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朱厚照通过刘瑾,达成了不少目的。
     很多事情,他这个皇帝去做的话,就会站到群臣的对立面,加剧君臣之间的矛盾,所以就需要有一个人来给他背锅,而刘瑾就是朱厚照推出来背锅的。
     首先,朱厚照利用刘瑾,调整了官制。
     大明发展至今,一百多年的时间,冗官现象不容忽视,他们领着俸禄,却不干实事,而且因为增添的多余官职,使得有些部门变得臃肿,行政效率低下。
     为提高行政效率,节省开支,必须裁革冗余的官员。
     通过刘瑾的手,这短短数年时间,裁革的官员多达数百位。
     其二,抑制恩荫。
     一百多年的时间,官员封赠和群臣荫子数量越来越多,已经对朝廷造成了一定的负担。
     朱厚照任用刘瑾抑制恩荫主要就集中在这两个方面。
     在官员封赠方面,缩小了文官和勋戚的加赠范围。
     从洪武二十一年到正德元年,文职官员一品到五品,只要是有功绩的,都可以加赠。
     想想看,百多年的时间,会有多少人?
     所以刘瑾缩小了文官和勋戚的加赠范围,即正一品、从一品有功绩的可以加赠,正二品到正五品之间,无论政绩如何,都不予加赠。
     勋臣须有军功、文职二品以上须政绩显着,才可加赠。
     如果政绩平平,则无论品级高低,所有官员一律不予加赠。
     而在群臣荫子方面,则制定了更加严格的标准,并且还令有司对以往的旧例进行清查并上奏。
     其三,翰林官调部属、外任。
     此次改变,由吏部拟定名单,由皇帝裁决,不少翰林官员被调任为部属官、地方官。
     其四,整顿官僚队伍。
     惩治闲散不好好上班和贪污及滥用驿传的官员。
     其五,调整科举名额。
     如乡试和会试名额,概括来说就是增加北方名额,减少南方名额。
     对南北方早已形成的文化格局造成一定的冲击,激发北方学子的学习热情,促进北方文化和社会经济的整体发展。
     以上,属于是政//治方面。
     在财政方面。
     其一,盘查钱粮 。
     这自然是查出了不少的问题,不少地方粮草霉烂,军事储备缺失等。
     对于涉事官员,也是给予了严惩。
     其二,严禁盐商囤积。
     食盐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之物,有商人囤积居奇,意图谋取巨额利润,尽管朝廷已经三令五申,还是有商人以身试法,对此,朝廷也是进行了严厉的打击。
     其三,清丈屯田。
     这方面每隔一段时间就得清查一番,毕竟人心中的贪念是止不住的,时间一长,总会有人以身试法,铤而走险。
     其四,革罢年例银。
     年例银,又称“京例年例银”。
     是京师每年从户部所掌管的国库,和属于内帑的内承运库中,拨给诸边镇的例行军费。
     年例银是从永乐年就开始出现的,有所不同的是正统前是以粮草等实物形式,后面逐步变成了运送

第166章 刘瑾的功过[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