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徐枫的徐家村渔猎收购站开张后。
徐家村的男女老少情绪被纷纷调动起来。
打牌的、闲聊的、游荡的都忙碌了起来。
就连原来跟着徐枫扛收录机唱歌的,看到徐枫挣了钱,也纷纷换下了喇叭裤和三节头皮鞋,跳到河里抓鱼,爬到山上打猎了。
这边嫂子李娜过秤收货,那边小雪算账付钱。
无论多少,都是现收现结,从不欠账。
徐枫和二狗提篓收网,拉货去卖。
忙得不亦乐乎。
娘做饭看孩子,忙得团团转,但娘开心。
收购数量在一天天增加。
徐枫现在一天下来光水产品都可以收几百斤。
还有野鸡,野兔,野猪、獾猪、狼、麂子……
显然,照这样发展下去,一个小小的青峰镇是吞不下这么多东西的。
毕竟一个镇上饭店屈指可数,也就那么五六家。吞吐量明显不足。
徐枫眼见这么多水产品,便动了心思,在县城开一家渔猎批发部。
这个年代,搞水产批发的也不多。
猎物是大山里自然长成的,肉质鲜美,比家养的不知要好吃多少倍。
县城里的人们生活条件好,这些东西在那儿一定倍受青睐。
再说县城里边还有那么多数不清的大饭店、罐头厂。
那吞吐量一定大得惊人。
说干就干。
徐枫第二天卖完货物,让二狗拉着架子车回村了。
他则坐上了去县城的班车。
县城,一如既往的热闹景象。
今天,天气很热,太阳毒辣辣的。
路上的人匆匆而行。
树荫下的大爷大妈们摇着蒲扇。
树上的蝉也热得把声音拖得长长地高亢地叫着。
徐枫也顾不得那么多,在烈日下一条街一条街地转悠。一条街一条街的穿梭。
徐枫知道,麦熟在即,是接店的好时机。
一些不想经营的店主,为了早点回家收麦,就会提前便宜把店铺盘出去。
或者一些经营不善而赚不到钱的商铺,也会想方设法的盘出去。
他在菜市场附近转悠。
看到一家门店上写着转让两个字。
这家店就在菜市场门口,地理位置不错。
徐枫走进店里,这家店铺大概百十平方,足够用。
现在是卖大肉的。
可能是真不想干了,店内比较杂乱,东西到处都是。环境较差。
徐枫知道,卖吃的东西必须保持环境干净卫生。
这样的环境很难吸引顾客光临。
生意好才怪呢。
徐枫问:
“老板,店要转让吗?”
老板热情地迎了出来。
这老板是急于转让,但却遇不到合适的主。
挂上转让已有半月了,只有两个人来问过,但一问价格扭头就走。
连搞价的机会都不给。
这不,马上就要收麦了,再耽误一周转不出去,人一忙收麦,就更无人看了,亏得更狠。
见有人问,老板热情地说:
“大兄弟,你想盘这个店吗?这个店位置极好……”
徐枫说:
第33章 县城盘店[1/2页]