黄的老照片,是爷爷年轻时在三星堆考古的样子,照片背景里能看到几个正在发掘的探方,和现在的三星堆新祭祀坑有些相似。
出了广汉站,林野打了辆出租车直奔三星堆。车窗外的路牌渐渐多了“三星堆遗址”的标识,路边的小店也摆着不少青铜面具造型的纪念品。他刚到游客服务中心门口,就看到个扎马尾辫的姑娘朝他挥手,手里还举着个青铜罗盘——正是“寻古者”。
“野哥!你可来了!”姑娘跑过来,把罗盘递到他面前,“你看,从早上开始,指针就一直指着祭祀坑的方向,比在良渚时动得还厉害!”
林野接过罗盘,和自己的放在一起——两个罗盘的盘面纹路一模一样,指针都朝着同一个方向颤动,连颤动的频率都几乎同步。“你叫什么名字?你爷爷以前是哪个考古队的?”林野问。
“我叫苏晓,我爷爷叫苏振海,以前是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的,九十年代参与过三星堆的发掘。”苏晓说着,从包里掏出个笔记本,“这是我爷爷的工作笔记,里面提到过‘双罗盘寻秘藏,说要两个罗盘一起用,才能找到青铜盒的位置。”
林野翻开笔记本,里面的字迹和他爷爷日记里的很像,都是工整的楷书。其中一页写着:“三星堆祭祀坑下有‘地脉节点,双罗盘共振可显路径,青铜盒藏于‘神树对应处,内有‘文明密钥。”林野心里一震——爷爷的日记里也提到过“地脉节点”和“文明密钥”,还说这密钥能解开中华文明多元起源的谜团。
“郑队长在考古队等着咱们,先过去再说。”林野把笔记本还给苏晓,两人一起朝着三星堆考古队的临时驻地走去。路上,苏晓又说起爷爷的事:“我爷爷去世前说,青铜盒里的东西很重要,不能落入坏人手里,还说要找到‘林氏后人一起保护,我猜你就是他说的林氏后人吧?”
林野点头:“我爷爷叫林建国,以前也是考古队的,和你爷爷应该认识。他们当年可能一起找过青铜盒,但没找到。”
说话间,两人到了考古队驻地。郑队长已经在门口等着,手里拿着个文件夹:“小林,苏丫头,你们来了。我已经跟队里申请好了,你们可以去新祭祀坑外围观察,但不能靠近发掘区,更不能碰文物。”他翻开文件夹,里面是三星堆新祭祀坑的勘探图,“你们说的罗盘指针指向的区域,正好是我们最近发现的一个‘异常探方,那里的土壤磁场和其他地方不一样,我们正准备下周开始发掘。”
林野和苏晓跟着郑队长来到新祭祀坑附近。隔着围栏,能看到几个巨大的探方,考古队员们正戴着口罩,用小铲子小心翼翼地清理土壤。探方旁边放着不少装文物的密封盒,里面能看到一些青铜残片和玉器。
“就是那里!”苏晓突然指着一个探方,手里的
第2243章 尸易无限(148)[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