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突厥内部部族间纷争不断,有些部族因战败,被驱逐至水草稀疏之地。这些人为了活下去,便潜逃至凉州,与凉州百姓通婚,生下不少后裔。”
     “两地之间交汇之处,虽被防卫所镇守,但祁连山脉连绵不绝,其中有高耸山峰,也有低洼山谷。有人便能寻到狭窄之处,从中通行,在两地之间来回跑商。”
     “论起来,凉州牧民长相与突厥边境部族,无太大区别,二者站立在前,尚难分清。”
     萧维膑晃然点头:“原来如此,我只知晓部分消息,凉州几个县,大多欠收赋税。只遇上雨水丰沛之年,牧草旺盛,又无瘟病浸袭,方能补齐一年赋税。”
     “不过……”宋灵淑停顿下来,萧维膑的心突然又被提起,忙问,“不过什么,有何问题?”
     听着宋灵淑卖关子,倪一齐也急着想知道,卢恪二人也投来好奇的眼神。
     思索中的刘毓崧暗暗投来目光,心知,这位宋中丞是想给自己透透底了。
     宋灵淑淡笑道:“萧侍郎有所不知,凉州百姓并非全是牧民,当地仍种有不少青稞。”
     “青稞耐寒又耐旱,能在瘠薄之地生长,可种于山地阳坡与河谷之地,沙壤与黏壤均成活。”
     “如小县在祁连山下,在偏西南之地,便能大量种植青稞。青稞酒是西北和西边高原之地最为常见的酒,用青稞做成的糌粑,也是当地最重要的口粮之一,再加些豆粉、粟、麦,便是好吃的大饼。”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只是,青稞虽不挑土壤,产量却是不高,还需花不少人力种植。如非大片种植,不足以抵一年赋税。”
     “原来如此!”萧维膑有些懊恼,漏掉了如此重要的条件,随后朝刘毓松道:“你可依宋中丞提供的消息,再行作答,我不再追加条件。”
     刘毓松心里明白,两位知诠是给他放水,他郑重拱手道:“感谢宋中丞补充,下官未去过西北之地,有此消息,便能想出解决之法。”
     “小县的问题在于两点,一为牧民生计困难,赋税欠收,遂逃去他乡。二为牧民与突厥亲缘难割,对大虞并无忠诚之心。”
     “然,此二者看似两个问题,实则只有难维生计这一个问题。历朝历代,不论西北还是西南,亦或是富庶的江南,百姓最根本的诉求,便是吃饱穿暖,娶妻生子,儿孙满堂。”
     刘毓松胸有成竹,抚着短须从容不迫道:“下官在西南之地为官时,察觉当地百姓以乡绅族长为尊,形成内部礼教分明,秩序井然的大宗族。依萧侍郎与宋中丞所说,小县牧民大多散居,彼此间并无太密切的关联,也无统一的宗族观念,自然也不会对大虞有忠诚之心。”
     “如若下官成为小县县令,首要做的,便是着人查清每家每户亏损,治愈牛羊瘟病。再寻找合适之地,带领百姓开恳种粮。”
     “为每家农户分配粮地,由县里发放第一批粮种,到凉州请熟知青稞的老农,教授百姓种粮之法,此为第一要事。”
     “其二,每月初五开集,鼓励百姓互市,由县里的教习,教导牧民道、德、仁、义、礼,教导百姓以孝为本,以礼为尊,让百姓对大虞生起敬爱之心,方能安定人心。”
     “其三,待第一年青稞成熟,除留种以待明年,再留下半年口粮,其余用作酿酒。鼓励百姓自发团结,挑出善做买卖之人,将酒卖到他处,以换取基本家用。”
     刘毓松拧眉拱手道:“下官认为,小县民生艰难,第一年赋税不应收取。理应休养生息,大量开垦粮地,广泛种植青稞。”
     “等百姓能不挨饿了,方能安稳扎根于大虞,忠心大虞。待来年稳定民生,再上交赋税,把上一年欠下的赋税,慢慢补齐!”
    喜欢。
  

第570章 刘毓崧[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