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 还是这个好看,什么武松打虎、拳打镇关西、醉打蒋门神、血溅鸳鸯楼,都让人看得血脉偾张。
那种快意恩仇的痛快令他心情大好。
正看得入神,大丫走了过来,拿着一本书,然后指着书里的一个字问他:
“来顺哥哥,这个字念什么?”
他拿过来一看,大丫指的是“红藕香残玉簟秋”的“簟”字。
他想了半天,也不认识,尴尬地对大丫笑笑,然后指了指远处的字典。
大丫明白了他的意思,跑过去把字典拿了过来,大头碰小头的查起字典来。
查完后,大丫开始朗诵起来: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虽然读得磕磕巴巴,但还是完整地读了出来。
然后不停地重复,不大一会儿就读熟了。
过来一会儿竟然能背诵了。
李来顺被大丫惊人的记忆力震惊不已。
他在这边看《水浒传》,大丫那边背古诗词,好一幅恬静的画面。
开始的时候,李来顺的注意力在《水浒传》里,大丫读的是什么没太在意。
可后来,随着大丫的背诵的次数越来越多,越来越熟练,李来顺感觉这首词听着特别熟悉。
尤其最后那几句,“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听加耳熟。
他走到大丫面前,拿过书来,一边读一边想,突然眼前一亮,想了起来。
这首词是那天在买煤的时候,那个疯女孩第一次看见李来顺读的词。
他赶紧翻看一下书皮,书名是《李清照诗词选编》。
怪不得第一次听疯女孩读的时候就感觉到熟悉呢!原来是历史上最著名女词人的词。
他拿着书又往后翻了翻,看到接下来的另一首词: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还没等他读完,大丫就在旁边把话茬接过去摇头晃脑地往下背诵起来: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来顺看着孩子的样子,不禁哑然失笑,等她背完了问她:
“你背诗就背诗,你摇头晃脑干啥?”
“来顺哥哥,梁大爷说这样背诗才有意境,古人都是这样背诗的!”
大丫一本正经地回答着。
看来这个梁大爷对大丫真是用心,应该是从心里喜欢这个孩子。
当时挑书的那几天,这一个老头和一个孩子成天粘在一起,甚至睡觉的时候,俩人都不愿意分开。
也是,又聪明,又好学的孩子谁不喜欢呢?
李来顺也一样,他现在越来越感到后悔,自己小的时候太不懂事了。
成天琢磨着淘气,错过了学习的机会。
结果不但在找工作中屡次碰壁,还只能找这种不需要学历的保安、装卸工的工作,
而且即使现在想提升一下自己,也实在太难了,基础太差,看书都看不懂。
俩人读书正读得起劲,老板娘走了进来,对李来顺说道:
“兄弟,煤没烧的了,你再去买几袋去吧!”
“去买煤?”
李来顺愣住了那里。
第84章 再去卖煤点[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